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

《太平御覽》是宋代著名的類書,爲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成書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覽》採以羣書類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門而編爲千卷,所以初名爲《太平總類》;書成之後,宋太宗日覽三卷,一歲而讀周,所以又更名爲《太平御覽》。全書以天、地、人、事、物爲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謂包羅古今萬象。書中共引用古書一千多種,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獻資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經亡佚,更使本書顯得彌足珍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

卷十二

○銅


《左傳·僖中》曰:鄭伯朝楚,楚子與之金。既而悔之,與之盟曰:"無以鑄兵!"故以鑄三鍾。


《史記》曰:秦使徐福入海還,僞辭曰:"臣見海中大神,曰:'汝,秦王之神,薄得觀而不得取!'即從臣往蓬萊山,見芝城宮闕,有使者銅色而龍形,光上照天。"


又曰:秦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陽,爲銅鑄金人十二,各千石,置庭中。


又曰:張孟談、董安於之治晉陽也,公室之堂皆以練銅爲柱。


又曰:趙襄子使廚人以銅鬥擊代王,殺之,而取其地。


又曰:上使善相相鄧通,當貧餓死。文帝於是賜通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景帝立,有告通盜出徼鑄錢,盡沒入,一簪不得着,身寄死人家。


又曰:龍門、碣石多銅鐵。


《漢書》曰:武帝即位,好鬼神之事。李少君以卻老方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伯寢。"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


又曰:黃帝採首陽山銅,鑄鼎於荊山之下。


又曰:王莽夢長樂宮銅人五枚並起立,莽惡之,使尚方鐫滅銅人膺文。


又曰:吳有豫章郡銅山,招致天下人民亡命者盜鑄錢。


又曰:凡律度量衡用銅者,所以同天下,齊風俗也。銅爲物至精,不爲燥溼寒暑變其節,不爲風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似於士君子之行,是以用銅也。


又曰:王莽天鳳四年八月,莽親之南郊,鑄作威鬥。威鬥者,以五色銅爲之。


又曰:無雷國有銅。


華嶠《後漢書》曰:靈帝時,使掖庭令畢嵐鑄銅人四,列於蒼龍玄武闕外。


又曰:修玉堂殿,鑄銅人四,黃鐘四及天祿、蝦蟆。又鑄四出文錢。


范曄《後漢書》曰:馬援善別名馬。於交址得駱越銅鼓,乃鑄爲馬式。


又曰:馬援徵南海,鑄銅柱於林邑國,以極漢南界。


又曰:崔烈納錢爲司徒。久之不自安,從容問其子鈞曰:"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鈞曰:"大人少有英稱,歷位卿守,論者不謂當爲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爲然也?"鈞曰:"論者嫌其銅臭。"烈怒,舉杖擊之。


又曰:薊子訓遁去,不知所止。後人復於長安東霸城見之,與老翁共磨娑銅人,相謂曰:"適見鑄此,而已近五百歲矣。"


《魏略》曰:明帝徙長安諸鍾虡、駱駝、銅人、承露盤,惟銅人不可致。住霸城,又鑄作銅人,列坐於司馬門外。


《吳志》曰:朱異口賦弩曰:"南嶽之幹,鍾山之銅。應機命中,獲隼高墉。"


《晉書》曰:南陽王模督秦雍時,關中饑荒,百姓相啖,加以疾癘,盜賊公行。模力不能制,乃鑄銅人鍾鼎爲釜器以易谷。議者非之。


崔鴻《十六國春秋·後趙錄》曰:石勒徙洛陽銅馬、翁仲二於襄國,列之永豐門。


《北史》曰:後魏明帝初,爾朱榮與從弟世隆密議廢立,乃以銅鑄孝文及咸陽王禧等五王子像。成,當奉爲主,惟莊帝獨就。


《唐書》曰:開元中,許昌縣之唐祠,掘地得古銅樽,又隱起雙鯉篆書,文曰"宜子孫"。


又曰:開元十三年,宋州獻古銅鼎十九,及鍾、磬、甑、釜、樽、杓、盤、瓶各數四。時宋城尉晉日休,因板築,獲而獻之。


又曰:初,天寶中,天下州郡皆鑄銅,爲玄宗擬其形容,首冠環焰,足承菡萏,與尊佛之像間列於殿堂,號爲真容。及山東陷,率被熔燬,而恆州獨存。


又曰:文宗問宰臣曰:"幣輕錢重,如何?"宰臣楊嗣復曰:"此事已久,但且禁銅,不可遽變其法。法變,即必擾人。"李珏曰:"今請加爐鑄錢,他法不可。先有格令州府禁銅爲器,當今以銅爲器而不知禁。所病者,制敕一下,曾不經年,而州縣因循,所以制令相次,而視之爲常。今自淮而南,至於江嶺,鼓鑄銅器,列而爲肆。州縣不禁,市井之人逐錐刀之利,以緡範爲他器鬻之,售利不啻數倍。是則禁銅之令,必在嚴切,斯其要也。"


又曰:五臺山有金閣寺,鑄銅爲瓦,塗金其上,照耀山谷,計錢巨億萬。


《淮南子》曰:銅英青。


又曰:銅不可以爲弩。


《抱朴子》曰:吳時,發廣陵大冢,中有銅爲人數十頭,皆長五尺。


又曰:《金簡記》雲:"以五月丙子日中時,鑄五石,下其銅。五石:雄黃、丹砂、雌黃、礬石、曾青也。皆鑄粉之,以金華池漆之,內太一神鼎中,下以桂薪燒之。銅成,以銅炭冶之。取牡銅以爲雄劍,取牝銅爲雌劍。帶之以入河,則蛟龍、巨魚、水神不敢進也。欲知銅之牝、牡,當令童男童女,俱以水灌銅,以其在火中尚赤時也,則銅自分爲兩段,有凸起者則牡銅也,凹陷者則牝銅也。"


又曰:山中夜見胡人,銅之精也。


《山海經》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銅。(此山出金,色赤如火,以切玉如泥。周穆王時,西戎爲兵獻,汲冢中得銅金劍一枚,長三尺五寸。故通以錫雜爲兵器。)


《帝王世紀》曰:紂作銅柱,令男女裸形緣之,落則妲已笑。


《國語》:管仲曰:"美金以鑄戟劍,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鋤、夷、斤、欘。"(惡,粗。夷,平也,所以削草平地也,形似鉏而小。欘,斫也。)


《廣雅》曰:白銅謂之鋈,赤銅謂之錫。


《漢武內傳》曰:上起神屋臺,以銅爲柱,黃金塗之。


《神異經》曰:入金山下四丈,得丹揚銅。(張華曰:此銅與金相似。《典術》曰:陶丹銅以爲金也。)


《賈誼書》曰:下不得鑄錢,則民反耕田矣。


《西京雜記》曰: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庫藏,見銅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築、笙、竽皆有所執,皆綴花彩。儼然若生人。筵下有銅管,上口高數尺,出筵後。其一管內空,一管有繩,大如指。使一人吹管,一人紐繩,則琴築笙竽皆作聲音,與真樂不異。


虞喜《志林》曰:建武中,南郡男子獻銅鼓,背有銘。及吳時,江水中鍾上有百餘字,人莫有識者。


《地鏡圖》曰:草莖黃秀,下有銅器。


《士緯》曰:銅出於石,爲鈴則小,鑄鍾則大。


《南中八郡志》曰:雲南舊有銀窟數十。劉禪時,歲常納貢。亡破以來,時往採取,銀化爲銅,不復中用。


《世語》曰:元康八年。陵雲臺上生銅。


賈誼《鵩鳥賦》曰:陰陽爲炭,萬物爲銅。


張瑩《漢南記》曰:安帝見銅人,以問侍中張陵,對曰:"昔秦始皇時,有大人十二,身長五丈,履六尺,皆夷狄之服,見於臨洮,此天將亡秦之證。而始皇誤喜以爲瑞,乃鑄銅人以爲像。"上曰:"何以知之?"對曰:"臣見傳載,雲其人胸上有銘。"


《林邑記》曰:林邑王範文鑄銅爲牛,銅屋行宮。


《荊州記》曰:衡陽重安縣有{田石}塘。故老相傳雲:此塘中有銅神,今猶時聞銅聲。水轉變綠,魚爲之死。


《武當山記》曰:山有石室,中有銅杖長七尺。


《越絕書》曰: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谷涸而出銅,歐冶因爲純鈞之劍。


《玄中記》曰:銅之精爲童奴。


《嶺表異錄》曰:蠻夷之樂,有銅鼓焉。形如腰鼓,而一頭有面。鼓面圓二尺許,面與身連,全用銅鑄。其身遍有蟲魚花草之狀,通體均勻,厚二分已來,爐鑄之妙,實爲奇巧。擊之響亮,不下鳴鼉。貞元年中,驃國進樂,有玉螺銅鼓。即知南蠻酋首之家,皆有此鼓也。鹹通末,幽州張直方貶龔州刺史,到任後,修葺州城緣,掘土得一銅鼓,牽覆載以歸京。到襄漢,以爲無用之物,遂舍於延慶禪院,用代木魚。


○鐵


《尚書》曰:華陽、黑水惟梁州,厥貢璆、鐵。


《尚書·說命》曰:若金用汝作礪。(孔安國曰:鐵須礪以成利器。)


《禮記·月令》曰:季春之月,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之量,金鐵及革無或不良。


《左傳·昭七年》曰:晉趙鞅賦晉國一鼓鐵,以鑄刑鼎,著範宣子刑書。(各出功力,共鼓石爲鐵,一鼓而足之。)


《春秋孔演圖》曰:八政不中則鐵飛。


《春秋繁露》曰:蒸石取鐵,非人意也;禍福所從生,亦非人意乎!


《廣雅》曰:鐵樸謂之礪。


《史記》曰:邯鄲郭縱以鐵冶成業,與王者埒富也。


又曰:卓氏、宛氏,以鐵冶致富。


《漢書·五行志》曰:武帝徵和二年,涿郡鐵官鑄鐵,消皆飛去。時劉屈釐爲太守,後死象。


《漢書》曰:高祖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藏之宗廟。


又曰:張良以家財求客刺秦王,得力士,爲鐵椎重一百二十斤。秦始皇至博浪沙中,良與客俱擊秦皇帝。


又曰:張敞弟武拜爲梁相。武曰:"當以柱後惠文冠彈治之耳!"(應劭曰:柱,後以鐵爲柱,本法官冠也。)


又曰:成帝河平二年,沛郡鐵官治鐵,飛。


又曰:李尋說王根曰:"政感陰陽,猶鐵炭之低仰,見效可信者。"(《天文志》曰:懸土炭也,以鐵易土耳。先冬夏至,懸鐵炭於衡各一端。冬陽氣至,炭仰而鐵低;夏至,炭低而鐵仰。)


又曰:婼羌國有鐵,自化爲兵。


范曄《後漢書》曰:赤眉降,徐宣等曰:"自今日得降,猶去虎口歸慈母!"世祖曰:"卿鐵中槍槍,庸中佼佼耳!"


又曰:公孫瓚徙鎮易京,慮有非常,乃居於高京,以鐵爲門。


《魏略》曰:弁辰國出鐵,韓、獩皆從市之。諸市買皆用鐵,如中國用錢也。


王隱《晉書》曰:石苞,字仲容。初爲縣吏,買鐵鄴市。市長沛國趙元儒見苞,異之,便與結交。


《晉陽秋》曰:肅慎土無鹽鐵。


《晉書》曰:林邑國王範逸死,奴文篡立。文日南西卷縣夷帥範雅奴也,嘗牧牛澗中,獲二鱧魚,化成鐵,用以爲刀。刀成,乃對大石障而咒之,曰:"鱧魚變化,冶成雙刀。石障破者,是有神靈!"進斫之,石即瓦解。文知其神,乃懷之。


《晉書·載記》曰:赫連勃勃以"鐵伐"爲氏,曰:"使我宗族子孫,剛銳如鐵,皆堪伐人也!"


《齊書》曰:高祖素儉約,後宮物器欄檻,以銅爲飾者,並改以鐵。


《梁書》曰:康絢築浮山堰,將合,淮水漂沒,複決潰。衆患之,或謂:"江淮多蛟,能乘風雨決壞岸,其性惡鐵。"因是引東西二冶鐵器,大則釜鬲,小則鋤,數千萬斤,沉於堰所。


《後漢書》曰:崔挺爲光州刺史。先是,州內少鐵器,用皆求之他境。挺表復鐵官,公私有賴。


《莊子》曰:金鐵蒙以大紲,載六驥之上,則致千里。


《淮南子》曰:上古之時,未有鐵器,磨蜃以耨。


又曰:鐵不可以爲舟。


又曰:豐水之深十仞,不受塵埃。投金鐵焉,則形見於水。


《山海經》曰:克光之山、龍首之山,其陰多鐵。


《神異經》曰:南方有獸焉,角足大小形狀如水牛,皮毛黑如漆,食鐵飲水,其糞可爲兵器,其利如鋼,名曰"齧鐵"。(俗雲:"咋鐵"。《玄黃經》曰:南方齧鐵,糞利如鋼,食鐵飲水,腹中不傷。)


《河圖》曰:赤帝有女,訛鐵飛之異。


《新序》曰:公孫敖曰:"夫玉石金鐵,猶可琢磨,以爲器用,而況於人!"


《論衡》曰:紂力能索鐵申鉤。


盧綝《四王起事》曰:張方請帝遷都,五千騎皆鐵纏槊。


《魏武故事》曰:領長史王必是吾鄉,披荊棘時吏,忠而勤事,心如鐵石。


《語林》曰:許玄度出都爲弟婚。弟少愚,恐人嘲弄,玄度爲解而獲免。真長笑曰:"許玄度爲弟張十重鐵步障!"


《異苑》曰:楚王與羣臣獵於雲夢,縱良犬,逐狡兔,三日而獲之。其腸似鐵,良工曰:可以爲劍。


《十洲記》曰:流沙在西海中,上多山川積石,爲昆吾石。治其石成鐵,作劍光明洞照如水精狀,割玉如切泥土。


《廣州記》曰:鄧平縣有鐵石。


《南方草物狀》曰:鐵出耽蘭州,裨夷莊船載鐵至扶南賣之。


《華陽國志》曰:公孫述廢銅錢,鑄鐵錢,百姓貨賣不行。


○金鋼


《晉起居注》曰:咸亨三年,敦煌上送金鋼,生金中,百淘不消,可以切玉,出天竺。


《玄中記》曰:金鋼出天竺大秦國,一名削玉刀,削玉如鐵刀削木大者,長尺許,小者如稻米。欲刻玉時,當作大金鐶,着手指,開其背如月以割玉,刀內環中以刻玉。


《南州異物志》曰:金鋼,石也。其狀如珠,堅利無匹。外國人好以飾玦環,服之能辟惡毒。


《南越志》曰:波羅基國出鋼珠,朗照幽夜。


《林邑記》曰:林邑王範明達獻金鋼指環。


《抱朴子》曰:扶南有金鋼,可以刻玉。體似紫石英,外國人名爲千延。至於百丈底,着盤以鐵槌打之,不能傷。以羖羊角扣之,則漼然冰泮。


服虔《通俗文》曰:亂金謂之鉅。


○鍮石


《廣志》曰:鍮石似金,亦有與金雜者,淘之則分。


鍾會《芻蕘論》曰:夫莠生似禾,鍮石像金。


齊周舍謂沙門法雲曰:"孔子不飲盜泉之水,法師何以捉鍮石香爐?"答曰:"檀越既得戴纛,貧道何爲不得執鍮?"


《唐書》曰:高宗上元元年,詔九品服淺碧,並鍮石帶八胯。


王子年《拾遺記》曰:石虎爲四時浴臺,皆用鍮石、珷玞爲陡岸。


太平御覽-卷十二-相關圖片

太平御覽 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