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國別體著作。宋代以來,包括康有爲在內的多位學者懷疑《國語》爲西漢劉歆的僞作。該著作記錄範圍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犬戎(約公元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公元前453年)。《國語》中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趙簡子使尹鐸爲晉陽,曰:“必墮其壘培。吾將往焉,若見壘培,是見寅與吉射也。”尹鐸往而增之。簡子如晉陽,見壘怒曰:“必殺鐸也而後入。”大夫辭之,不可,曰:“是昭餘仇也。”郵無正進,曰:“昔先主文子少釁於難,從姬氏於公宮,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開在位,有武德以羞爲正卿,有溫德以成其名譽,失趙氏之典刑,而去其師保,基於其身,以克復其所。及景子長於公宮,未及教訓而嗣立矣,亦能纂修其身以受先業,無謗於國,順德以學子,擇言以教子,擇師保以相子。今吾子嗣位,有文之典刑,有景之教訓,重之以師保,加之以父兄,子皆疏之,以及此難。夫尹鐸曰:‘思樂而喜,思難而懼,人之道也。委土可以爲師保,吾何爲不增?’是以修之,庶日可以鑑而鳩趙宗乎!若罰之,是罰善也。罰善必賞惡。臣何望矣!”簡子說,曰:“微子,吾幾不爲人矣!”以免難之賞賞尹鐸。初,伯樂與尹鐸有怨,以其賞如伯樂氏,曰:“子免吾死,敢不歸祿。”辭曰:“吾爲主圖,非爲子也。怨若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