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是宋代著名的類書,爲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成書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覽》採以羣書類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門而編爲千卷,所以初名爲《太平總類》;書成之後,宋太宗日覽三卷,一歲而讀周,所以又更名爲《太平御覽》。全書以天、地、人、事、物爲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謂包羅古今萬象。書中共引用古書一千多種,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獻資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經亡佚,更使本書顯得彌足珍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
○木下
郭子橫《洞冥記》曰:太初三年,東方朔從西那國還漢,得聲風木枝十枚,九尺,大如指,真可愛。縉雲封禪之時,許貢其木爲車輦之用。此木生因洹之水,則《禹貢》所謂因洹也。其洹出甜波樹,上有紫燕、黃鵠集其間。實如細珠,風吹枝如玉磬,因以爲名。春夏馨香,秋冬聲清。有武事則如金革之響,有文章則如琴瑟之音。上以枝遍賜羣臣,百歲者皆以此枝頒賜。人有疾者,枝則汗出;世者,枝則折。昔老聃在於周世,言七百年枝未汗。偓佺生於堯時,已年三千歲,植此竟未折。上乃以枝賜朔,朔曰:"臣已見枝三遍枯死,死而復生,何啻於汁折而已哉?"里語曰:"年未半,枝不汗。"此木五千歲一溼,萬歲一枯。縉雲之世,此樹生於阿閣間也。
又曰:玄光玄年,起壽福靈壇,闊百步。四周起銅梁銀木,上列種垂龍之木。木似青梧,高十丈。有朱露,色如丹汁,灑其葉,落地皆成珠。其枝似龍之倒垂,赤曰珠枝樹。此壇高八尺,文錯雜金色。
虞喜《志林》曰:東海之魚墜一鱗,崑崙之木落一葉,聖人皆能知之。
王韶之《始興記》曰:漢將滅越,越王築城伐木。將運之,一夜,木數千件頓亡,越亡之徵。
《方言》曰:木細枝謂之杪,江淮揚楚之間謂之篾。
《鹽鐵論》曰:茂木之下無豐草,大塊之間無美苗。
《搜神記》曰:盧江舒縣陵亭有流水,邊有大樹。常有黃鳥數千枚巢其頭,下有故祠。後見一婦人着繡衣,自稱黃祖,能興雲雨。
《地境圖》曰:財在丘虛者爲木變,故木有折枯者,其旁有財。折所向在焉:其在南方,去木八尺;其在東方,去木六尺。
《楚辭》曰:一夫九首,拔木九千。
又曰: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又曰:罾何爲於木上?
又曰:攀芙蓉兮木末。
又曰:樹輪囷以相糾兮,林木躍骫。(音委,枝葉盤紆也。)
左思《蜀都賦》曰:其樹則擢修幹,竦長條,扇飛雲,拂輕宵。羲和假於道於峻嶺,陽烏回翼乎高標。
王彪之《閩中賦》曰:木則藤虹,籠彩於峻。叢流星麗,光於高林。
○鬆
《書》曰:青州,厥貢漆、絲、枲、鉛、鬆、怪石。
《詩》曰:徂來之鬆,新甫之柏。(徂來、新甫,山也。)
又曰:松柏丸丸,鬆桷有梴,旅楹有閒。
又曰:山有喬松,隰有游龍。(鬆,木也;龍,紅草也。)
又曰:蔦與女蘿,施於松柏。
又曰:淇水悠悠,檜楫鬆舟。
又曰:如松柏之茂,無不斷承。(如松柏擲軎葉,常茂盛,無衰落時也。)
《左傳》曰:晉侯使張骼、輔躒致楚師,求御於鄭。(欲得鄭人自御,知其地厲迨也。)鄭人卜宛射犬,吉。子太叔戒之曰:"閣國之人,不可與也!"(言不可與等也,欲使蒲鞍下人。)對曰:"無有衆寡,其上一也。"太叔曰:"不然,培塿無松柏。"(培塿,小阜。松柏,大木。)
又曰:楚郟敖即位,王子圍爲令尹。(康王弟。)鄭行人子羽曰:"是謂不宜,必代之昌。松柏之下,其草不殖。"(言楚君弱,令尹強。物不兩盛。)
《禮記》曰: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蟛蘙,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禮斗威儀》曰:君乘木而王,其政平,則鬆爲常生。
《論語》曰: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慄。"
又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史記》曰:松柏爲百木長也,而守宮闕也。
《漢書》曰:賈山言治亂曰:"秦爲馳道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服虔曰:作壁通道。隱,築也。以鐵錐築之。)樹以青松,爲馳道之麗,使其後世曾不得逍遙而托足焉。"
應劭《漢官儀》曰:秦始皇上封泰山,逢疾風暴雨,賴得松樹,因封其爲五大夫松。(秦山雲岱宗。小天門猶有秦時五大夫松。)
張勃《吳錄》曰:丁固,字子賤,會稽人。寶鼎中,拜司徒。初爲尚書,夢松樹生腹上,謂人曰:"鬆字,十八公也。"後十八年爲公,遂如夢。
王隱《晉書》曰:山濤遭母喪,歸鄉里。濤雖年老,居喪過禮,手植松柏。
又曰:庾顗(我來切。)見和嶠曰:"森森如千丈鬆,雖磥砢多節目,施之大廈,樑棟之用!"
又曰:慕容垂攻符丕,在鄴糧竭,馬無草,但削松木而食之。
《宋書》曰:顧歡好學。鄉中有學舍,歡貧尾馛受業,於舍壁後倚聽,尾簜忘者。夕則燃鬆節讀書。
《齊書》曰:張堪好於齋前種松柏,時人曰:"張堪屋下陳屍。"
《梁書》曰:陶弘景特愛松風,庭院皆植鬆。每聞其響,欣然爲樂。有時獨遊泉石,望見者以爲仙人。
《陳書》曰:張譏,字直言。後主嗣位,爲國子博士、東宮學士。後主常幸鍾山開善寺,召從臣坐於寺西南松林下,敕譏豎義。時索麈尾未至,後主敕取松枝,手以屬譏,曰:"可代麈尾。"顧羣臣曰:"杆即張譏後事。"
《後魏書》曰:甄琛喪父,於塋兆之內,手種松柏。隆冬之月,負掘水土。鄉老哀之,鹹助力。十餘年中,墳成木茂。
又曰:彭城王勰從幸代都,次於上黨之銅鞮山路,大松樹十數根。時帝進傘,遂行而賦詩,令人示勰曰:"吾作詩雖不七步,亦不言遠。汝可作之,比至吾所令就也。"勰去帝十餘步,遂且行且作,未至帝所而就。詩曰:"松林經幾冬,山川何如昔?風雲與古同。"帝大笑曰:"汝此詩亦責我耳。"
《唐書》曰:拔野古僕骨東境,其地豐草,人皆敦富,土多霜雪。其地北東里曰康於河,有松木,入水一二年,乃化爲石,其色青。有國人居住,其人謂之康幹,名爲石後,仍鬆文。
又曰:賈嘉隱年七歲,以神童召見。時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勣於朝堂立語,戲謂嘉隱曰:"吾所倚者何樹?"嘉隱對曰:"松樹。"勣曰:"杆槐也,何忽言鬆?"嘉隱曰:"以公配木,則爲松樹。"無忌連問之:"吾所倚何樹?"嘉隱對曰:"槐樹。"無忌曰:"汝不能矯對耶?"嘉隱應聲曰:"何須矯對,但取其以鬼配木耳。"
《穆天子傳》曰:天子昇長鬆之磴。(山有長鬆也。)
《說苑》曰:智襄子爲室,美士茁夕焉。智伯曰:"室美矣夫?"對曰:"美則美矣,意臣亦有懼也。"智伯曰:"何懼?"對曰:"臣以康秉筆事君,記有之曰:'高山峻原,不生草木;噬柏之地,其土不肥。'今土木勝人,臣懼不安人也。"室成三年,而智氏亡。
《周書》曰:太姒夢周梓化爲鬆。
《莊子》曰:孔子曰:"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知松柏之茂。"
《試縈》曰:荊有長鬆文梓。
《孫卿子》曰:歲不寒,尾馛知松柏;事不難,尾馛知君子。
《呂氏春秋》曰:故百仞之鬆,本傷於下,而末槁於上。
《抱朴子》曰:鬆三千歲者,皮中有聚芝,如龍形,名曰飛節芝。
又曰:《玉策記》稱:"千歲松樹,邊枝起上,枝不長,望而視之有如偃蓋。其中有物,或如青牛、青羊、青犬,或如人,服之皆壽萬歲。"
又曰:天陵偃蓋之鬆,大谷倒生之柏,凡此諸木,皆與天齊其長,也等其久也。
又曰:謂夏必長而薺麥枯,謂冬必凋而松柏茂。
《符子》曰:符子與子登乎太山,下臨千仞之淵,上蔭百丈之鬆,蕭蕭然神王乎一丘矣。言不出乎耒耜,心不過乎俗人,其猶木犬守戶,瓦雞伺晨矣。
《先聖本記》曰:許由喻遨帝意,曰:"帝坐華堂,面雙闕,君之榮顧亦得矣。餘坐華堂,森然有鬆生於牖。雖面雙闕,無異乎鸞之榮崑崙,餘安知其一所以取榮哉?"帝美由,師之。
《列仙傳》曰:伏生者,當湯時爲木正。常食松脂,自作石室。周武王祠之。偓佺好食鬆實,能飛行逮走馬。以松子遺堯,不能服。
《異苑》曰:漢末大亂,宮人、小黃門上墓樹上避兵,食松柏實,遂不復飢,舉體生毛,長尺許。亂離既平,魏武聞而始收養,還食穀米,齒落頭白。
《少神境記》曰:榮陽南有石室,室後有孤鬆千丈。常有雙鵠,晨必接翮,夕輒偶影。傳雲:昔有夫婦二人,俱隱此室中,年既數百,化爲雙鵠。一者失之,尋爲人所害;一者獨棲此鬆,煢立哀唳。
《玄中記》曰:松脂淪入地中,千歲爲伏神伏苓。
《博物志》曰:荒亂不得食,可細切松柏葉,水送令下,隨能否,以不飢爲度,粥清送爲佳。當用柏葉五合,松葉三合,不可過度。
《嵩高山記》曰:嵩高丘有大松樹,或百歲、千歲。其精變爲青牛,或爲伏龜。彩食其實,得長生。
《雲南記》曰:雲南有丈鬆,子如新羅松子。
周景式《廬山記》曰:石門巖即松林也。南臨石門澗,澗中仰視之,離離駢麈主尾,號爲麈尾鬆。西嶺異然如馬鬛。又葉五粒者,名五粒鬆,服之長生。
《範子計然》曰:松脂出隴西,如膠者善。
《聖賢冢墓記》曰:《東平王無疆傳》雲:"王歸國,思京師。後薨,葬東平,其冢上松柏皆西靡。"
《漢武內傳》曰:藥,松柏之膏,服之可延年。
焦贛《易林·需之坤》曰:溫山松柏,常茂不落。
《廣州先賢傳》曰:顧琦至孝。母喪,琦獨立墳,歷年乃就。居喪逾制,種松柏成行。
王羲之《遊郡記》曰:永寧縣界海中有鬆門,在島嶼上。皆生鬆,故曰噬門也。
《豫章記》曰:徐孺子墓在郡南。時杜牧守徐興於墓邊種鬆,太守謝景立碑,太守夏侯嵩於輩顛立思賢頌碑,今並在。鬆大合抱。
《本草經》曰:松脂,一名鬆膏,一名鬆肪,味苦,溫中,久服輕身延年。
《世說》曰:孫興公,自言見止足知分。齋前種一株鬆。高世遠時鄰居,謂孫曰:"松樹子非不森然可憐,但永無棟樑耳。"孫公曰:"楓柳雖複合抱,亦曷所施也?"
又曰:李玄禮冽冽,如長松下風;周君颼颼,如小松下風。
《金樓子》曰:梁武帝拜山陵,杖而後起,涕淚所灑,鬆爲變色。
《顏氏家訓》曰:齊世有席毗者,清幹之士。官至行臺尚書,嗤鄙文學。嘲劉逖雲:"君輩詞藻,譬若朝菌,須臾之玩,非弘材也!豈若吾徒,比千丈松樹,常有風霜,不可凋悴矣。"劉應之曰:"可哉!"
《西京雜記》曰:東都龍興觀有古松樹,枝偃倒垂,相傳雲已經千年。常有白鶴飛止其間。蔡孚賦《偃松》篇,玄宗賜和御書,刻石記之,公卿咸和焉。
《晉陽記》曰:郡西北有松樹,枝條鬱茂,垂陰數畝。傳雲陶桓公樣柯成此樹。
《夢書》曰:鬆爲人君。夢見鬆者,見人君之徵也。
宋玉《風賦》曰:夫風緣於太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
《扶風歌》曰:南山石嵬嵬,松柏何摧摧!上枝拂青雲,中心十數圍。
《古豔歌》曰:馬啖柏葉,人啖松脂。不可常飽,聊可遏飢。
庾肅之《鬆贊》曰:流潤飛津,沉精幽結。貞蕤含芳,仰拂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