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大成

鍼灸專著,又名《鍼灸大全》,10卷。明楊繼洲(濟時)撰,刊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楊氏根據家傳《衛生鍼灸玄機祕要》(簡稱《玄機祕要》),參考明以前20餘種鍼灸學著作,並結合作者鍼灸臨牀經驗編成此書。本書較全面論述鍼灸理論、操作手法等,並考定腧穴名稱和部位,記述歷代名家鍼灸醫案,爲對明以前鍼灸學術的又一總結,是學習研究鍼灸的重要參考著作。

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經穴主治


《內經》曰:“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又云:“大腸爲白腸。”


手陽明大腸經穴歌


手陽明穴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陽溪偏歷溫溜長,下廉上廉手三裏,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當,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號迎香(左右四十穴)。


此一經起於商陽,終於迎香,取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曲池,與井滎俞原經合也。


其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終,以交於足陽明也。是經氣血俱多,卯時氣血注此,受手太陰之交。


庚金之腑,脈詳右寸。實則脈實,傷熱而腸滿不通,辛溫可瀉。虛則脈虛,傷寒而腸鳴泄痛,補必酸涼。蒸黃連而解酒毒,炒厚朴而止便紅。腸風妙川烏荊芥,髒毒奇卷柏黃耆。痢中六神丸,宜調則調;帶下百中散,可止則止。潤腸通祕,麻仁丸果有神效,行滯推堅,六磨湯豈無奇功。痔瘡熱痛,腦麝研入蝸牛,膽冰磨敷井水;痢疾腹痛,薑茶煎治出坡仙,梅蜜飲方書登父,腸內生癰,返魂湯而加減隨宜,十宣散去增適可。嘗聞食石飲水,可作充腸之饌;餌鬆食柏,亦成清腑之方。是以療飢者不在珍饈,調腸者何煩異術,能窮針裏陰陽,自獲殊常效驗。


手陽明大腸經考正穴法


商陽(一名絕陽):


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手陽明大腸脈所出爲井金。《銅人》灸三壯,針一分,留一呼。


主胸中氣滿,喘咳支腫,熱病汗不出,耳鳴聾,寒熱痎瘧,口乾,頤頷腫,齒痛,惡寒,肩背急相引缺盆中痛,目青盲,灸三壯,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立已。


二間(一名間谷):


食指本節前內側陷中。手陽明大腸脈所溜爲滎水。大腸實瀉之。《銅人》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


主喉痹,頷腫,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驚,齒痛,目黃,口乾,口喎,急食不通,傷寒水結。


三間(一名少谷):


食指本節後內側陷中。手陽明大腸脈所注爲俞木。《銅人》針三分,留三呼,灸三壯。


主喉痹,咽中如梗,下齒齲痛,嗜臥,胸腹滿,腸鳴洞泄,寒熱瘧,脣焦口乾,氣喘,目眥急痛,吐舌,戾頸,喜驚多唾,急食不通,傷寒氣熱,身寒結水。


東垣曰:“氣在於臂足取之,先去血脈,後深取手陽明之滎俞二間、三間。”


合谷(一名虎口):


手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手陽明大腸脈所過爲原。虛實皆拔之。《銅人》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


主傷寒大渴,脈浮在表,發熱惡寒,頭痛脊強,無汗,寒熱瘧,鼻衄不止,熱病汗不出,目視不明,生白翳,下齒齲,耳聾,喉痹,面腫,脣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開,偏風,風疹,痂疥,偏正頭痛,腰脊內引痛,小兒單乳鵝。


按:合谷,婦人妊娠可瀉不可補,補即墮胎,詳見足太陰脾經三陰交下。


陽溪(一名中魁):


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手陽明大腸脈所行爲經火。《銅人》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狂言喜笑見鬼,熱病煩心,目風赤爛有翳,厥逆頭痛,胸滿不得息,寒熱瘧疾,寒嗽嘔沫,喉痹,耳鳴,耳聾,驚掣,肘臂不舉,痂疥。


偏歷:


腕中後三寸。手陽明絡脈,別走太陰。《銅人》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明下》灸五壯。


主肩膊肘腕痠疼,瞇目佴佴,齒痛,鼻衄,寒熱瘧,癲疾多言,咽喉幹,喉痹,耳鳴,風汗不出,利小便。實則齲聾,瀉之,虛則齒寒痹膈,補之。


溫溜(一名逆注,一名池頭):


腕後大士五寸,小士六寸。《明堂》在腕後五寸、六寸間。《銅人》針三分,灸三壯。


主腸鳴腹痛,傷寒噦逆噫,膈中氣閉,寒熱,頭痛,喜笑,狂言,見鬼,吐涎沫,風逆四肢腫,吐舌,口舌痛,喉痹。


下廉:


輔骨下,去上廉一寸,輔脫肉分外。《銅人》斜針五分,留五呼,灸三壯。


主飧泄,勞瘵,小腹滿,小便黃,便血,狂言,偏風,熱風,冷痹不遂,風溼痹,小腸氣不足,面無顏色,痃癖,腹痛若刀刺不可忍,腹脅痛滿,狂走,俠臍痛,食不化,喘息不能行,脣乾涎出,乳癰。


上廉:


三裏下一寸,其分獨抵陽明之會外。《銅人》斜針五分,灸五壯。


主小便難黃赤,腸鳴,胸痛,偏風,半身不遂,骨髓冷,手足不仁,喘息,大腸氣,腦風頭痛。


三裏(一名手三裏):


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銳肉之端。《銅人》灸三壯,針二分。


主霍亂遺矢,失音氣,齒痛,頰頷腫,瘰癧,手臂不仁,肘攣不伸,中風口喎,手足不隨。


曲池:


肘外輔骨,屈肘橫紋頭陷中,以手拱胸取之。手陽明大腸脈所入爲合土。《素注》針五分,留七呼。《銅人》針七分,得氣先瀉後補,灸三壯。《明堂》日灸七壯,至二百壯,且停十餘日,更灸止二百壯。


主繞踝風,手臂紅腫,肘中痛,偏風,半身不遂,惡風邪氣,泣出喜忘,風癮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煩滿,臂膊疼痛,筋緩捉物不得,挽弓不開,屈伸難,風痹,肘細無力,傷寒餘熱不盡,皮膚乾燥,瘛瘲癲疾,舉體痛癢如蟲齧,皮脫作瘡,皮膚痂疥,婦人經脈不通。


肘髎:


肘大骨外廉陷中。《銅人》灸三壯,針三分。


主風勞嗜臥,肘節風痹,臂痛不舉,屈伸攣急,麻木不仁。


五里:


肘上三寸,行向裏大脈中央。《銅人》灸十壯。《素問》大禁針。


主風勞驚恐,吐血咳嗽,肘臂痛,嗜臥,四肢不得動,心下脹滿,上氣,身黃,時有微熱,瘰癧,目視佴佴,痎瘧。


臂臑:


肘上七寸,臑肉端,肩髃下一夫,兩筋兩骨罅陷宛宛中,舉臂取之。手陽明絡,手足太陽、陽維之會。《銅人》灸三壯,針三分。《明堂》宜灸不宜針;日灸七壯,至二百壯;若針,不得過三、五分。


主寒熱臂痛,不得舉,瘰癧,頸項拘急。


肩髃(一名中肩井,一名偏肩):


膊骨頭肩端上,兩骨罅間陷者宛宛中,舉臂取之有空。手陽明、陽蹻之會。《銅人》灸七壯,至二七壯,以瘥爲度;若灸偏風,灸七七壯,不宜多,恐手臂細。若風病,筋骨無力,久不瘥,灸不畏細;刺即泄肩臂熱氣。《明堂》針八分,留三呼,瀉五吸;灸不及針,以平手取其穴,灸七壯,增至二七壯。《素注》針一寸,灸五壯;又云:“針六分,留六呼。”


主中風手足不隨,偏風,風瘓,風痿,風病,半身不遂,熱風,肩中熱,頭不可回顧,肩臂疼痛臂無力,手不能向頭,攣急,風熱癮疹,顏色枯焦,勞氣泄精,傷寒熱不已,四肢熱,諸癭氣。


唐魯州刺史庫狄嶔風痹,不能挽弓,甄權針肩髃,針進即可射。


巨骨:


肩尖端上行,兩叉骨罅間陷中。手陽明、陽蹻之會。《銅人》灸五壯,針一寸半。《明堂》灸三壯至七壯。《素注》禁針。針則倒懸,一食頃,乃得下針,針四分,瀉之勿補,針出始得正臥,《明堂》灸三壯。


主驚癇,破心吐血,臂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


天鼎:


頸缺盆上,直扶突後一寸。《素注》針四分。《銅人》灸三壯,針三分,《明堂》灸七壯。


主暴喑氣哽,喉痹嗌腫,不得息,飲食不下,喉中鳴。


扶突(一名水穴):


氣舍上一寸五分,在頸當曲頰下一寸,人迎後一寸五分,仰而取之。《銅人》灸三壯,針三分。《素注》針四分。


主咳嗽多唾,上氣,咽引喘息,喉中如水雞聲,暴喑氣哽。


禾髎(一名長髎):


鼻孔下,挾水溝旁五分。手陽明脈氣所發。《銅人》針三分,禁灸。


主屍厥及口不可開,鼻瘡息肉,鼻塞不聞香臭,鼽衄不止。


迎香:


禾髎上一寸,鼻下孔旁五分。手足陽明之會。針三分,留三呼,禁灸。


主鼻塞不聞香臭,偏風口喎,面癢浮腫,風動葉落,狀如蟲行,脣腫痛,喘息不利,鼻喎多涕,鼽衄骨瘡,鼻有息肉。


鍼灸大成-手陽明大腸經-相關圖片

鍼灸大成 手陽明大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