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是宋代著名的類書,爲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成書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覽》採以羣書類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門而編爲千卷,所以初名爲《太平總類》;書成之後,宋太宗日覽三卷,一歲而讀周,所以又更名爲《太平御覽》。全書以天、地、人、事、物爲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謂包羅古今萬象。書中共引用古書一千多種,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獻資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經亡佚,更使本書顯得彌足珍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
○窮
《說文》曰:窮,極也。
《韓詩外傳》曰:田子方出,見老馬於道,曰:"何馬也?"御曰:"公家畜,罷而不爲用,故放之。"田子方曰:"少盡其力,老棄其身,仁者不爲也。"束帛贖之。窮士聞之,知所歸心矣。
《論語》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家語》曰: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禮焉,路出乎陳蔡,大夫相與謀曰:"孔子賢聖,其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病,若用於楚,則陳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絕糧七日,無所通,藜羹不充,從者皆病。
《史記》曰:範睢說秦昭王曰:"伍子胥託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匍匐拜,稽首肉袒,鼓腹吹簫,乞於吳市,卒舉吳國,闔廬爲伯。使臣得進謀如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之說行也。"
又曰:管仲曰:"吾嘗爲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爲愚,知時有利不利也。"
《漢書·蘇武傳》曰: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結網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餘,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穹廬,旃廬也。)王死後,人衆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大窮。
《漢獻帝春秋》曰:王朗降孫策。孫策令使者詰朗曰:"問逆賊王朗,朗受國恩,當云何報德?"朗對曰:"身輕罪重,死有餘辜。申脰就羈,蹴足入絆,叱吒聽聲,東西惟命。"
《魏氏春秋》曰:初,宣王使何晏治曹爽等獄。宣王曰凡有八族,晏疏丁、鄧等七姓。宣王曰:"未也。"晏窮急,乃曰:"豈謂晏乎?"宣王曰:"是也。"乃收晏。
《魏末傳》曰:曹爽兄弟歸家。敕洛陽縣發民八百人使尉部圍爽第,四角作高樓,令人在上望視爽兄弟舉動。爽計窮愁悶,持彈到後園中,樓上人便唱:"故大將軍東行。"爽還廳事上。
《蜀志》曰:先主伐吳,先主敗,引退,道隔,黃權不得還,降魏。魏文帝謂權曰:"君舍逆歸順,欲追蹤陳、韓耶?"權對曰:"臣過受劉氏厚遇,降吳不可,還蜀無路,是以歸命。敗軍之將,免死爲幸,何古人之可慕。"文帝善之。
《蜀志》曰:許靖爲許邵排擯,不得齒敘,以馬磨自給。
王隱《晉書》曰:上攻張方,決千金堰,水碓不作,發王公家奴婢手舂給兵。男子自十三以上皆從役。於是公私窮踧,米石萬錢。
《晉中興書》曰:桓玄聞義軍起,斬其二將。志慮窘塞,日與臧道士推算數厭勝之術。
皇甫士安《高士傳》曰:陳仲,字子終,齊人。適楚,居於陵,自謂於陵子仲。窮不苟求,非義之食不食。
《吳越春秋》曰:越伐吳,吳王率其賢良投於胥山。越兵大至,圍吳三重。大夫文種相拜,范蠡左手提鼓,右手操桴而鼓之。於是吳王書其弓矢而射種、蠡之軍,其辭曰:"臣聞狡兔已死良犬烹,敵國已滅謀臣亡。今吳已病也,子大夫何不虞之!"
《墨子》曰:孔子窮陳、蔡之間,藜羹不糝,子路烹豚,孔丘不問肉所從來而食之也。
《荀卿子》曰: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
又曰:孔子適楚,遊陳、蔡之間,七日不食。子路曰:"由聞善者天報之福,不善者天報之禍,今夫子積德義,奚居之隱?"孔子曰:"由!芳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之學非爲同也,居不隱者思不生,身不佚者志不廣。"
《莊子》曰: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煦以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乎江湖。
又曰:孔子窮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顏回擇菜,子路、子貢相與言曰:"夫子載逐於魯,削跡於衛,伐樹於宋,窮於陳、蔡。君子之無恥也若此乎?"顏回無以應,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嘆曰:"由與賜,細人也。召而來,吾語之:今丘也抱仁義之道以遭世之暴,其何窮之爲也!"
《屍子》曰:湯復於湯丘,文王幽於羑里,武王羈於王門,越王棲於會稽,秦繆公敗於殽塞,齊桓公遇賊,晉文公出走,故三王資於辱而五伯得於困也。
《韓子》曰:魯人身善織履,妻善織縞,而徙於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履爲人履之也,而越人乘舟;縞爲人冠之也,而越人被髮。欲無窮,可得乎?"
《燕丹子》曰:樊將軍以窮歸我,而丹賣之,心不忍也。
《淮南子》曰:今夫窮鄙之社(窮巷之小社也。)也,叩盆拊缶,相和而歌,自以爲樂矣。嘗試爲之擊建鼓,撞巨鍾,乃始知其缶之足羞矣。
《新序》曰:甯戚欲幹齊桓公,窮困無以自進,於是爲商歌,宿於郭門之外,擊牛角而歌。桓公聞之,曰:"異哉之歌,非常人也!"
《雜道書》曰:地肺之山,其下生草,名曰:"救窮,如竹,冬夏不枯。取而食之,可絕穀不食,令人長生;服之三十日,行及走馬。
趙壹《窮鳥賦》曰:有一窮鳥,戢翼原野。罩網加上,機阱在下。前見蒼隼,後逼驅者。繳彈張右,羿弓彀左。飛丸激矢,交集於我。思飛不得,欲鳴不可。舉頭畏觸,搖足恐墮。內獨怖急,乍冰乍火。
《琴操》曰:孔子使顏淵執轡,到匡郭外。孔子既似陽虎,以爲今復來至,乃相率圍孔子,數日不解,弟子皆有飢色。於是孔子仰天嘆曰:"君子固亦窮乎!"子路聞孔子之言悲感,勃然大怒,張目奮劍,聲如鐘鼓,顧謂二三子曰:"使吾有此厄也。"
司馬彪《與山巨源書》曰:根拔失據,託命此別。告求矜愍,許見賑恤。窮人易感,悲喜兼懷。承命之後,情過挾纊。
孔舒玄《在窮記》曰:遣信與義陽太守孫仲開相聞,告其睏乏,得絹二匹,壞車一乘。賣,得絹三匹;以糴,得米一石,橡三斛。食口三十五人,百日之中以此自活人皆鶴節,無復血色。
○凍
《左傳·襄十八年》曰:楚師伐鄭,涉於魚齒之下,(魚齒山之下有水,故言涉也。)甚雨,楚師多凍,役徒幾盡。
《漢書》曰:韓王信降匈奴,上自將擊之,連戰,乘勝北至樓煩,會寒大雨,士卒飢凍。
又曰:王莽。天鳳四年八月,莽親之南郊,鑄作威鬥。威鬥者,以五石銅爲之,(五色石銅合治爲威鬥也。)若北斗,長二尺五寸,欲以厭勝衆兵。既成,令司命負之,莽出則在前,入則御旁。鑄鬥日大寒,百官人馬有凍死者。
《三輔決錄》曰:鮑恢父爲縣吏,有罪,令欲殺之。恢年十三,常伏門外凍地,晝夜號泣,令感而赦之。
《晉玄嘉起居注》曰:徐州刺史王仲德上言:下坯僮令殷道益,十一月冒寒出郡,履涉冰雪,主簿王黑等三人腳悉凍斷。
《晏子春秋》曰:景公出遊於塞途,睹死瘠者,默然不問。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出遊,睹飢者與食,病者與財。今君遊塞途,飢寒凍餒,死瘠相望,而君不問。失君道矣!"公於是斂死瘠,發粟賑貧,三月不出遊。
《呂氏春秋》曰:戈夷違齊如魯,天大寒而後門,與弟子宿於郭外,寒愈甚,謂弟子曰:"子與我衣,我活;我與子衣,子活我國士也,爲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不足愛也。子與我衣。"弟子曰:"夫不肖人,惡能與國士衣哉?"戈夷解衣與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琴操》曰:曾子幼少,慈仁質孝,耕於太山之下,遭天霖澤雨雪。寒,旬月不得歸,乃作《憂思》之歌。
○餓
《禮記·檀弓》曰:齊大飢,黔敖爲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戢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致於斯也!"(嗟來食,雖憫而呼之,非敬辭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左傳·宣上》曰: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初,宣子田於首山,舍於翳桑,(田,獵也。翳桑,桑之多陰翳者也。)見靈輒餓,問其病。(靈輒,晉人。)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官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爲之簞食與肉,置諸橐以與之。既而輒爲公介,(靈輒爲公甲士。)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問其何故,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
《論語·季氏》曰: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
《史記》曰:趙主父遊沙丘,公子章作亂。李兌起兵,敗之,章往走主父,兌因圍主父宮。令宮人"後出者夷"。主父不得出,探雀鷇而食之,三月遂餓死沙丘宮。
又曰:上使善相人相鄧通,曰:"當貧餓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何謂貧!"於是賜鄧通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景帝立,有告鄧通盜出崮吳鑄錢,下吏驗問,頗有。遂案,盡沒入,一簪不得着身,遂餓死。
又曰:條侯周亞夫爲河內守,時許負相之,曰:"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爲將相,持國柄,貴矣,於人臣無兩。其後九歲而君餓死。"負指其口:"有從理入口,此餓死法也,三歲,其兄絳侯有罪,文帝擇絳侯子賢者,皆推亞夫,乃封亞夫爲條侯。卒餓死。
又曰:趙王友以諸呂女爲後,弗愛。太后怒,召趙王置邸、弗與食。趙王餓,遂幽死。
《戰國策》曰:楚伐中山,中山君亡走。有二人挈戈隨其後,曰:"臣父嘗餓且死,君下壺飧餔臣父。臣父曰:中山有事,女必死之!故來死君也。"
《漢書》曰:朱買臣獨行歌道中,負薪墓間。故妻與夫傢俱上冢,見買臣飢寒,呼飯食之。
又曰:蘇武,字子卿,杜陵人。使匈奴,匈奴必欲降之,乃出置大窖中,絕不與飲食。天雨雪,武齧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爲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之處,使牧羝羊。粟食不至,掘野鼠草實而食之。
又曰:玄帝即位,天下大水,關東郡十一尤甚。二年,齊地飢,穀石三十餘萬,民多飢死,琅琊郡人相食。
又曰:王莽末,赤眉遂燒長安宮室市裏,害更始。民飢餓相食,死者數十萬,長安爲虛,虛中無行人。宗廟園林皆發掘,惟霸陵完。
《東觀漢記》曰:王莽末,南方枯旱,民多飢餓。羣盜入野澤,掘鳧茨食之。
又曰:建武九年正月,隗囂餓,出城餐糗,腹脹死。
又曰:朱勃上書理馬援曰:"八年,車駕討隗囂,惟獨狄道爲國堅守。然民饑饉,啖弩煮履。寄命漏刻。"
又曰:上問第五倫曰:"聞卿爲吏撾妻父,不過從兄飯,寧有之也?"倫對曰:"臣三娶妻皆無父。臣生遭飢擾攘,米石萬錢,不敢妄過人飯。"
又曰:王郎起兵,上自薊東南馳,晨夜草舍,至饒陽蕪蔞亭。時天寒冽,衆皆飢疲,馮異上豆粥。明旦,上謂諸將曰:"昨得公孫豆粥,飢寒俱解。"
又曰:鄧禹與赤眉戰,赤眉佯敗,棄輜重走,車皆載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飢,爭取之。赤眉引還擊之,軍潰亂。時百姓飢,人相食,黃金一斤易豆五升,道路斷隔,委輸不至,軍士悉以果實爲糧。
又曰:耿恭在疏勒城,救兵不至,數月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
謝承《後漢書》曰:天下亂,人相食。趙孝弟禮,爲餓賊所得,孝聞之,即自縛詣賊曰:"禮久餓,羸瘦,不如孝肥飽。"賊大驚,並放之。
袁山鬆《後漢書》曰:赤眉入長安掖庭中,有數百千人。自更始敗,閉殿門不出,掘庭中蘆菔根,捕池中魚食之,死因埋宮中。有故祠甘泉樂人,尚共擊鼓歌舞,衣服鮮明,見盆子叩頭言飢。盆子使中黃門廩之粟數升。後盆子去,皆餓死。
范曄《後漢書》曰:鄧禹威稍損,又乏食,歸附者離散。而赤眉後還入長安,禹與戰敗,走至高陵,軍士飢餓,皆食棗菜。
《漢獻帝傳》曰:車駕至洛陽。是時宮室燒盡,百官披荊棘依丘牆間,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羣僚飢乏,尚書郎以下自出採穭,或餓死牆壁間。
《吳志》曰:袁術在壽春,穀石百餘萬,載金錢之市求糴,市無米而棄錢去。百姓飢寒,以桑椹、蝗蟲爲乾飯。
王隱《晉書》曰:永嘉五年,洛中大飢。五月,摯虞餓死。
又曰:劉琨與王丞相箋曰:"不得進軍者實困無食,殘民鳥散,擁發徒跣,木弓一張,荊矢十發,編草盛糧,不盈二日,夏即桑椹,冬則營豆。視此哀嘆,使人氣索,恐吳孫、韓白猶或難之,況以琨怯弱凡才,而當率此以殄強寇。"
《晉中興書》曰:王尼,字季孫。洛陽覆沒,避亂江夏。王澄時爲荊州刺史,見之欣喜,厚供給之。尼早喪婦,止有一息,不用居宅,惟畜露車牛一乘,每行輒使兒御,暮則宿車上,無定處。澄卒,荊州餓荒,尼殺牛壞車煮之,遂父子餒死。
《晏子春秋》曰:越石父凍餓,爲人臣僕三年矣。晏子解左驂贖之。
《文子》曰:神農之法:丈夫丁壯不耕,天下有受其餓者。
《孟子》曰:陳仲居於陵,三日不食,耳目無聞,見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匍匐往將食之,三咽然後耳目有聞見。
《韓子》曰:秦大餓,應侯謂王曰:"吾苑之草蔬橡果棗慄足以活民,請發之。"王曰:"今發吾苑以活民,是使有功與無功爭取也。人生而亂,不如死而治。"
賈誼《新書》曰:虢君驕恣,晉伐之,出走,逃於山中,遂餓死,爲禽獸食之。
《風俗通》曰:俗說大餓不在一車飯,謂正得一車飯不復活也。
《苻子》曰:惠子家窮,餓數日不舉火,乃見梁王。王曰:"夏麥方熟,請以割,子可乎?"惠子曰:"施方來,遇羣川之水長,有一人溺,流而下,呼施救之。施應曰:'吾不善遊,方將爲子告急於東越之王,簡其善遊者以救子,可乎?'溺人曰:'我得一瓢之力則活矣。子方告急於東越之王,簡其善遊者以救我,是不如求我於重淵之下、魚龍之腹矣。'"
《世說》曰:郗公遭永嘉喪亂,窮餒,鄉人共食之。公常攜兄子外甥二小兒往食,鄉人曰:"各自窮餒,以君之賢,共欲存君耳,恐不能兼食。"公於是獨往食,訖輒含飯着頰,還,吐與二小兒。後並得存。
《幽明錄》曰:樂安縣故市經荒亂,人民餓死,枯體填地。每至天陰將雨,輒聞吟嘯呻嘆,聲聒於耳。
《古豔歌》曰:行不隨道,經歷山陂,馬啖柏葉,人啖柏脂,不可當飽,聊可過飢。
《傅玄詩》曰:炎旱歷三時,天運失其道。河中飛塵起,野田無生草。一餐重丘山,哀之以終老。君無半粒儲,形影不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