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是古代文言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傳說及道經﹑釋藏等爲主的雜著,屬於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開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

卷六·神仙六

張子房 東方朔 王喬 周隱遙 劉商


張子房


張子房,名良,韓國人也,避地於南陽,徙居於沛,後爲沛國人焉。


童幼時,過下邳圯橋,風雪方甚,遇一老叟,着烏巾,黃單衣。墜履於橋下,目子房曰:“孺子爲我取之。”子房無倦色,下橋取履以進。老叟引足以納之,子房神意愈恭。


叟笑曰:“孺子可教也。明旦來此,當有所教。”子房昧爽至,叟已在矣。曰:“期而後至,未可傳道。”如是者三,子房先至,亦無倦怠。


老叟喜,以書授之曰:“讀此當爲帝王師。若復求吾,乃谷城山下黃石也。”


子房讀其書,能應機權變,佐漢祖定天下。


後人謂其書爲黃石公書。修之於身,能煉氣絕力,輕身羽化。


與綺裏季、東園公、甪里先生、夏黃公,爲雲霞之交。


漢初,遇四五小兒路上羣戲,一兒曰:“着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時人莫知之,子房知之,往拜之曰:“此東王公之玉童也。所謂金母者,西王母也;木公者,東王公也。此二元尊,乃陰陽之父母,天地之本源,化生萬靈,育養羣品。木公爲男仙之主,金母爲女仙之宗。長生飛化之士,昇天之初,先覲金母,後謁木公,然後升三清,朝太上矣。此歌乃玉童教世人拜王公而揖王母也。”


子房佐漢,封留侯,爲大司徒。解形於世,葬於龍首原。


赤眉之亂,人發其墓,但見黃石枕,化而飛去,若流星焉。不見其屍形衣冠,得素書一篇及兵略數章。子房登仙,位爲太玄童子,常從老君於太清之中。其孫道陵得道,朝崑崙之夕,子房往焉。(出《仙傳拾遺》)


東方朔


東方朔,小名曼倩。父張氏,名夷,字少平;母田氏。夷年二百歲,頓若童子。朔出三日而田氏死,死時漢景帝三年也。鄰母拾朔養之,時東方始明,因以姓焉。年三歲,天下祕識,一覽闇誦於口,恆指揮天上空中獨語。


鄰母忽失朔,累月暫歸,母笞之。後復去,經年乃歸。母見之大驚曰:“汝行經年一歸,何以慰吾?”朔曰:“兒暫之紫泥之海,有紫水污衣,仍過虞泉湔浣,朝發中還,何言經年乎?”母又問曰:“汝悉經何國?”朔曰:“兒湔衣竟,暫息冥都崇臺,一寤眠,王公啗兒以丹慄霞漿,兒食之既多,飽悶幾死,乃飲玄天黃露半合。即醒,還遇一蒼虎息於路,初兒騎虎而還,打捶過痛,虎齧兒腳傷。”母便悲嗟,乃裂青布裳裹之。


朔復去家萬里,見一枯樹,脫布掛樹,布化爲龍,因名其地爲“布龍澤”。


朔以元封中,遊鴻濛之澤,忽遇母採桑於白海之濱。俄而有黃眉翁,指母以語朔曰:“昔爲我妻,託形爲太白之精。今汝亦此星之精也。吾卻食吞氣,已九十餘年,目中童子,皆有青光,能見幽隱之物。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剝皮伐毛,吾生來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朔既長,仕漢武帝爲太中大夫。武帝暮年,好仙術,與朔狎暱。


一日謂朔曰:“吾欲使愛幸者不老,可乎?”


朔曰:“臣能之。”


帝曰:“服何藥?”


曰:“東北地有芝草,西南有春生之魚。”


帝曰:“何知之?”


曰:“三足烏欲下地食此草,羲和以手掩烏目,不許下,畏其食此草也。鳥獸食此,即美悶不能動。”


問曰:“子何知之?”


朔曰:“小兒時掘井,陷落井下,數十年無所託。有人引臣往取此草,乃隔紅泉不得渡。其人與臣一隻履,臣乃乘履泛泉,得而食之。其國人皆織珠玉爲簟,要臣入雲韍之幕,設玄珉雕枕,刻鏤爲日月雲雷之狀,亦曰‘鏤空枕’,亦曰‘玄雕枕’。又薦毫之珍褥,以百之毫織爲褥。此毫褥而冷,常以夏日舒之,因名‘柔毫水藻之褥’。臣舉手試之,恐水溼席,定視乃光也。”


其後武帝寢於靈光殿,召朔於青綺窗綈絝幕下,問朔曰:“漢年運火德統,以何精何瑞爲祥?”


朔對曰:“臣嘗遊昊然之墟,在長安之東,過扶桑七萬裏,有云山。山頂有井,雲從井中出。若土德則黃雲,火德則赤雲,金德則白雲,水德則黑雲。”帝深信之。


太初二年,朔從西那邪國還,得聲風木十枝,以獻帝。長九尺,大如指。此木出因洹之水,則禹貢所謂‘因桓’是來。即其源也,出甜波,上有紫燕黃鵠集其間。實如細珠,風吹珠如玉聲,因以爲名。帝以枝遍賜羣臣,年百歲者頒賜。此人有疾,枝則有汗,將死者枝則折。昔老聃在週二千七百年,此枝未汗;洪崖先生,堯時年已三千歲,此枝亦未一折。帝乃賜朔,朔曰:“臣見此枝三遍枯死,死而復生,何翅汗折而已?語曰:‘年末年,枝忽汗。(明抄本末作未,忽作勿。御覽卷953引《洞冥記》作“年未半,枝不汗”)’此木五千歲一溼,萬歲一枯也。”帝以爲然。


又天漢二年,帝升蒼龍館,思仙術,召諸方士,言遠國遐鄉之事。唯朔下席操筆疏曰:“臣遊北極,至鏡火山,日月所不照,有龍銜火,以照山四極。亦有園囿池苑,皆植異草木。有明莖草。如金燈,折爲燭,照見鬼物形。仙人寧封,嘗以此草然於(於原作爲,據明抄本改)夜,朝見腹內外有光,亦名‘洞腹草’。帝剉此草爲蘇,以塗明雲之觀,夜坐此觀,即不加燭,亦名‘照魅草”。採以籍足,則入水不沉。”


朔又嘗東遊吉雲之地,得神馬一匹,高九尺。帝問朔何獸,曰:“王母乘雲光輦,以適東王公之舍,稅此馬於芝田,東王公怒,棄此馬於清津天岸。臣至王公壇,因騎而反。繞日三匝,此馬入漢關,關門猶未掩。臣於馬上睡,不覺還至。”


帝曰:“其名云何?”


朔曰:“因事爲名,名‘步景駒’。”朔曰:“自馭之如駑馬蹇驢耳。”朔曰:“臣有吉雲草千頃,種於九景山東,二千年一花,明年應生,臣走往刈之,以秣馬,馬立不飢。”朔曰:“臣至東極,過吉雲之澤。”


帝曰:“何爲吉雲?”


曰:“其國常以雲氣佔兇吉,若有喜慶之事,則滿宜云起,五色照人。着於草樹,皆成五色露,露味皆甘。”


帝曰:“吉雲五露可得否?”


曰:“臣負吉雲草以備馬,此立可得,日可三二往。”乃東走,至夕而還,得玄白青黃露,盛以青琉璃,各受五合,授帝。帝遍賜羣臣,其得之者,老者皆少,疾者皆除也。


又武帝常見彗星,朔折‘指星木’以授帝,帝指彗星,應時星沒,時人莫之測也。


朔又善嘯,每曼聲長嘯,輒塵落漫飛。


朔未死時,謂同舍郎曰:“天下人無能知朔,知朔者唯太王公耳。”朔卒後,武帝得此語,即召太王公問之曰:“爾知東方朔乎?”


公對曰:“不知。”


“公何所能?”


曰:“頗善星曆。”


帝問“諸星皆具在否?”


曰:“諸星具,獨不見歲星十八年,今復見耳。”


帝仰天嘆曰:“東方朔生在朕旁十八年,而不知是歲星哉。”慘然不樂。


其餘事蹟,多散在別卷,此不備載。(出《洞冥記》及《朔別傳》)


王喬


王喬,河東人也,漢顯宗時爲葉令。


有神術,每月朔望,常詣京朝。帝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言臨至,必有雙鳧從東南飛來。於是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舄焉,乃四年時所賜尚書官屬履也。每當朝時,葉縣門下鼓,不擊自鳴,聞於京師。後天忽下玉棺於庭前,吏人推排,終不搖動。喬曰:“天帝欲召我也。”乃沐浴服餌,臥棺中,蓋便立復。宿昔乃葬城東,土自成墳。其夕,縣中牛羊皆流汗喘乏,人莫知之。百姓爲立廟,號‘葉君祠’,禱無不應,遠近尊崇。帝詔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無復聲。或雲:“即古仙人王喬也,示變化之跡於世耳。”(出《仙傳拾遺》)


周隱遙


周隱遙,洞庭山道士,自雲甪里先生之孫。山上有其祖甪里廟甪里村。言其數世得道,嘗居焦山中,學太陰煉形之道,死於崖窟中。囑其弟子曰:“檢視我屍,勿令他物所犯。六年後,若再生,當以衣裳衣我。”弟子視之,初則臭穢蟲壞,唯五臟不變,依言閉護之。至六年往看,乃身全卻生。弟子備湯沐,以新衣衣之。發鬒而黑,髭粗而直,若獸鬣也。十六年又死如前,更七年復生。如此三度,已四十年餘,近八十歲,狀貌如三十許人。隋煬帝聞之,徵至東郡,頒賜豐厚,恩禮隆異。而懇乞歸山。尋還本郡。貞觀中,召至長安,於內殿安置,問修習之道。對曰:“臣所修者,匹夫之志,功不及物,利唯一身。帝王修道,一言之利,萬國蒙福。得道之效,速於人臣。區區所學,非九重萬乘之所修也。”懇求歸山,尋亦隨其所適。(出《仙傳拾遺》)


劉商


劉商者,中山靖王之後。舉孝廉,歷官合淝令。而篤好無爲清簡之道。方術服煉之門,五金八石,所難致者。必力而求之。人有方疏,未合煉施效者,必資其藥石,給其爐鼎,助使成之,未嘗有所覬覦也。因泛舟苕霅間,遂卜居武康上強山下。有樵童藥臾,雖常草木之藥,詣門而售者,亦答以善價。一旦,樵夫鬻樵,有術一把,商亦厚價致之。其庭廡之下,籬落之間,草木諸藥,已堆積矣。忽閒步杖策,逍遙田畝蹊隧之傍,聊自怡適,聞藂林間,有人相與言曰:“中山劉商,今日已賜真術矣,蓋陰功篤好之所感乎。”窺林中,杳無人跡。奔歸取術,修而服之。月餘,齒髮益盛,貌如嬰童;舉步輕速,可及馳馬;登涉雲巖,無復困憊。又月餘,坐知四方之事,驗若符契,乃入上強洞中。鹹通初,有酒家以樵叟稍異,盡禮接之。累月復一至,因謂酒家曰:“我山中劉商也,夙攻水墨,願留一圖,以酬見待之厚。”使備繒素,而約以再來。一日果至酒家,援毫運思,頃刻而千山萬水,非世工之所及。將去,謂酒家曰:“我祖淮南王,今爲九海總司,居列真之任。授我以南溟都水之秩,旬日遠別,不復來矣。”如是十許日,天色晴霽,香風瑞雲,彌布山谷,樵者見空中騎乘,飛舉南去。(出《仙傳拾遺》)


太平廣記-卷六·神仙六-相關圖片

太平廣記 卷六·神仙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