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

《太平御覽》是宋代著名的類書,爲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成書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覽》採以羣書類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門而編爲千卷,所以初名爲《太平總類》;書成之後,宋太宗日覽三卷,一歲而讀周,所以又更名爲《太平御覽》。全書以天、地、人、事、物爲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謂包羅古今萬象。書中共引用古書一千多種,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獻資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經亡佚,更使本書顯得彌足珍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

卷六

○馬二


《史記》曰: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穆王,得驪驥、溫驪、驊騮、綠耳之駟,西巡守,樂而忘歸。


又曰:楚莊王有愛馬,衣以文繡,置華屋之下,啖以棗脯。馬死,欲以大夫禮葬之。樂人優孟入殿門大哭曰:"請以人君之禮葬之。以彫玉爲棺,文梓爲槨,豫章爲題湊;發甲卒爲曠,老弱負土。諸侯聞之,皆知大王賤人貴馬也。"王曰:"爲之奈何?"曰:"請爲王言六畜之葬;以龍竈爲槨,銅釒歷(音歷。)爲棺,齊以薑桂,薦以木蘭,衣以火光,葬人腹中。"王乃以馬屬大官。


又曰:巴蜀沃野,西近邛笮,有笮馬、旄毛。


又曰:馬蹄躈千,(躈,苦吊切。)牛千足,此亦比千乘之家。


又曰:陸地牧馬二百蹄,牛蹄角千,皆與千戶侯等。


又曰:東胡使求昌頓千里馬,冒頓問羣臣,羣臣曰:"千里馬,匈奴寶也,勿與。"冒頓曰:"與人鄰國,奈何惜一馬?"遂以與也。


又曰:冒頓圍高祖於平城,所騎西方盡白馬,東方盡青龍,北方盡烏驪,南方盡騂馬。


又曰:郭隗謂燕昭王曰:"臣聞:古人有以千金求市千里馬,而不能得,於是與涓人金,請爲市之。齎千金覓之,而絕域有千里馬,已死,乃用五百金市其首而還。王怒曰:'安用死馬首乎?徒費五百金!'涓人笑曰:'死馬首尚用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以王呵揄,馬必將至矣。'未期年,果有獻千里馬者三匹。"


又曰:任安爲衛將軍舍人,與田仁會俱爲舍人,居門下,心同相愛。二人家貧,無錢用以事將軍家監,家監使養惡齧馬。兩人同牀臥,仁竊言曰:"不知人哉!家監"任安曰:"將軍尚不知人,況乃家監也。"


又曰:項王駿馬名騅,常騎。及被圍於垓下,乃悲歌忼(苦莽切)愾,(苦改切。)爲歌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及至烏江,謂亭長曰:"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常一日千里。不忍殺,以賜公。"


又曰:大宛有善馬,在貳師城,不肯與漢使。天子既好宛馬,使壯士車令等,持千金,以請宛王貳師城善馬。宛國饒漢物,相與謀曰:"貳師馬,宛寶馬也。"遂不肯與。漢使怒,妄言,椎金而去。宛貴人怒,遮攻殺漢使,取財物。天子大怒,拜李廣利爲貳師將軍,發屬國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以伐宛,期至貳師城取善馬。


《漢書》曰:孝文皇帝時,有獻千里馬者,詔曰:"鸞旗在前,屬車在後,吉行日五十里,朕乘千里之馬,獨先安之?"乃還馬。


又曰:鄭當時以任俠自喜,孝景時,爲太子舍人。五日洗沐,常置驛馬長安諸郊,請謝賓客,夜以繼日。


又曰:萬石君過宮門闕,必下車趨,見輅馬必式焉。


又曰:石建爲太僕,奏事下,自讀之,驚恐曰:"書馬者與尾而五,今乃四,獲譴死矣。"又石慶爲太僕,御出,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馬,畢,曰:"六馬。"


又曰:初,天子發《易》書(發《易》書以卜也。)曰:"神馬當從西北來。"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馬",宛馬曰"天馬"。


又曰:《武帝求賢詔》曰:"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亦在御之而已。"


又曰:玄狩二年,馬生餘吾死晷。(在朔方北。)玄鼎四年,馬生渥窪死晷。作天馬之歌。


又曰:大宛國別邑七十餘城,多善馬,汗血。言其先天馬子也。(言大宛國喬山,其上有馬,不可得,因取五色馬母置其下,與集,生駒,皆汗血。因號曰天馬子也。)


又《天馬歌》曰:太一貺天馬,千里下,沾赤汗,沫流赭。(大宛馬,汗血。沾,濡也。)志俶儻,精權奇。籋浮雲,(籋,音躡。言馬上浮雲也。)晻(音奄)上馳。體容與,迣萬里。(迣,音逝。迣,超逾。)今安匹,龍爲友。


又歌曰:天馬來,從西極,涉流沙,九夷服。天馬來,歷無草,徑千里,循兌算。天馬來,開遠門,竦子身,逝崑崙。天馬來,龍之媒,(天馬,龍之類。馬來,龍必至之,媒也。)遊閶闔,觀玉臺。


又曰:孝武之世,聞天馬、蒲陶,則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後,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後宮;龍文、魚目、汗血之馬(皆駿馬也),充於黃門。


又曰:烏孫國大昆彌治赤谷城,山多鬆樠,不田作種樹,隨畜逐水草,與匈奴同俗。國多馬,富人至四五千匹。


又曰: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曰:"及至駕,齧膝,驂乘旦,王良執靶,韓哀附輿。縱馳騁騖,忽如景靡,過都越國,蹶如歷塊。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里一息,何其遼哉!人馬相得也。"


又曰:御史大夫衛綰奏:馬高五尺九寸以上,齒未平,(馬十歲,齒下平。)不得出關。


又曰:昌邑王賀召皇太后果下馬乘之。


《後漢書》曰:光武時,有獻名馬者,日行千里。又進寶劍,價兼百金。帝以馬駕鼓車,劍賜騎士。


又曰:劉盆子既立,乘鮮車大馬,赤屏泥。(赤屏泥,謂以緹油屏泥於軾前。)絳襜絡。


又曰:更始既誅王莽,乃北都洛陽。申屠建、李鬆自長安送傳乘輿服御,又遣中黃門從官奉迎遷都。二年二月,更始自洛陽而西。初發,李鬆奉引,馬驚,奔觸北宮鐵柱門,三馬皆死。(《續漢書》曰:禍也。時更始失道,將亡之徵。)


又曰:賈復持劉嘉書北渡河,及光武於柏人,因鄧禹得召見。光武奇之,禹亦稱有將帥節。於是署復破虜將軍,督盜賊。復馬羸,光武解左驂以賜之。


又曰:馬援於交阯登捩越銅鼓,乃鑄爲馬式。還,表上之曰:"夫行天莫若龍,行地莫若馬。馬者,兵甲植稻,國之大用,安寧則以別尊卑之序,有變則以濟遠近之難。昔有殯驥,一日千里,伯樂見之,昭然不惑。近世有西河子輿,亦明相法。子輿傳西河儀長孺,長孺傳茂陵丁君都,君都傳成紀楊子阿。臣援常師事子阿,受相馬骨法,考之行事,輒有效驗。臣硬馛爲:傳聞不如親見,視影不如察形。今欲形之於生馬,則骨法難備,又不可得傳之於後。孝武皇帝時,善相馬者東門京鑄作銅馬法獻之,詔立於魯班門外,更名魯班門曰金馬門。臣謹備數家骨相以爲法。"馬高三尺五寸,圍四尺五寸,詔置於宣德殿下,以名爲馬式焉。


又曰:卓茂爲丞相府史。常出行,有人認其馬,茂問曰:"子亡馬幾何時?"對曰:"月餘日矣。"茂有馬數年,心知其謬,嘿解與之,挽車而去,顧曰:"若非公馬,幸至丞相府歸我。"他日,馬主別得亡者,乃詣府送馬,叩頭謝之。茂性不爭如此。


又曰:或問第五倫曰:"公有私乎?"對曰:"昔人有與吾千里馬者,吾雖不受,每三公有所選舉,心不能忘,而亦終不用也。"


又曰:光和玄年,京師馬生人。(京房《易傳》曰:諸侯相伐,闕妖馬生人。)又《洪範五行傳》雲:秦孝公二十一年,傳有馬生人,非其類也,必有非其姓者。其後,始皇蓋養呂不韋子,終以絕嗣。此非姓也。


又曰:光和四年春正月,初置騄驥廄丞,領受郡國調馬。(騄驥,善馬也。調,謂徵發也。)豪右辜榷,馬一匹至二百萬。(《前書音義》曰:辜,障;榷,專也。謂障餘人賣買,而自取其利。)


又曰:明帝賜東平王蒼陰太后器服,及遺宛馬一匹,血從前膊氏小孔中出。常聞武帝歌"天馬沾赤汗",今親見其然也。


又曰:明德馬後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倉頭衣綠褠,(褠,臂衣。今植帝褠,以縛左右手,於事便也。)顧視御者,不及遠矣。


謝承《後漢書》曰:朱震,字伯厚,性剛烈。初爲從事,奏濟陰太守單匡贓罪,並連匡兄中常侍車騎將軍超。三府諺曰:"車如雞棲馬如狗,疾惡如風朱伯厚。"


《續漢書》曰:張奐,字然明,爲安定屬國都尉。羌離湳(嘔孕切。)上奐馬二十匹,大豪常以金渠八枚遺奐。免召主簿張祁入於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馬如羊,不得以入廄;使金如粟,不得以入懷。"盡還不受。


《東觀漢記》曰:張湛爲光祿勳。帝臨朝,或有惰容,湛輒諫其失。常乘白馬,上每見湛,輒言"白馬生復諫矣。"(事具職官部光祿篇。)


又曰:吳漢兵守成都,公孫述將延岑遣奇兵出吳漢兵後,襲擊破漢。漢墮水,緣馬尾得出。


又曰:杜林,字伯山。與馬援鄉里,素相親厚。援從南方還,時林馬適死,援令子持馬一匹遺林,曰:"朋友有車馬之饋,可具以備乏。"林受之。居數月,林遣子奉書曰:"將軍內施九族,外有賓客,望思者多。林父子兩人,食列卿祿,常有盈。今送錢五萬。"援受,之,謂子曰:"人當以此爲法,是伯山所以勝我也。"


又曰:上始欲徵匈奴,與竇固等議出兵調度。皆以爲塞外草美,可不須馬谷。其後固等將兵到敦煌,當出塞上,請馬谷。上以固言前後相違,怒不與谷,皆言案軍出塞無谷馬故事。馬防言:"宣帝時五將出徵,匈奴候騎得漢馬矢,見其中有粟,知漢兵出,以故引去。以是言之,馬當與谷。"上善其用意微,動敕下調馬谷。防遂見親近。


又曰:明德後詔書流佈,鹹稱至德。王主諸處,莫敢犯禁。廣平、鉅鹿、樂成王入問起居,車騎鞍勒皆純黑,無金銀彩飾,馬不逾六,即賜錢五百萬。


又曰:桓典爲御史。是時宦官秉權,典執政無所迴避。常乘嫜許。京師畏憚,爲之語曰:"行行且止,避嫜許御史。"


《獻帝春秋》曰:曹操與呂布軍戰,敗。布得操而不知是,問曰:"曹使君何在?"答曰:"騎黃馬者是也。"因得免。


《魏志》曰:穢國出果下馬,漢時恆獻之。(馬高三尺,乘於果樹下行。)


又曰:龐意討關羽,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時意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


又曰:陳思王表文帝曰:"臣於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騂馬一匹,形應圖法。善持頭尾,教令習拜。今已能拜,又能行與鼓節相應。謹以奉獻。"


又曰:文帝與孫權書曰:"前使于禁及王敦去時所道騶吾、鐵驪馬,本欲使禁自致之,念將軍儻欲速得,今故先付往。此二馬朕常所自乘,其調良善走,數萬匹選之,真可樂也。中國雖饒馬,其知名絕足,亦時有耳。"


又曰:朱建平善相馬。文帝將出,取馬,建平道遇之,語人曰:"杆馬之相,今日死矣。"帝將乘馬,馬惡衣香,齧帝膝。帝大怒,即殺之。


《魏書》曰:曹公所乘馬名絕影,爲矢所中,傷頰及足。


《吳書》曰:孫堅於西華失利,堅被瘡墮馬臥草中。軍衆分散,不知堅所在。堅所騎嫜許馳還營,棓地鳴呼。將士隨馬於草中得堅。


又曰:諸葛恪爲將,蜀使至,上謂使曰:"匈糠爲將軍,君還蜀可報丞相,爲致佳馬。"恪起陳謝,上曰:"卿未登揄,何爲謝?"對曰:"夫蜀,陛下外廄。陛下有詔,臣必得之。是以謝也。"


《吳志》曰:魏使以馬求易珠璣、翡翠、瑇瑁。孫權曰:"杆皆孤所不用,而可以登揄,何苦而不聽與交易?"


《九州春秋》曰:初,呂布騎將侯成遣客牧馬十五匹。客悉驅馬去向沛城,喻彘劉備。成自將騎逐之,悉登揄還。諸將合禮賀成,成釀五六斛酒,獵得十餘頭豬,未飲食,先持半豬、五升酒自入詣布前跪言:"蒙將軍恩,逐得所失馬。"


《江表傳》曰:孫策性好獵,將步騎數百,策驅馳逐鹿,所乘馬精駿,從騎絕不能及。


又曰:孫權徵合肥,駿馬上津橋,橋南已撤,丈餘無板。谷吉利在馬後,使權持鞍緩鞚,利於後着輩馛助馬勢,遂得超渡。


太平御覽-卷六-相關圖片

太平御覽 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