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湖脈學

《瀕湖脈學》,脈學著作,1卷。明·李時珍撰於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李時珍晚號瀕湖老人,此書撰於晚年,故名。全書用歌賦體形式,分《七言訣》和《四言訣》兩部分,《七言訣》論述浮、沉、遲、數、滑、澀、虛、實等27脈形狀、主病及相似脈鑑別。《四言訣》系李時珍父親李言聞根據宋·崔嘉彥所撰《脈訣》刪補而成,綜述脈理、脈法、五臟平脈、雜病脈象及真髒絕脈等。內容切合臨牀實際,易於記誦,流傳甚廣,爲初學中醫者學習脈法之階梯。

動(陽)

動乃數脈。見於關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


仲景曰:陰陽相搏。名曰動。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形冷惡寒。此三焦傷也。成無己曰:陰陽相搏。則虛者動。故陽虛則陽動。陰虛則陰動。龐安常曰:關前三分爲陽。後三分爲陰。關位半陰半陽。故動隨虛見。


《脈訣》言:尋之似有。舉之還無。不離其處。不往不來。三關沉沉。含糊謬妄。殊非動脈。詹氏言:其形鼓動如鉤如毛者。尤謬。


【體狀詩】


動脈搖搖數在關,無頭無尾豆形團,其原本是陰陽搏,虛者搖兮勝者安。


【主病詩】


動脈專司痛與驚,汗因陽動熱因陰,或爲洩痢拘攣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仲景曰:動則爲痛爲驚。素問曰:陰虛陽搏謂之崩。又曰: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


瀕湖脈學-動(陽)-相關圖片

瀕湖脈學 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