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是儒家經典,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今從其思想內容分析,則說明儒家思想發展到戰國後期,融合道、法、陰陽等家思想,與春秋孔子時思想發生極大變化。《周禮》所涉及之內容極爲豐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曆象;小至溝洫道路,草木蟲魚。凡邦國建制,政法文教,禮樂兵刑,賦稅度支,膳食衣飾,寢廟車馬,農商醫卜,工藝製作,各種名物、典章、制度,無所不包。堪稱爲上古文化史之寶庫。
鄉師之職,各掌其所治鄉之教,而聽其治。
以國比之法,以時稽其夫家衆寡,辨其老幼、貴賤、廢疾、馬牛之物,辨其可任者與其施捨者。掌其戒令糾禁,聽其獄訟。
大役,則帥民徒而至,治其政令。既役,則受州里之役要,以考司空之闢,以逆其役事。
凡邦事,令作秩敘。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大軍旅、會同,正治其徒役與其輂輦,戮其犯命者。
大喪用役,則帥其民而至,遂治之。及葬,執纛以與匠師、御而治役。及窆,執斧以蒞匠師。
凡四時之田,前期,出田法於州里,簡其鼓鐸、旗物、兵器,修其卒伍。及期,以司徒之大旗,致衆庶而陳之。以旗物辨鄉邑,而攣其政令、刑禁,巡其前後之屯,而戮其犯命者。斷其爭禽之訟。
凡四時之徵令有常者,以木鐸徇於市朝。
以歲時巡國及野,而賙萬民之艱,以王命施惠。
歲終,則考六鄉之治,以詔廢置。正歲,稽其鄉器,比共吉凶二服,閭共祭器,族共喪器,黨共射器,州共賓器,鄉共吉凶禮樂之器。
若國大比,則考教、察辭,稽器、展事,以詔誅賞。
鄉大夫之職,各掌其鄉之政教禁令。
正月之吉,受教法於司徒,退而頒之於其鄉吏,使各以教其所治,以考其德行,察其道藝。
以歲時登其夫家之衆寡,辨其可任者。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徵之。其舍者,國中貴者、賢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以歲時入其書。
三年則大比,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能者,鄉老及鄉大夫帥其吏興其衆寡,以禮禮賓之。厥明,鄉老及鄉大夫、羣吏獻賢能之書於王,王再拜受之,登於天府,內史貳之。退而以鄉射之禮五物詢衆庶: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興舞,此謂使民興賢,出使長之;使民興能,入使治之。
歲終,則令六鄉之吏,皆會政致事。正歲;令羣吏考法於司徒以退,各憲之於其所治。
國大詢於衆庶,則各帥其鄉之衆寡而致於朝。國有大故,則令民各守其閭,以致政令。以旌節輔令,則達之。
州長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之法。正月之吉,各屬其州之民而讀法,以考其德行、道藝而勸之,以糾其過惡而戒之。若以歲時祭祀州社,則屬其民而讀法,亦如之。
春秋,以禮會民而射於州序。凡州之大祭祀、大喪,皆蒞其事。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則帥而致之,掌其戒令與其賞罰。
歲終,則會其州之政令。正歲,則讀教法如初。
三年大比,則大考州里,以贊鄉大夫廢興。
黨正各掌其虺之政令教治。
及四時之孟月吉日,則屬民而讀邦法,以糾戒之。春秋祭萗,亦如之。
國索鬼神而祭祀,則以禮屬民而飲酒於序,以正齒位。壹命齒於鄉里,再命齒於父族,三命而不齒。
凡其黨之祭祀、喪禮、昏冠、飲酒,教其禮事,掌其戒禁。凡作民而師田、行役,則以其法治其致事。
歲終,則會其黨政,帥其吏而致事。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以歲時涖校比,及大比,亦如之。
族師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
月吉,則屬民而讀邦法,書其孝弟睦姻有學者。春秋祭酺,亦如之。
以邦比之法,帥四閭之吏,以時屬民,而校登其族之夫家衆寡,辨其貴賤、老幼、廢疾、可任者,及其六畜、車輦。
五家爲比,十家爲聯;五人爲伍,十人爲聯;四閭爲族,八閭爲聯;使之相保相愛,刑罰慶賞,相及相共,以受邦職,以役國事,以相葬埋。
若作民而師田行役,則合其卒伍,簡其兵器,以鼓鐸旗物帥而至。掌其治令、戒禁、刑罰。
歲終,則會政致事。
閭胥各掌其閭之徵令。
以歲時各數其閭之衆寡,辨其施捨。凡春秋之祭祀、役政、喪紀之數,聚衆點。既比,則讀法,書其敬敏任恤者。
凡事,掌其比觵撻罰之事。
比長,各掌其比之治。五家相受相和親,有辠奇邪,則相及。
徙於國中及效,則従而授之。若徙於他,則爲之旌節而行之。若無授無節,則唯圓土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