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是古代文言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傳說及道經﹑釋藏等爲主的雜著,屬於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開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
蔡廓 謝莊 劉林甫 張說 溫彥博 戴胄 唐皎 楊師道 高季輔 薛元超 楊思玄
張仁禕 裴行儉 三人優劣 劉奇 狄仁傑 鄭杲 薛季昶 鄧渴 李至遠 張文成
鄭愔 崔湜 糊名
蔡廓
宋廢帝時,以蔡廓爲吏部尚書。錄尚書徐羨之謂中書令傅亮曰:黃門已下,悉委蔡,吾徒不復歷懷。自此已上,故宜共參同異。廓聞之曰:我不能爲徐羨之署紙尾也。遂辭不拜。(出《建康實錄》)
謝莊
宋謝莊字希逸,侍中微之子,黃門思之孫。美儀容,善談論,工書屬文,好言玄理。少爲文帝所賞。帝一見之,輒嘆曰:藍田生美玉,豈虛也哉?莊代顏峻爲吏部尚書。峻容貌嚴毅,常有不可犯之色。莊風姿溫美,人有喧訴,常歡笑答之。故時人語曰:顏吏部瞋而與人官,謝吏部笑不與人官。莊遷中書令侍中,諡曰憲。莊家世無年五十者。莊年四十二,祖四十七,曾祖四十三,高祖三十。子朏、籥,並知名。(出《談藪》)
劉林甫
唐武德初,因隋舊制,以十一月起選,至春即停。至貞觀二年,劉林甫爲吏部侍郎,以選限促,多不究悉,遂奏四時聽選,隨到注擬。當時以爲便。(出《唐會要》)
張說
武德七年,高祖謂吏部侍郎張說曰:今年選人之內,豈無才用者,卿可簡試將來,欲縻之好爵。於是說以張行成、張知運等數人應命。時以爲知人。(出《唐會要》)
溫彥博
貞觀元年,溫彥博爲吏部郎中,知選,意在沙汰,多所擯抑,而退者不伏,囂訟盈庭。彥博惟騁辯與之相詰,終日喧擾。頗爲識者所嗤。(出《唐會要》)
戴胄
貞觀四年,杜如晦臨終,請委選舉於民部尚書戴胄。遂以兼檢校吏部尚書。及在銓衡,頗抑文雅而獎法吏,不適輪轅之用。物議(議字原缺,據明抄本補。)以是刺之。(出《唐會要》)
唐皎
唐貞觀八年十一月,唐皎除吏部侍郎。常引人入銓,問何方穩便?或雲:其家在蜀,乃注與吳。復有云:親老,先住江南,即唱之隴右。論者莫測其意。有一信都人希河朔,因紿雲:願得江淮,即注與河北一尉。由是大被選人紿言欺之。(出《唐會要》)
楊師道
貞觀十七年,楊師道爲吏部尚書。貴公子,四海人物,未能委練,所署多非其才。深抑勢貴及親黨,將以避嫌。時論譏之。(出《唐會要》)
高季輔
貞觀十七年,吏部侍郎高季輔知選。凡所銓綜,時稱允愜。至十八年於東都獨知選事,上賜金鏡一面,以表清鑑。(出《唐會要》)
薛元超
永徽元年,中書舍人薛元超好汲引寒俊,嘗表薦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義方、孟利真等十餘人。時論稱美。(出《唐會要》)
楊思玄
龍朔二年,司列少常伯楊思玄恃外戚貴,待選流多不以禮而排斥之。爲選者夏侯彪所訟,御史中丞郎餘慶彈奏免官。時中書令許敬宗曰:必知楊吏部之敗。或問之,對曰:一彪一狼,共著一羊,不敗何待!(出《唐會要》)
張仁禕
唐總章二年十一月,吏部侍郎李敬玄委事於員外張仁禕。有識略幹能,始造姓歷,改修狀抹銓替等程式。敬玄用仁禕之法,銓總式序。仁禕感國士見委,竟以心勞,嘔血而死。(出《唐會要》)
裴行儉
咸亨二年,有楊炯、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並以文章見稱。吏部侍郎李敬玄鹹爲延譽,引以示裴行儉。行儉曰:才名有之,爵祿蓋寡。楊應至令長,餘並鮮能令終。是時蘇味道、王勮未知名,因調選,遂爲行儉深禮異。仍謂曰:有晚生子息,恨不見其成長,二公十數年當居衡石,願識此輩。(明鈔本識此輩作此爲託)其後果如其言。行儉嘗所引偏裨將有程務挺、張虔勖、崔智聓、王方翼、黨金毗、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盡爲名將。(出《唐會要》)
三人優劣
長壽二年,裴子餘爲鄠縣尉。同列李隱朝、程行諶皆以文法著稱,子餘獨以詞學知名。或問雍州長史陳崇業,三人優劣孰先?崇業曰:譬之春蘭秋菊,俱不可廢。
劉奇
證聖元年,劉奇爲吏部侍郎。注張文長、(《唐會要》七五長作成)司馬鍠爲監察御史。二人因申屠瑒以謝之。奇正色曰:舉賢本自無私,二君何爲見謝?(出《唐會要》)
狄仁傑
聖歷初,狄仁傑爲納言,頗以藻鑑自任,因舉桓彥範、敬暉、崔玄暐、張柬之、袁恕己等五人。後皆有大勳。復舉姚元崇等數十人悉爲公相。聖歷中,則天令宰相各舉尚書郎一人。仁杰獨薦其子光嗣,由是拜地官員外,蒞事有聲。則天謂之曰:祁奚內舉,果得人也。(出《唐會要》)
鄭杲
聖歷二年,吏部侍郎鄭杲,注韓思復爲太常博士,元稀聲京兆士曹。嘗謂人曰:今年掌選,得韓、元二子,則吏部不負朝廷矣。(出《唐會要》)
薛季昶
長安三年,則天令雍州長史薛季昶,擇僚吏堪爲御史者。季昶以問錄事參軍盧齊卿,齊卿舉長安縣尉盧(盧原作處,據《唐會要》七五改。)懷慎,李體光。(《唐會要》作季休光。)萬年縣尉李義,崔湜;咸陽縣丞倪若冰;周至縣尉田崇壁;新豐縣尉崔日用。後皆至大官。(出《唐會要》)
鄧渴
弘道元年十二月,吏部侍郎魏克己銓綜人畢,放長榜,遂出得留人名。於是衢路喧譁,大爲冬集人授(明抄本授作援。)引指摘,貶爲太子中允,遂以中書舍人鄧玄挺替焉。又無藻鑑之目,及患消渴,選人因號鄧渴。(出《唐會要》)
李至遠
如意元年九月,天官郎中李至遠權知侍郎事。時有選人姓刁,又有王元忠,並被放。乃密與令史相知,減其點畫,刁改爲丁,王改爲士。擬授官後,即添成文字。至遠一覽便覺曰:今年銓覆萬人,總識姓名。安有丁士者哉?此刁某王某者。省內以爲神明。(出《唐會要》)
張文成
唐張文成曰:乾封以前,選人每年不越數千;垂拱以後,每歲常至五萬。人不加衆,選人益繁者,蓋有由矣。嘗試論之。只如明經進士,十週三衛,勳散雜色,國官直司,妙簡實材,堪入流者十分不過一二。選司考練,總是假手冒名。勢家囑請,手不把筆,即送東司。眼不識文,被舉南館。正員不足,權補試攝檢校之官。賄貨縱橫,贓污狼籍。流外行署,錢多即留。或貼司助曹,或員外行案。更有挽郎輦腳,營田當屯,無尺寸功夫,(明抄本夫作效。)並優與處分。皆不事學問,唯求財賄,是以選人冗冗,甚於羊羣;吏部喧喧,多於蟻聚。若銓實用,百無一人。積薪化薪,所從來遠矣。(出《朝野僉載》)
鄭愔 崔湜
唐鄭愔爲吏部侍郎,掌選,贓污狼籍。引銓,有選人系百錢於靴帶上。愔問其故,答曰:當今之選,非錢不行。愔默而不言,時崔湜亦爲吏部侍郎,掌銓。有選人引過,分疏雲:某能翹關負米。湜曰:若壯,何不兵部選?答曰:外邊人皆雲,崔侍郎下,有氣力者即得。(出《朝野僉載》)
糊名
武后以吏部選人多不實,乃令試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武后時,投匭者或不陳事,而有嘲謔之言。於是乃置使,先閱其書奏,然後投之。匭院有司,自此始也。(出《國史異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