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是古代文言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傳說及道經﹑釋藏等爲主的雜著,屬於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開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
老子 木公 廣成子 黃安 孟岐
老子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曲仁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雖受氣天然,見於李家,猶以李爲姓。
或雲,老子先天地生。
或雲,天之精魄,蓋神靈之屬。
或雲,母懷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時,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謂之老子。
或雲,其母無夫,老子是母家之姓。
或雲,老子之母,適至李樹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樹曰:以此爲我姓。
或雲,上三皇時爲玄中法師,下三皇時爲金闕帝君,伏羲時爲鬱華子,神農時爲九靈老子,祝融時爲廣壽子,黃帝時爲廣成子,顓頊時爲赤精子,帝嚳時爲祿圖子,堯時爲務成子,舜時爲尹壽子,夏禹時爲真行子,殷湯時爲錫則子,文王時爲文邑先生。
一雲,守藏史。
或雲,在越爲范蠡,在齊爲鴟夷子,在吳爲陶朱公。皆見於羣書,不出神仙正經。未可據也。
葛稚川雲:洪以爲老子若是天之精神,當無世不出。俯尊就卑,委逸就勞。背清澄而入臭濁,棄天官而受人爵也。夫有天地則有道術,道術之士,何時暫乏。是以伏羲以來,至於三代,顯名道術,世世有之,何必常是一老子也。皆由晚學之徒,好奇尚異,苛欲推崇老子,故有此說。
其實論之,老子蓋得道之尤精者,非異類也。
按史記雲:老子之子名宗,事(明吳郡沈氏野竹齋抄本——以後簡稱明抄本;清陳鱣校本——以後簡稱陳校本;“事”作“仕”。)魏爲將軍,有功,封於段。至宗之子汪、汪之子言、言之玄孫瑕,仕於漢。瑕子解,爲膠西王太傅,家於齊。則老子本神(宋賈翔猶龍傳序雲:老子本亦人靈,神字疑訛。)靈耳,淺見道士,欲以老子爲神異,使後代學者從之,而不知此更使不信長生之可學也。何者,若謂老子是得道者。則人必勉力競慕;若謂是神靈異類,則非可學也。
或雲:老子欲西度關,關令尹喜知其非常人也,從之問道。老子驚怪,故吐舌聃然,遂有老聃之號。亦不然也。今按《九變》及《元生十二化經》,老子未入關時,固已名聃矣。老子數易名字,非但一聃而已。
所以爾者,按《九宮》及《三五經》及《元辰經》雲:人生各有厄會,到其時,若易名字,以隨元氣之變,則可以延年度厄。今世有道者,亦多如此。
老子在周,乃三百餘年,二百年之中,必有厄會非一,是以名稍多耳。欲正定老子本末,故當以史書實錄爲主,並老(《太平御覽》六五九,引神仙傳無老字。)仙經祕文,以相參審。其它若俗說,多虛妄。
洪按《西升中胎》及《覆命苞》及《珠韜玉機》(明抄本“機”作“機”,《初學記》二三《御覽》三六三,引《神仙傳》作“札”。當是札訛爲機,寫作機。)《金篇內經》,皆雲:老子黃白(《藝文類聚》七八、《太平御覽》三六三引無白字。)色,美眉,廣顙長耳,大目疏齒,方口厚脣;額有三五達理,日角月懸;鼻純骨雙柱,耳有三漏門;足蹈二五,手把十文。以周文王時爲守藏史,至武王時爲柱下史。時俗見其久壽,故號之爲老子。夫人受命,自有通神遠見者,稟氣與常人不同,應爲道主,故能爲天神所濟,衆仙所從。
是以所出度世之法,九丹八石,金醴金液;次存玄素守一,思神歷藏,行氣煉形,消災辟惡,治鬼養性,絕谷變化,厭勝教戒,役使鬼魅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書七十卷,皆老子本起中篇所記者也,自有目錄。其不在此數者,皆後之道士,私所增益,非真文也。老子恬淡無欲,專以長生爲務者,故在周雖久,而名位不遷者,蓋欲和光同塵。內實自然,道成乃去,蓋仙人也。
孔子嘗往問禮,先使子貢觀焉。子貢至,老子告之曰:“子之師名丘,相從三年,而後可教焉。”
孔子既見老子,老子告曰:“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也。”
孔子讀書,老子見而問之曰:“何書?”
曰:“易也。聖人亦讀之。”
老子曰:“聖人讀之可也,汝曷爲讀之?其要何說?”
孔子曰:“要在仁義。”
老子曰:“蚊虻噆膚,通夕不得眠。今仁義慘然而汩人心,亂莫大焉。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染而黑,天之自高矣,地之自厚矣,日月自照矣,星辰固自列矣,草木固有區矣。夫子修道而趨,則以至矣,又何用仁義!若擊鼓以求亡羊(明抄本“羊”作“子”)乎?夫子乃亂人之性也。”
老子問孔子曰:“亦得道乎?”
孔子曰:“求二十七年而不得也。”
老子曰:“使道可獻人,則人莫不獻之其君;使道而可進人,則人莫不進之其親矣;使道可告人,則人莫不告之兄弟矣;使道可傳人,則人莫不傳之其子矣;然而不可者,無他也,中無主而道不可居也。”
孔子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誦先王之道,明周、召之跡,以幹七十餘君而不見用,甚矣人之難說也。”
老子曰:“夫六藝,先王之陳跡也,豈其所陳哉。今子所修者,皆因陳跡也。跡者履之出,而跡豈異哉?”
孔子歸,三日不談。子貢怪而問之。孔子曰:“吾見人之用意如飛鳥者,吾飾意以爲弓弩射之,未嘗不及而加之也;人之用意如糜鹿者,吾飾意以爲走狗而逐之,未嘗不銜而頓之也;人之用意如淵魚者,吾飾意以爲鉤緡而投之,未嘗不釣而制之也。至於龍,乘雲氣,遊太清,吾不能逐也。今見老子,其猶龍乎,使吾口張而不能翕,舌出而不能縮,神錯而不知其所居也。”
陽子見於老子,老子告之曰:“虎豹之文,猿猱之捷,所以致射也。”
陽子曰:“敢問明王之治。”
老子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以(明抄本“以”作“似”)不自己;化被萬物而使民不恃;其有德而不稱其名;位乎不測而遊乎無有者也。”
老子將去而西出關,以升崑崙。關令尹喜佔風氣,逆知當有神人來過,乃掃道四十里。見老子而知是也。老子在中國,都未有所授,知喜命應得道,乃停關中。
老子有客徐甲,少賃於老子,約日僱百錢,計欠甲七百二十萬錢。甲見老子出關遊(明抄本“遊”作“遠”)行,速索償不可得,乃倩人作辭,詣關令,以言老子。而爲作辭者,亦不知甲已隨老子二百餘年矣,唯計甲所應得直之多,許以女嫁甲。甲見女美,尤喜,遂通辭於尹喜。得辭大驚,乃見老子。
老子問甲曰:“汝久應死,吾昔賃汝,爲官卑家貧,無有使役,故以《太玄清生符》與汝,所以至今日。汝何以言吾?吾語汝到安息國,固當以黃金計直還汝,汝何以不能忍?”
乃使甲張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於地,丹書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喜知老子神人,能復使甲生,乃爲甲叩頭請命,乞爲老子出錢還之。老子復以太玄符投之,甲立更生。喜即以錢二百萬與甲,遺之而去。並執弟子之禮,具以長生之事授喜。
喜又請教誡,老子語之五千言,喜退而書之,名曰《道德經》焉。
尹喜行其道,亦得仙。漢竇太后信老子之言,孝文帝及外戚諸竇,皆不得不讀,讀之皆大得其益。故文景之世,天下謐然,而竇氏三世保其榮寵。
太子太傅疏廣父子,深達其意,知功成身退之意,同日棄官而歸,散金布惠,保其清貴。及諸隱士,其遵老子之術者,皆外損榮華,內養生壽,無有顛沛於險世。其洪源長流所潤,洋洋如此,豈非乾坤所定,萬世之師表哉。故莊周之徒,莫不以老子爲宗也。(出《神仙傳》)
木公
木公,亦云東王父,亦云東王公。蓋青陽之元氣,百物之先也。冠三維之冠,服九色雲霞之服,亦號玉皇君。居於雲房之間,以紫雲爲蓋,青雲爲城。仙童侍立,玉女散香。真僚仙官,巨億萬計。各有所職,皆稟其命,而朝奉翼衛。故男女得道者,名籍所隸焉。昔漢初,小兒於道歌曰:“着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時人皆不識,唯張子房知之。乃再拜之曰:“此乃東王公之玉童也。蓋言世人登仙,皆揖金母而拜木公焉。”或雲,居東極大荒(“荒”原作“蘆”,據明抄本改。)中,有山焉,以青玉爲室,深廣數裏。僚薦真仙時往謁,九靈金母(“母”原作“丹”,據本書卷六十三驪山姥條改)一歲再遊其宮,共校定男女真仙階品功行,以升降之,總其行籍,而上奏元始,中開玉晨,以稟命於老君也。天地劫歷,陰陽代謝,由運興廢,陽九百六,舉善黜惡,靡不由之。或與一玉女,更投壺焉。每投,一投十(說郛七引“十”作“千”)二百梟。設有入不出者,天爲(口醫)(呼監切)噓(醫呼者,言開口笑也)。梟而脫悟不接者,天爲爲嗤。儒者記而詳焉。所謂王者,乃尊爲貴上之稱,非其氏族也。世人以王父王母爲姓,斯亦誤矣。(出《仙傳拾遺》。明抄本作《神仙傳拾遺》)
廣成子
廣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黃帝聞而造焉。曰:“敢問至道之要。”廣成子曰:“爾治天下,禽不待候而飛,草木不待黃而落,何足以語至道?”黃帝退而閒居三月,後往見之,膝行而前。再拜請問治身之道。廣成子答曰:“至道之精,杳杳冥冥,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淨必清,無勞爾形,無搖爾精,乃可長生。慎內閉外,多知爲敗。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得我道者上爲皇,失吾道者下爲土。將去汝入無窮之門,遊無極之野,與日月參光,與天地爲常。人其盡死。而我獨存矣。”(出《神仙傳》)
黃安
黃安,代郡人也。爲代郡卒,雲卑猥不獲,處人間執鞭。推荊(明抄本、陳校本“推”作“懷”。荊下有“而”字。)讀書,畫地以計數,一夕地成池。時人謂安舌耕。年可八十餘,強視若童子。常服硃砂,舉體皆赤,冬不著衣。坐一龜,廣長三尺,時人間此龜有幾年矣,曰:昔伏羲始造網罟,得此龜以授吾,其龜背已平矣。此蟲畏日月之光,二千年則一出頭,我生此蟲已五出頭矣。”行則負龜而趨,世人謂安萬歲矣。(出《洞冥記》)
孟岐
孟岐,清(清原作青。據明抄本、陳校本改。)河之逸人,年可七百歲。語及周初事,瞭然如目前。岐時侍周公升壇上,岐以手摩成王足。周公以玉笏與之,岐常寶執,每以衣裾拂拭。笏厚七分,今銳欲折。恆餌桂葉,聞漢武帝好仙,披草萊(明抄本萊作蓋。《洞冥記》同。)而來,武帝厚待之。後不知所之。(出《洞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