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湖脈學》,脈學著作,1卷。明·李時珍撰於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李時珍晚號瀕湖老人,此書撰於晚年,故名。全書用歌賦體形式,分《七言訣》和《四言訣》兩部分,《七言訣》論述浮、沉、遲、數、滑、澀、虛、實等27脈形狀、主病及相似脈鑑別。《四言訣》系李時珍父親李言聞根據宋·崔嘉彥所撰《脈訣》刪補而成,綜述脈理、脈法、五臟平脈、雜病脈象及真髒絕脈等。內容切合臨牀實際,易於記誦,流傳甚廣,爲初學中醫者學習脈法之階梯。
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仲景。脈至還入尺。良久方來。吳氏。
脈一息五至。肺心脾肝腎五臟之氣皆足。五十動而一息。合大衍之數。謂之平脈。反此則止乃見焉。腎氣不能至。則四十動一止。肝氣不能至,則三十動一止。蓋一朦之氣衰,而他髒之氣代至也。經曰:代則氣衰。滑伯仁曰:若無病贏瘦。脈代者。危脈也。有病而氣血乍損。氣不能續者。只爲病脈。傷寒心悸脈。代者復脈湯主之。妊娠脈代者。其胎百日代之,生死不可不辯。
【體狀詩】
動中而止不能還,復動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猶可療。平人卻與壽相關。
【相類詩】
數而時止名爲促,緩止須將結脈呼,止不能回方是代,結生代死自殊途。
促結之止無常數。或二動三動。一止即來。代脈之止有常數。必依數而止。還入尺中。良久方來也。
【主病詩】
代脈元因髒氣衰,腹疼洩痢下元虧,或爲吐瀉中宮病,女子懷胎三月兮。
《脈經》曰:代脈散者死。主洩及便膿血。
五十不止身無病,數內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髒絕,四年之後多亡命。
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應,十動一止一年殂,更觀氣色兼形證。
兩動一止三四日,三四動止應六七,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無失。
戴同父曰:脈必滿五十動。出自《難經》。而《脈訣》五臟歌,昔以四十五動爲準。乖於經旨。
柳東陽曰:古以動數候脈。是喫緊語。須候五十動,乃知五臟缺失。今人指到腕臂。即雲見了。夫五十動。豈彈指間事耶。故學者當診脈、問證、聽聲、觀色。斯備四診而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