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聖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爲醫中四聖。本書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牀醫學的綜合性著作。
五藏爲陰,六府爲陽,陰陽既殊,脈象攸分。肝脈弦,心脈洪,脾脈緩,肺脈澀,腎脈沉。其甚者爲藏,其微者爲府。
《難經》:心脈急甚者,肝邪幹心也,微急者,膽邪幹小腸也。心脈大甚者,心邪自幹心也,微大者,小腸邪自幹小腸也。心脈緩甚者,脾邪幹心也,微緩者,胃邪幹小腸也。心脈澀甚者,肺邪幹心也,微澀者,大腸邪幹小腸也。心脈沉甚者,腎邪幹心也,微沉者,膀胱邪幹小腸也。其他臟腑,依此類推。甚者沉而得之,微者浮而得之。
大抵府脈浮數,藏脈沉遲。仲景脈法:浮爲在表,沉爲在裏,數爲在府,遲爲在藏是也。蓋陽外陰內,一定之理。府氣內交,藏氣外濟,則陰陽平而脈息調。府病則氣不內交,是以但浮而不沉;藏病則氣不外濟,是以但沉而不浮也。觀越人十難一脈十變之義,大腸、小腸俱候於心脈,可知欲候大小腸於兩尺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