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是宋代著名的類書,爲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成書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覽》採以羣書類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門而編爲千卷,所以初名爲《太平總類》;書成之後,宋太宗日覽三卷,一歲而讀周,所以又更名爲《太平御覽》。全書以天、地、人、事、物爲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謂包羅古今萬象。書中共引用古書一千多種,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獻資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經亡佚,更使本書顯得彌足珍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
○勤
《尚書·無逸》曰:文王自朝至於日中昃,弗遑暇食,用咸和萬民。
又《大禹謨》曰:克勤於蚌攏
又《金縢》曰:昔周公勤勞王家,惟予沖人弗及知。
又《梓材》曰:先王既勤用明德。
又《周官》曰:功崇惟志,業廣惟勤。
《左傳·宣下》曰:郄成子曰:"吾聞之,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民。文王猶勤,況寡德乎?"
又《宣下》曰: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禮記·祭法》曰:舜勤衆事而野死,冥勤其官而水死。
《東觀漢記》曰:明帝行部署,不用輦車,甲夜乃解,偃讀衆書,乙夜盡寢,先五鼓起,率常如此。
又曰:陳寵闢司徒鮑昱府。掾屬專尚交遊,以不肯親事爲高。寵常非之,獨勤以物務。
又曰:班超居家,常執勤勞,不恥勞辱。
又曰:王丹,字仲因。每歲農時,輒載酒餚,於田間候勤者,與而勞之。
《魏氏春秋》曰:高文惠爲刺奸令,夙夜匪懈,至擁膝抱書而寐。太祖嘗夜微出覘察,諸吏見而哀之,徐解衣覆之而去。
《魏志》曰:段灼上疏理鄧艾曰:"艾值歲凶,又爲區種,身被烏衣,手執耒耜,以率將士。上下相感,莫不盡力。"
《吳志》曰:諸葛恪徵淮南,以滕胤爲都督,掌統留事。胤白日津v客,夜省文書,或至曉不寐。
王隱《惡書》曰:陶侃少長勤敕,自強不息。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凡俗,當惜分陰。"
《晉書》曰:任愷素有識鑑,加以在公勤恪,甚得朝野稱譽。
《唐書》曰:杜佑,性勤而無倦。雖位極將相,手不釋卷,質明視事,接對賓客,夜則燈下讀書,孜孜不怠,與賓佐談論,人憚其貴,而伏其博。
《杜預自敘》曰:在有家則滋味經籍,居官則畢力理治。公家之事,知無不爲。
《夏仲御別傳》曰:夏統,字仲御,永興人,與母兄弟居,恆星行夜歸,採梠求食。母老病,不悰家事,仲御鼓四起,酒掃庭內,鑽火炊爨之後,徑便入野。
《孟子》曰:雞鳴而起,孜孜爲善,舜之徒也。
《淮南子》曰:墨子無黔突,孔子無暖席。是故聖人蒙恥辱以千世主者,非以貪祿慕位也,欲事天下之利,除萬民之害也。
又曰:跬步不休,跛鱉千里;積累不輟,可成丘阜。
《鹽鐵論》曰:禹感洪水,身親其勞,簪墮不掇,冠掛不顧。
○儉約
《尚書·大禹謨》曰:禹克儉於家。
《周書》曰:文王疾,召太子發曰:"吾栝柱茅茨,蓋爲民愛費也。"
《禮記·檀弓下》曰:胩子一狐裘三十年。
又《禮器》曰:胩平仲祠其先人,豚肩不掩豆,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爲隘矣。
《左傳·桓公》曰:臧哀伯諫曰:"清廟茅屋,大輅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鑿,昭其儉也"
又《閔公》曰:衛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
又《襄公上》曰:季文子卒,大夫入斂。公在位,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無藏金玉,無重器備。
又《襄公五年》曰:叔向曰:"子展儉而壹。"
又《哀上》曰:子西曰:"二三子無患矣。吾昔聞,闔閭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壇,器不雕鏤,宮室不觀,舟車不飾,衣服時用,擇不取費。"(選取堅厚,不尚細靡。)
《公羊傳·宣公》曰:晉靈公無道,趙盾趁入,靈公望見再拜。(知其欲諫以拒之。)盾出,公使勇士往殺之,勇士入,俯而窺其戶,方食魚飧。勇士曰:"嘻!子誠仁人也,爲晉國重卿而食魚飧,見子之儉也。君使我殺子,吾不忍殺子也,吾亦不可復見君。"遂刎頸而死。
《論語·里仁》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又《泰伯》曰: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漢書》曰:公孫弘,起徒步,數年至宰相封侯,於是開東閣以延賢人,食一肉脫粟之飯,故人賓客仰衣食,俸祿皆給之,家無所餘。
又曰:辛慶忌,居處恭儉,飲食被服,尤以節約。
《東觀漢記》曰:第五倫性節儉,雖爲二千石,常衣布,躬莝養馬,妻炊爨飲食,受俸祿常取赤米。
又曰:王良爲大司徒司直,在位恭儉,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時司徒吏鮑恢以事到東海,候其家,而良妻布裙曳柴,從田中歸。恢告曰:"我司徒吏也,故來授書,欲見夫人。"妻曰:"妾是也。"恢乃下拜,嘆息而還。
又曰:李恂爲兗州刺史,清約率下,食不二味。
謝承《後漢書》曰:東郡趙諮爲東海人。遺其雙枯魚者,啖之二歲不盡,以儉化俗。
又曰:朱寵子,字仲威,爲太尉。家貧,食脫粟飯,臥布被。朝廷賜錦被、梁肉,皆不敢受。
張璠《漢記》曰:荀爽爲三公,食不過一肉,脫粟飯,坐皮褥。
范曄《後漢書》曰:羊陟拜河南尹,計日受俸,食乾飯茹菜。
又曰:宣秉,字鉅公,馮翊雲陽人。爲御史中丞,遷司隸校尉。秉性節約,常布服被,蔬食瓦器。帝嘗幸其府舍,見而嘆曰:"楚國二龔,不如雲陽宣鉅公。"即賜布帛帳帷。
又曰:祭遵,爲人廉約小心,克已奉公,賞賜輒盡與士卒,家無私財,身衣韋袴布被,夫人裳不加緣。帝以是重焉。
《魏略》曰:常林,字伯槐。歷宰守刺史,所在檢身節用,其家常飢乏,糟糠縕弊。
《魏志》曰:太祖平柳城,頒所獲器物。以素屏風,素馮幾賜媚宋,曰:"君有古人之風,故賜君古人之服。"玠居顯位,常布衣蔬食。
《吳志》曰:是儀,字子羽,北海營陵人。爲尚書僕射,不服精細,食不重膳。孫權聞之,幸儀舍,求視蔬食,親嘗之,對之嘆息。
《晉書》曰:帝以山濤橇朋,無以供養,特給日契,加賜牀帳茵蓐,禮秩崇重,時莫爲比。濤居榮貴,貞慎儉約,雖爵同千乘,而無嬪媵。
王隱《晉書》曰:李胤歷職內外,而至貧儉。兒病無以市藥,上賜錢十萬。
《晉中興書》曰:王廙爲母立屋,過制。中宗流涕諫之。帝所幸鄭夫人,袍無文繡,其恭儉率下如此。
又曰:陸納,字祖言。徵拜左民尚書,將應召,綱紀白:"日宜裝幾舫?"納曰:"吾家不在此,已敕私奴乘駕,裝並食糧米,無所須也。"臨發載被袱而已,其餘皆封還官。
崔鴻《十六國春秋·趙錄》曰:孟卓,字君偉,廣平人。少修清苦之志,有一單裙,十年不浣。
又《前燕錄》曰:太尉楊驚,字士秋,右北平無終人也。驚母李氏,博學,有母儀,慕容晃常外堂拜敬。性尤橇朋,好施無倦。位爲臺保,爵封郡公,常乘弊車瘠牛,卒無餘財。
《後漢書》曰:孝文帝,性儉素,常服浣濯之衣,鞍勒鐵木而已。
《宋書》曰:文帝性存儉約,不好奢侈。車府令嘗以輦{夅}故,請改易之。輦席舊以烏皮緣,欲代以紫皮,上以{夅}({夅},音貢。)未至於壞,紫色貴,並弗聽也。
又曰:孝武大明中,壞上所居陰室,於其處起玉燭殿,與羣臣觀之,牀頭有土鄣壁,上掛葛燈籠,麻繩拂。侍中袁顗盛稱已爲過矣。
又曰:顏延之,性既褊傲,兼有酒過,肆意直言,曾無回隱,故論者多不知之。居身橇朋,不營財利,布衣蔬食,獨酌郊野,當其爲適,傍若無人。
蕭子顯《齊書》曰:高帝即位後,身不御精細之物,敕中書舍人桓景真曰:"主衣中似有玉介導,此制始自大明末,後太始增其光麗。留此著主衣,政是興長疾源,可即時打破。"後宮器物欄檻以銅爲飾者,改用鐵;內殿施黃紗帳,宮人着紫皮履,華蓋除金花爪,以用鐵回釘。每曰:"使我治天下十年,當使黃金與土同價。"
又曰:太官進食有裹蒸。明帝曰:"我食此不盡,可四片破之,餘充晚食。"
又曰:太始已來,相承奢侈。太祖輔政,上衰禁民間華僞:不得作成繡裙衣,道路不得着錦履,不得作局腳檉柏牀、牙箱籠、錦緣,不得以七寶飾樂器。又諸雜漆物,不得以金銀爲花獸。
又曰:王逡之,字宣約,琅琊臨沂人也。少好學,儉素。衣服不浣,几案塵墨。
《齊春秋》曰:王儉,字仲寶,臨沂人不好聲色,衣裘服用,取給而已。
《梁書》曰:到溉,字茂灌。美風儀,善容止,所蒞以清白修性。又率儉,不好聲色,虛室單衣,傍無姬侍。
《後周書》曰:辛慶之,位遇雖隆,而率性儉素,車馬衣服不尚華侈,志量溫和,有儒者風度,特爲當時所重。
《唐書》曰:虞世南,隋時兄世基當朝貴盛,妻昨;服擬於王者,世南雖同居,而躬履勤儉,不失素業。
又曰:李藩爲相,憲宗謂曰:"前代理天下,或家給人足,或國貧下困,其故何也?"藩對曰:"古人云,儉以足用,蓋足用系於儉約。誠使人君不貴珠玉,惟務耕桑,則人無淫巧,俗自敦本,百姓既足,君孰與不足?"帝曰:"儉約之事,是我誠心,惟當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又曰:於休烈在朝凡三十餘年,歷掌清要,家無擔石之蓄,恭儉深仁,未嘗以喜慍形於顏色,而親覽下士,推轂後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色。
《文子》曰:量腹而食,度身而衣,節乎己者,貪心不生矣。
《墨子》曰:晉文公好惡衣,臣下皆衣牂羊之裘,以韋帶劍。
《呂氏春秋》曰:周明堂茅茨蒿柱,土階三尺,以見儉也。
《風俗通》曰:大禹闕百品之羞,而菲庖廚。殷湯寐寢黃屋,駕而乘露輿。
《魏武別傳》曰:武皇帝子中山恭王袞,尚儉約,教敕妃妾紡績織紝,習爲家人之事。
《桓階別傳》曰:階爲趙郡太守時,俸盡食醬〈豆孚〉。上聞之,數戲曰:"卿家作醬,頗得成不?"詔曰:"光光大魏,富有四海,棟樑大臣,而有蔬食,非吾所以禮賢之意也。"其賜射鹿師二人,並給媒弩。
《三輔決錄》曰:前隊大夫有範仲翁,鹽鼓蒜果共一筩,言其粗儉也。
《會稽典錄》曰:陳修,字奉先,遷爲豫章守。性清潔恭儉,十日一炊,不燃官薪。
殷康《明慎》曰:古人云:"驕奢人之殃,恭儉福之場。"
《古今善言》曰:靈帝時,欲用羊續爲三司,而中官求其賂,續出黃紙補袍,以示使者。
延篤《與李文德書》曰:吾食赤烏之麩麥,飲化益之玄醴,折張騫大苑之蒜,歃晉國郇瑕氏之鹽。
《魏武瘤路曰:吾衣被皆十歲也,歲歲解浣補納之。
衛顗奏曰:武皇帝之時,後宮食不重肉,衣不錦繡,茵席不緣,物無丹漆,用能平定天下,遺福子孫。
○儉嗇
《毛詩》曰:《汾沮洳》,刺儉也。(沮洳,漸洳也。)
又《葛屨》曰:刺褊也。魏地狹隘,其民機巧趨利,其君儉嗇褊急。
又曰:《蟋蟀》,刺晉僖公也,儉不中禮,故作是詩以閔之。
《論語》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又曰: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史記》曰:魯人俗儉嗇,曹氏邴氏尤甚,以鐵治起富至鉅萬。然家自父兄子孫約。俯有拾,仰有取。
《三輔決錄》曰:平陵士孫奮富聞京師,性儉吝,嘗宿客舍,僱錢直甚少。主人曰:"君惜錢如此,欲作士孫景卿耶!"
《魏略》曰:曹洪家富而性嗇,文帝前在東宮,嘗從洪貸絹百匹,洪不稱意。及犯法,自分必死。
《晉書》曰:王戎性好興利,廣收八方,園田水碓,周遍天下。積實聚錢,不智紀極,而又儉嗇,不知奉養,天下人謂之膏盲之疾。女適裴頠,貸錢數萬,久而未還。女後歸寧,戎色不悅,女遽還直,然後乃歡。從子將婚,戎遺其一單衣,婚訖而更責取。家有好李,常出貨之,恐人得種,恆鑽其核。以此獲譏於世。
《後魏書》曰:崔光韶家足於財,而性儉吝,衣弊馬瘦,食味粗薄。始光韶在都,同裏王蔓於夜遇盜,害其二子。孝莊詔黃門高道穆令加檢捕,一方之人,家別搜索。至光韶宅,綾絹錢布,匱篋充積。議者譏其矯嗇。
《郭子》曰:王丞相性儉,即帳下甘果,盈溢不散,涉春爛敗,都督白之,公令拾去。敕雲:"慎不可使大郎知。"大郎名悅,字長豫。
《晉書》曰:和嶠家產殷富,擬於王者。然性至吝,以是獲譏。杜預公爲嶠有錢癖。
《後魏書》曰:和躍清河人也,爲平昌太守。家鉅富而性吝嗇,理錢數百斛。其母季春思堇,惜錢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