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國別體著作。宋代以來,包括康有爲在內的多位學者懷疑《國語》爲西漢劉歆的僞作。該著作記錄範圍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犬戎(約公元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公元前453年)。《國語》中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宋人弒昭公,趙宣子請師於靈公以伐宋,公曰:“非晉國之急也。”對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爲明訓也。今宋人弒其君,是反天地而逆民則也,天必誅焉。晉爲盟主,而不修天罰,將懼及焉。”公許之。乃發令於太廟,召軍吏而戒樂正,令三軍之鐘鼓必備。趙同曰:“國有大役,不鎮撫民而備鐘鼓,何也?”宣子曰:“大罪伐之,小罪憚之。侵襲之事,陵也。是故伐備鐘鼓,聲其罪也;戰以於、丁寧,儆其民也。襲侵密聲,爲暫事也。今宋人弒其君,罪莫大焉!明聲之,猶恐其不聞也。吾備鐘鼓,爲君故也。”乃使旁告於諸侯,治兵振旅,鳴鐘鼓,以至於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