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湖脈學》,脈學著作,1卷。明·李時珍撰於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李時珍晚號瀕湖老人,此書撰於晚年,故名。全書用歌賦體形式,分《七言訣》和《四言訣》兩部分,《七言訣》論述浮、沉、遲、數、滑、澀、虛、實等27脈形狀、主病及相似脈鑑別。《四言訣》系李時珍父親李言聞根據宋·崔嘉彥所撰《脈訣》刪補而成,綜述脈理、脈法、五臟平脈、雜病脈象及真髒絕脈等。內容切合臨牀實際,易於記誦,流傳甚廣,爲初學中醫者學習脈法之階梯。
濡脈:極耎而浮,細如帛在水中。輕手相得。按之無有。《脈經》。如水上浮漚。
帛浮水中。重手按之。隨手而沒之象。
《脈訣》言:按之似有舉還無。是微脈。非濡也。
【體狀詩】
濡形浮細按須輕,水面浮綿力不禁,病後產中猶有藥,平人若見是無根。
【相類詩】
浮而柔細知爲濡,沉細而柔作弱持,微則浮微如欲絕,細來沉細近於微。
浮細如綿曰“濡”。沉細如綿曰“弱”。浮而極細如絕曰“微”。沉而極細不斷曰“細”。
【主病詩】
濡爲亡血陰虛病,髓海丹田暗已虧,汗雨夜來蒸入骨,血山崩倒溼侵脾。
寸濡陽微自汗多,關中其奈氣虛何,尺傷精血虛寒甚,溫補真陰可起痾。
濡主血陰虛之病,又爲傷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