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湖脈學》,脈學著作,1卷。明·李時珍撰於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李時珍晚號瀕湖老人,此書撰於晚年,故名。全書用歌賦體形式,分《七言訣》和《四言訣》兩部分,《七言訣》論述浮、沉、遲、數、滑、澀、虛、實等27脈形狀、主病及相似脈鑑別。《四言訣》系李時珍父親李言聞根據宋·崔嘉彥所撰《脈訣》刪補而成,綜述脈理、脈法、五臟平脈、雜病脈象及真髒絕脈等。內容切合臨牀實際,易於記誦,流傳甚廣,爲初學中醫者學習脈法之階梯。
虛脈:遲大而耎。按之無力。隱指豁豁然空《脈經》。
崔紫虛雲:形大力薄。其虛可知。
《脈訣》言:“尋之不足。舉之有餘。止言浮脈。不見虛狀。”楊仁齋言:“狀似柳絮。散漫而遲。”滑氏言:“散大而耎。皆是散脈。”非虛也。
【體狀相類詩】
舉之遲大按之鬆,脈狀無涯類谷空,莫把芤虛爲一例,芤來浮大似慈蔥。
虛脈浮大而遲,按之無力。芤脈浮大按之中空。芤爲脫血。虛爲血虛。浮散二脈見浮脈。
【主病詩】
脈虛身熱爲傷暑,自汗怔忡驚悸多,發熱陰虛須早治,養營益氣莫蹉跎。
血不榮心寸口虛,關中腹脹食難舒。骨蒸痿痹傷精血,卻在神門兩部居。
經曰:血虛脈虛。曰氣來虛微爲不及。病在內。日久病脈虛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