周禮

《周禮》是儒家經典,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今從其思想內容分析,則說明儒家思想發展到戰國後期,融合道、法、陰陽等家思想,與春秋孔子時思想發生極大變化。《周禮》所涉及之內容極爲豐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曆象;小至溝洫道路,草木蟲魚。凡邦國建制,政法文教,禮樂兵刑,賦稅度支,膳食衣飾,寢廟車馬,農商醫卜,工藝製作,各種名物、典章、制度,無所不包。堪稱爲上古文化史之寶庫。

大司徒

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


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溝封之,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與其野。


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其植物宜早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澤,其動物宜麟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動物宜羽物,其植物宜核物,其民專而長。四曰墳衍,其動物宜介物,其植物宜莢物,其民皙而瘠。五曰原隰,其動物宜裸物,其植物宜叢物,其民豐肉而庳。


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一曰以祀禮教敬,則民不苟。二曰以陽禮教讓,則民不爭。三曰以陰禮教親,則民不怨。四曰以樂禮教和,則民不乖。五曰以儀辨等,則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則民不偷。七曰以刑教中,則民不暴。八曰以誓教恤,則民不怠。九曰以度教節,則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則民不失職。十有一曰以賢制爵,則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祿,則民興功。


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鳥獸,以毓草木,以任土事。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種,以教稼穡樹蓺。


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徵,以作民職,以令地貢,以斂財賦,以均齊天下之政。


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東則景夕,多風。日西則景朝,多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樹之。


凡建邦國,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參之一。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參之一。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溝之,以其室數制之。不易之地,家百畝。一易之地,家二百畝。再易之地,家三百畝。


乃分地職,奠地守,制地貢,而頒職事焉,以爲地法,而待政令。


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徵,三曰緩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幾,七曰眚禮,八曰殺哀,九曰蕃樂,十曰多昬,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盜賊。


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以本俗六安萬民:一曰美宮室,二曰族墳墓,三曰聯兄弟,四曰聯師儒,五曰聯朋友,六曰同衣服。


正月之吉,始和佈教於邦國都鄙,乃縣教象之法於象魏,使萬民觀教象,挾日而斂之。乃施教法於邦國都鄙,使之各以教其所治民。


令五家爲比,使之相保。五比爲閭,使之相受。四閭爲族,使之相葬。五族爲黨,使之相救。五黨爲州,使之相賙。五州爲鄉,使之相賓。


頒職事十有二於邦國都鄙,使以登萬民:一曰稼穡,二曰樹蓺,三曰作材,四曰阜蕃,五曰飭材,六曰通財,七曰化材,八曰斂材,九曰生材,十曰學藝,十有一曰世事,十有二曰服事。


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以鄉八刑糾萬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亂民之刑。


以五禮防萬民之僞而教之中,以六樂防萬民之情而教之和。凡萬民之不服教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聽而斷之,其附於刑者,歸於士。


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享先王亦如之。大賓客,令野修道、委積。大喪,帥六鄉之衆庶,屬其六引,而治其政令。


大軍旅,大田役,以旗致萬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若國有大故,則致萬民於王門,令無節者不行於天下。


大荒、大札,則令邦國移民、通財、舍禁、弛力、薄徵、緩刑。


歲終,則令教官正治而致事。正歲,令於教官曰:“各共爾職,修乃事,以聽王命。其有不正,則國有常刑。”


周禮-大司徒-相關圖片

周禮 大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