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

《太平御覽》是宋代著名的類書,爲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成書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覽》採以羣書類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門而編爲千卷,所以初名爲《太平總類》;書成之後,宋太宗日覽三卷,一歲而讀周,所以又更名爲《太平御覽》。全書以天、地、人、事、物爲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謂包羅古今萬象。書中共引用古書一千多種,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獻資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經亡佚,更使本書顯得彌足珍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

卷六

○博學


《論語》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


《禮記》曰: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也鄉。


《易·大畜卦》雲: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續漢書》曰:班固字孟堅,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覽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


《東觀漢記》曰:楊震字伯起,受《歐陽尚書》於桓鬱。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爲之語曰:"關西孔子楊伯起。"


謝承《後漢書》曰:王充字伯任,好學博覽。常遊洛陽市,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衆流百家之言。


又曰:黃香知古今,羣書無不涉獵。帝以香先帝所異,每有疑,帝時特訪問;又詔香詣東觀,讀所未嘗見書。


又曰:賈逵字景伯,弱冠誦《左氏》。語云:"問事不休賈長頭。"


王隱《晉書》曰:皇甫謐羸病,手不釋卷。歷觀古今,無不皆綜。


又曰:張華博覽圖籍,四海之內,若指諸掌。世祖問華,千門萬戶,畫地而成。


《晉書何劭傳》曰:惠帝即位,初建東宮。太子年幼,欲令親萬機,以劭爲太子師。劭博學,善屬文,陳說近代事,若指諸掌。


《三國典略》曰:陳遺兼通直。散騎常侍姚察聘於周,沛國劉臻竊於公館訪《漢書》疑事十餘條,併爲剖析,皆有經據。臻謂所親曰:"名下定無虛士。"


《齊書賈希鏡傳》曰:宋孝武時,青州人發古蒙銘雲"青州世子,東海女郎"。帝問學士鮑照、徐爰、蘇寶生,並不能悉。鏡對曰:"此是司馬越女嫁苟晞兒。"檢訪果然。由是見遇。


又《崔慰祖傳》曰:國子祭酒沈約、吏部郎中謝朓嘗於吏部省中賓友俱集,各問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餘事。慰祖口喫,無華辭,而酬據精悉,一座稱服之。眺嘆曰:"假使班、馬復生,無以過此。"


蕭子顯《齊書》曰:王儉自以博聞多識,讀書過陸澄。澄曰:"僕年少來無事,惟以讀書爲業。且年已倍令君,令君少便鞅掌王務,雖復一覽便諳,然其卷軸未必多僕。"儉集學士何憲等,盛自商略。澄待儉語畢,然後談所遺漏數百千條,皆儉所未睹。儉乃敬服。儉在尚書省,出巾箱几案雜服飾,令學士隸事事多者與之,人各得一兩物。澄後來,更出諸人所不知事復各數條,並奪物將去。


《梁書》曰:韋叡子棱,字威直。性恬,素以書史爲業,博物強記。當代之士,鹹就質疑。


《隋書》曰:王劭初在齊時,祖孝徵、魏收、陽休之等嘗論古事,有遺忘討閱不能得,因呼劭問之。劭具論所出。取書驗之,一無舛誤。自是大爲時人所許,稱其博物。


《唐書》曰:李守素尤爲譜學,妙譜人物。自晉宋以降,四海士流,及周魏以來諸貴勳等,華戎閥閱,靡不詳究。時號爲"肉譜"。嘗與虞世南等六人同直學館,其夜七夕,內出珍饌,有教賦詩,因共談人物。初言江左東南,猶相酬對,及言北舌諸姓,次第如流,顯其歷葉,皆有據證。世南但撫掌而笑,不復能答。既而嘆曰:"'肉譜'定可畏"。許敬宗因謂世南曰:"李倉曹以善人物乃得此名,雖爲美事,然非雅號。"曰:"君既言成準的,宜有以改之。"答曰:"卿言是也。昔任彥升善談經籍,梁代稱爲'五經笥',今日倉曹爲'人物誌',可乎?"杜如晦等鹹以爲佳。


又曰:蔣乂幼好學。德宗嘗幸凌煙閣,見左壁頹剝,上有殘缺文記,每行可辨三五字,命錄之以問宰臣,宰臣卒然無以對。遽召乂訪之,對曰:"此聖歷年侍臣圖贊也。"暗諷誦,不失一字。宰臣上奏,德宗嘆曰:"虞世南暗寫《列女傳》無以加也。"


《國語》曰:晉文公使趙衰爲卿,辭雲:"欒枝貞慎,先軫有謀,胥臣多聞,皆可以爲輔也。"


《孟子》曰:人皆知糞其田而莫知糞其心。何謂糞心?博學多聞也。


《莊子》:惠施多方,其書五車,稱連環可解。


袁子《正書》曰:學莫大於博,行莫大於約。聖人者,天下之至智也,博學以聚之,兼聽而辨之。


《抱朴子》曰:洪年十六始習《孝經》、《論語》、《易》,但貪廣覽於衆書,曾披涉自正經諸史百家之言近將萬卷。


又曰:夫周公上聖而日讀百篇,仲尼天縱而韋編三絕,墨翟大賢載文盈車,仲舒命世不窺園圃,倪寬帶經以芸鋤,路生截蒲以寫書,黃霸桎梏以受業,寧子鳳夜以倍功,故能究覽玄奧,窮測微言。


《典論》曰: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禹、應瑒、劉楨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文無所假。


《文士傳》曰:張華窮覽古今,嘗徒居,有書三十乘。


《金樓子》曰:丘遲出爲永嘉郡,公祖道於東都亭。敬子、沈隱侯俱至。丘雲:"少來蒐集書史,頗得諸遺書,無復首尾,或失名姓,凡有百餘卷,皆不得可知,今並欲焚之。"二客乃謂主人云:"可皆取出共看之。"博金紫末至,二客以向諸書示之,傅乃發擿剖判;皆究其流出,所得三鳳襉二。賓客鹹所悅伏。


《國朝傳記》曰:太宗嚐出行,有司請載副書以從。上曰:"不須,虞世南在此行祕書。"


又曰:太宗稱虞監博聞、德行、書翰、詞藻、忠直一人而已,兼是五善。


○博物


《家語》曰:夫子曰:"子產於民爲惠主,於學爲博物。吾以兄事之也。"


《左傳·昭元年》曰:晉侯有疾,鄭伯使公孫僑如晉聘,且問疾。叔向問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實沈、臺駘爲祟',史莫之知。敢問此何神也?"子產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后帝不臧,遷閥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爲商星;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當武王邑姜,方震太叔,夢帝謂己:'餘命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諸參而蕃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封太叔焉,故參爲晉星。由是觀之,則實沈,參神也。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爲玄冥師,生允格、臺駘。臺駘能業其官,宣汾挑,障大澤,以處大原。帝用嘉之,封諸汾川。沈、姒、蓐、黃實守其祀,(四國,臺駘之後。)今晉主汾而滅之矣。由是觀之,則臺駘,汾神也。抑此二者,不及君身。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於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於是乎禜之。若君身,則亦出入、飲食、哀樂之事也。山川、星辰之神又何爲焉?僑聞之,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於是乎節宣其氣,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茲心不爽,而昏亂百度,今無乃一之,(同四時也。)得生疾矣。僑又聞之,內官不及同姓,(內官,嬪御。)其生不殖,(殖,長也。)美先盡矣,則相生疾,(同姓之相與先美矣,美極則盡,盡則生疾。)君子是以惡之。故《志》曰:'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違此二者,古之所慎也。(一四時娶同姓。二者古人所慎。)男女辨姓,禮之大司也。(辨,別也。)今君內實有四姬焉,(同姓姬四人。)其無乃是也乎?若由是二者,弗可爲也已。(爲,治也。)四姬有省猶可,無則必生疾矣。"(據異姓,去同姓。故言省。)叔向曰:"善哉,肸未之聞也。"晉侯聞子產之言,曰:"博物君子也。"重賄之。


又昭七年《傳》曰:子產聘於晉。晉侯疾,韓宣子逆客,私焉(私語。)曰:"寡君寢疾,於今三月矣。並走羣望,(晉所望祀山川,皆走往祈禱。)有加而無瘳。今夢黃熊入於寢門,其何厲鬼也?"對曰:"以君之明,子爲大政,其何厲之有?昔堯殛鯀於羽山,(羽山在東海祝其縣西南。)其神化爲黃熊,以入於羽淵,實爲夏郊,三代祀之。(鯀,禹父,夏家郊祭之,歷殷週二代,又通在羣神之數並見祀。)晉爲盟主,其或者未之祀乎?"(言周衰,晉爲盟主,得佐天子祀羣神。)韓子祀夏郊。(祀鯀。)晉侯有間,(間,差也。)賜子產莒之二方鼎。(方鼎,莒所貢。)


《漢書》曰:張安世字子孺,給事尚書。上幸河東,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惟安世識之,具作其事。後求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上奇其材,擢尚書令。


《晉書·張華傳》曰:人有得鳥毛,長三丈,以示華。華見,慘然曰:"此謂海鳧毛也,出則天下亂矣。"陸機嘗餉華鮓,於時賓客滿座,華髮器便曰:"此龍肉也。"衆未之信。華曰:"試以苦酒濯之,必有異。"既而五色光起。機問鮓主,果雲"園中茅積下得一白魚,質狀殊常,以作鮓,過美,故以相獻。"武庫封閉甚密,其中忽有雉雊,華曰:"此必蛇化爲雉。"開視,雉側果有蛇蛻焉。吳郡臨平岸崩,出一石鼓,捶之無聲。帝以問華,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爲魚形,扣之則鳴矣。"於是如其言,果聲聞數裏。初,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道術者皆以吳方強盛,未可圖也。惟華以爲不然。及吳平之後,紫氣愈明。華聞豫章雷煥妙達象緯,要之宿,登樓仰觀,煥曰:"寶劍之氣耳,在豫章豐城。"因以煥爲豐城令,使求之。煥到縣,掘獄屋基,得雙劍。其夕,鬥牛間氣不復見焉。煥以南昌西山北巖下土拭劍,光芒豔發。遣使送一劍並土與華,留一自佩。華以南昌土不如華陰赤土,因以華陰土一斤致煥,煥更以拭劍,倍益精明。又魏時殿前鍾忽大鳴震駭者。華雲:"此蜀山毀,故鍾鳴。"尋蜀郡上其事也。


又曰:武帝常問摯虞"三日曲水"之義。虞對曰:"漢章帝時,平原徐肇以三月生三女,至三日俱亡。材人以爲怪,乃招攜之水濱洗祓,遂因水以泛觴,其義起此。"帝曰:"必如所談,便非好事。"束晳進曰:"虞小生,不足以知。臣請言之:昔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云'羽觴隨波流'。又秦昭王以三日置酒河曲,見金人奉水心之劍曰'令君制有西夏',乃羈諸侯。因此立爲曲水。二漢相緣。皆爲盛集。"帝大悅,賜晳金五十斤。時有人於嵩高山得竹簡一枚,上兩行科斗書,傳以相示,莫有知者。司空張華以問晳,晳曰:"此漢明帝顯節陵中策文也。"檢驗果然。時人伏其博識。


又曰:恆溫伐蜀。初,諸葛亮造八陣圖於魚復下,砂上壘石,八行相去二丈。溫見之,謂此常山蛇勢也。文武皆莫能識之。


又曰:荀勖嘗在帝坐進飯,謂在坐人曰:"此是勞薪所炊。"或末之信,帝遣問膳夫,乃雲"實用故車腳"。舉世伏其明識。


《宋書》曰:何承天博見古今,爲一時所重。張永嘗開玄武湖,遇古冢,冢上得一銅鬥,有柄文。帝以訪朝士。承天曰:"此亡新威鬥,王莽三公亡皆賜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內。時三臺江左者惟甄邯爲大司徒,必邯之墓。"俄而又啓冢,內更得一斗,復有一石,銘"大司徒甄邯之墓"。


蕭子顯《齊書》曰:東海王摛亦史學博聞,歷尚書左丞。竟陵王子良校試學士,惟摛問無不對。永明中,天忽黃色照地,衆莫能解。摛雲是"榮光"。世祖大悅。


《梁書·裴子野傳》曰:時西北遠邊有白題及滑國,遣使由岷山道入貢。此二國曆代弗賓,莫知所出。子野曰:"漢潁陰侯斬胡白題將一人。服虔注曰:'白題,胡也。'又漢定遠侯擊虜入滑,此其後乎?"時人服其博識。


又曰:樂藹爲御史中丞,時長沙宣武王將葬,而車府忽於庫失油絡,欲推主者。藹曰:"昔晉武庫火,張華以爲積油萬石必燃。今庫若有灰,非吏罪也。"既而檢之,果有積灰。時稱其博物弘恕。


《三國典略》曰:齊徐之才見有人以五色斑蘭骨爲刀把者,之才曰:"此人瘤也。"問所得處,雲於冢見骷髏骨長數寸,試削,視有文理,故用之。


又曰:周平蜀還,得樂器者皆莫之識。太常少卿斛斯瀓(直陵切。)見之曰:"此錞於也。"人弗之信。瀓遂依幹寶《周禮注》以芒筒捋之,其聲極振。衆乃歎服。瀓取以合樂焉。


《隋書》曰:崔賾大業四年從駕汾陽宮,次河陽鎮。藍田令王曇於藍田山得一玉人,長三尺四寸,着大領衣,冠幘。奏之,詔問羣臣,莫有識者。賾答曰:"謹案漢文以前未有冠幘,即是文帝以來所製作也。臣見魏大司農盧元明撰《嵩高山廟記》,雲:'有神人以玉爲形,像長數寸,或出或隱,出則令世延長。'伏惟陛下,應天順民,定鼎嵩雒,嶽神自見。臣敢稱慶!"因再拜,百官畢賀。天子大悅,賜縑二百。


《國語》曰:海鳥爰居,止於魯東門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國人祭之。(文仲不知,以爲神。)展禽曰:"越哉,臧孫之爲政也!(越,迂也。言其迂闊不知所要也。)夫祀,國之大節也,而節,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爲國典。今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夫聖王之制祀也,功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扞大患則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今海鳥至,已不知而祀之,以爲國典,難以爲仁且智矣。夫仁者講功而智者處物,無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問,非智也。今茲海其有災乎?夫廣川之鳥獸,恆知避其災也。"是歲也,海多大風,冬暖。(爰居所避。)文仲聞柳下季之言,使書以爲三筴。(筴,簡書也。三筴,三卿,卿一通也。謂司馬、司徒、司空。)


又曰:季桓子穿井,獲如土缶,其中有羊焉。使問之仲尼,曰:"吾穿井而獲狗,何也?"(獲羊言狗者,以孔子博物,測也。)對曰:"以丘之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曰夔、蝄〈蟲兩〉,水之怪曰龍、罔象,土之怪曰墳羊。"


又曰:吳伐越,隳會稽,獲骨一節,專車。(骨一節,其長專車。專,壇也。)吳子使來好聘問之仲尼,仲尼曰:"丘聞之,禹致羣臣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防風,汪茫氏君之名。違命後至,故禹殺之。陳屍爲戮。)其骨專車焉。此爲大矣。"客曰:"敢問誰守爲神?"仲尼曰:"山川之靈,足以紀綱天下者,其守爲神。(紀綱天下謂名山大川。龍興雲致雨,以利天下。)社稷之守爲公侯,(封國立社稷而山川之祀者爲諸侯。令守之,是公侯。)皆屬於王者。"客曰:"防風何守?"仲尼曰:"汪茫氏之君,(汪茫,長翟國名。)守封嵎山者也,(封,封山。嵎,嵎山。在今吳郡永安縣也。)爲漆姓,(柒,汪茫氏之姓。)在虞夏商爲汪茫氏,於周爲長翟,(周世其國北遷爲長翟。)今爲大人。"(今,孔子時。)客曰:"人長之極,幾何?"仲尼曰:"僬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僬僥,西南蠻之別名也。)長者不過十之,數之極也。"(十之三丈,則防風氏。)


又曰:仲尼在陳,有隼集於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石砮其長尺有咫。(隼,鷙鳥,鶚也。楛,木名。砮,鏃也,石爲之。八寸曰咫。楛矢貫之,墜而死也。)陳惠公使以隼如仲尼之館問之,(惠公,哀公之孫悼太子之子吳也。)仲尼曰:"隼之來也遠矣,此肅慎氏之矢也。(肅慎,北夷之國。)昔武王克商,通道於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使無忘職業。於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砮,其長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遠物也,故銘其栝曰'肅慎氏貢楛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諸陳。(分,予也。大姬武王元安胡公,舜後。虞,遏父之子胡滿。)古者分同姓以寶玉,所以展親也,(展,重。若夏后氏之璜也。)異姓以遠方之職貢,使無忘服也。故分陳以肅慎氏之貢。(陳,嬀姓。)君若使有司求諸故府,其可得也。"(故府,舊府。)使求,得之金櫝,如之。


《家語》曰:楚昭王渡江,江中有一物大如鬥,員而赤,直觸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問羣臣,莫能識。使使聘於魯,問孔子,孔子曰:"此萍實也。惟霸者爲能獲之。"使者返,王食之,大美。久之,使來以告魯大夫。大夫因子游問曰:"何以知其然?"曰:"吾昔之鄭,過陳之野,聞童謠曰:'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鬥,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此是武王之應也。"


《益部耆舊傳》曰:蜀郡張寬,漢武帝時爲侍中,從祀甘泉。至渭橋,有女子浴於渭水,乳長七尺。上怪其異,遣問之,女曰:"帝后第七車知我所來。"時寬在第七車,對曰:"天皇主祭祀者,齋戒不嚴,則女人見。"


郭璞注《山海經》曰:漢宣帝使人上郡發盤石,石室中得一人,徒裸被髮,反縛,裓一足。以問羣臣,莫能知。劉子正對曰:"昔貳負之臣曰免,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括之於疏屬之山,(括,繫縛也。音適。)桎其右足,反縛兩手,系之山上盤石之下。"宣帝大驚。於是時人爭學《山海經》。


《國朝傳記》曰:潤州得玉磬十二,以獻。張率更叩其一,曰:"是晉某歲所造。"語襉人於古墓中得銅物似琵琶,而身正圓。元行衝雲:"此阮咸所造。"(事並具樂部。)


太平御覽-卷六-相關圖片

太平御覽 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