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繚子》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書。《尉繚子》一書,對於它的作者、成書年代以及性質歸屬歷代都頗有爭議。一說《尉繚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時的隱士,一說爲秦始皇時的大梁人尉繚。一般署名是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尉繚子》殘簡,說明此書在西漢已流行,一般認爲成書於戰國時代。
凡守者,進不郭(圍)[圉],退不亭障,以御戰,非善者也。豪傑雄俊,堅甲利兵,勁弩(疆)[強]矢,盡在郭中,乃收窖廩,毀拆而入保,令客氣十百倍,而主之氣不半焉。敵攻者,傷之甚也。然而世將弗能知。
夫守者,不失險者也。守法:城一丈,十人守之,工食不與焉。出者不守,守者不出。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千而當萬。故爲城郭者,非特費於民聚土壤也,誠爲守也。千丈之城,則萬人之守。池深而廣,城堅而厚,士民備,薪食給,弩堅矢強,矛戟稱之,此守法也。
攻者不下十餘萬之衆,其有必救之軍者,則有必守之城;無必救之軍者,則無必守之城。若彼[城]堅而救誠,則愚夫愚婦無不蔽城盡資血城者。期年之城,守餘於攻者,救餘於守者。若彼城堅而救不誠,則愚夫愚婦無不守陴而泣下,此人之常情也。遂發其窖廩救撫,則亦不能止矣。必鼓其豪傑雄俊,堅甲利兵,勁弩強矢並於前,(分歷)[幺麼]毀瘠者並於後。
十萬之軍頓於城下,救必開之,守必出之。(據出)[出據]要塞,但救其後,無絕其糧道,中外相應。此救而示之不誠。[示之不誠,]則倒敵而待之者也。後其壯,前其老,彼敵無前,守不得而止矣。此守權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