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初年由北洋政府設館編修,記載了清朝歷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書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紀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傳三百一十六卷,以紀傳爲中心。所記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下至1912年清朝滅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歷史。
皇子世表一
自周室衆建同姓,穆屬維城;炎漢以降,帝王之子,靡不錫以王爵。考帝系者,於以見親親之誼焉。清初封爵之制,未嘗釐定,武功、慧哲、宣獻諸王,皆以功績而獲崇封。崇德元年,定九等爵。順治六年,復定爲親、郡王至奉恩將軍凡十二等,有功封,有恩封,有考封。惟睿、禮、鄭、豫、肅、莊、克勤、順承八王,以佐命殊勳,世襲罔替。其他親、郡王,則世降一等,有至鎮國公、輔國公而仍延世賞者。若以旁支分封,則降至奉恩將軍,迨世次已盡,不復承襲。蓋自景祖以上子孫謂之“覺羅”,與顯祖以下子孫謂之“宗室”者,親疏攸別,爵秩亦殊,數傳而後,僅得子、男。原夫錫爵之本意,酬庸爲上,展親次之,故有皇子而僅封貝勒、貝子、公者。揆諸前禩,至謹極嚴。雍正後,惟怡賢親王以公忠體國,恭忠親王以贊襄大政,醇賢親王以德宗本生考,皆世襲罔替。至末年,而慶親王奕劻乃亦膺茲懋賞矣。自餘宗潢繁衍,非國有大慶,不得恩封;非嫺習騎射,不得考封。而入關二百餘年,習尚文勝,無復開國勇健之風,每屆歲終,與於選者益鮮。此盛衰強弱之原歟?今自肇祖以下子孫,列爲世表,本諸瑤牒,支別派分。其不列於十二等之封者,謂之“閒散宗室”,則從略焉。作皇子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