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聖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爲醫中四聖。本書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牀醫學的綜合性著作。
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是謂六府。肝、心、脾、肺、腎、心包,是謂六藏。六藏六府,是生十二經。經有手足不同,陽明大腸、太陽小腸、少陽三焦,是謂手之三陽經。陽明胃、太陽膀胱、少陽膽,是謂足之三陽經。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是謂足之三陰經。太陰肺、少陰心、厥陰心主,是謂手之三陰經。
手之三陽,自手走頭。手陽明,自次指,出合谷,循臂上廉,上頸,入下齒,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手太陽,自小指,從手外側,循臂下廉,上頸,至目內眥。手少陽,自名指,循手錶,出臂外,上頸,至目銳眥。三經皆自臂外而走頭,陽明在前,太陽在後,少陽在中。
足之三陽,自頭走足。足陽明行身之前,自鼻之交頞,循喉嚨,入缺盆,下乳,挾臍,循脛外,入大指次指。足太陽行身之後,自目內眥,上額,交巔,下項,挾脊,抵腰,貫臀,入膕中,出外踝,至小指。足少陽行身之側,自目銳眥,從耳後,下頸,入缺盆,下胸,循脅,從膝外廉,出外踝,入名指。三經皆自腿外而走足,陽明在前,太陽在後,少陽在中。
足之三陰,自足走胸。足太陰行身之前,自大指,上內踝,入腹,上膈。足少陰行身之後,自小指,循內踝,貫脊,上膈,注胸中。足厥陰行身之側,自大指,上內踝,抵小腹,貫膈,布脅肋。三經皆自腿裏而走胸,太陰在前,少陰在後,厥陰在中。
手之三陰,自胸走手。手太陰,自胸,出腋下,循臑內前廉,入寸口,至大指。手少陰,自胸,出腋下,循臑內後廉,抵掌後,至小指。手厥陰,自胸,出腋下,循臑內,入掌中,至中指。三經皆自臂裏而走手,太陰在前,少陰在後,厥陰在中。
手三陽之走頭,足三陽之走足,皆屬其本府而絡其所相表裏之藏。足三陰之走胸,手三陰之走手,皆屬其本藏而絡其所相表裏之府。手陽明與手太陰爲表裏,足陽明與足太陰爲表裏,手太陽與手少陰爲表裏,足太陽與足少陰爲表裏,手少陽與手厥陰爲表裏,足少陽與足厥陰爲表裏。六陽六陰,分行於左右手足,是謂二十四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