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傳本《孔子家語》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肅注,書後附有王肅序和《後序》。《後序》實際上分爲兩部分,前半部分內容以孔安國語氣所寫,一般稱之爲《孔安國序》,後半部分內容爲安國以後人所寫,故稱之爲《後孔安國序》,其中收有孔安國的孫子孔衍關於《家語》的《奏言》。
孔子之母既喪,將合葬焉,曰:“古者不祔葬,爲不忍先死者之復見也。詩云:‘死則同穴。’自周公已來祔葬矣。故衛人之祔也,離之,有以聞焉;魯人之祔也,合之,美夫,吾從魯。”遂合葬於防。
曰:“吾聞之:古者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不可以弗識也。吾見封之若堂者矣,又見若坊者矣,又見若覆夏屋者矣,又見若斧形者矣。吾從斧者焉。”於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虞,門人後。雨甚,至墓崩,修之而歸。孔子問焉,曰:“爾來何遲?”對曰:“防墓崩。”孔子不應。三雲,孔子弦然而流涕,曰:“吾聞之,古不修墓。”及二十五月而大祥,五日而彈琴不成聲,十日過禫而成笙歌。”
孔子有母之喪,既練,陽虎吊焉,私於孔子曰:“今季氏將大饗境內之士,子聞諸?”孔子答曰:“丘弗聞也。若聞之,雖在衰至亦欲與往。”陽虎曰:“子謂不然乎?季氏饗士,不及子也。”陽虎出,曾參間曰:“語之何謂也?”孔子曰:“己則衰服,猶應其言,示所以不非也。”
原思言於曾子曰:“夏后氏之送葬也,用明器,示民無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而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其不然矣。夫以明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古之人胡爲而死其親也?”子游問於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乎,不仁,不可爲也;之死而致生乎,不智,不可爲也。凡爲明器者,知喪道也。備物而不可用也,是故竹不成用,而瓦不成膝,琴瑟張而不平,笙竽備而不和,有鍾磐而無簨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不殆而用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