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聖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爲醫中四聖。本書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牀醫學的綜合性著作。
脾爲己土,以太陰而主升;胃爲戊土,以陽明而主降。升降之權,則在陰陽之交,是謂中氣。胃主受盛,脾主消化,中氣旺則胃降而善納,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氣滋生,所以無病。脾升則腎肝亦升,故水木不鬱;胃降則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滯。火降則水不下寒,水升則火不上熱。平人下溫而上清者,以中氣之善運也。
中氣衰則升降窒,腎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鬱而血病,肺金右滯而氣病。神病則驚怯而不寧,精病則遺泄而不祕,血病則凝瘀而不流,氣病則痞塞而不宣。四維之病,悉因於中氣。中氣者,和濟水火之機,升降金木之軸,道家謂之黃婆。嬰兒奼女之交,非媒不得,其義精矣。醫書不解,滋陰瀉火,伐削中氣,故病不皆死,而藥不一生。蓋足太陰脾以溼土主令,足陽明胃從燥金化氣,是以陽明之燥,不敵太陰之溼。及其病也,胃陽衰而脾陰旺,十人之中,溼居八九而不止也。
胃主降濁,脾主升清,溼則中氣不運,升降反作,清陽下陷,濁陰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醫家之藥,首在中氣。中氣在二土之交,土生於火而火死於水,火盛則土燥,水盛則土溼。瀉水補火,扶陽抑陰,使中氣輪轉,清濁復位,卻病延年之法,莫妙於此矣。
黃芽湯
人蔘三錢 甘草二錢,炙 茯苓二錢 乾薑二錢
煎大半杯,溫服。
中氣之治,崇陽補火,則宜參、姜,培土瀉水,則宜甘、苓。其有心火上炎,慌悸煩亂,則加黃連、白芍以清心。腎水下寒,遺泄滑溏,則加附子、川椒以溫腎。肝血左鬱,凝澀不行,則加桂枝、丹皮以舒肝。肺氣右滯,痞悶不通,則加陳皮、杏仁以理肺。
四維之病,另有專方,此四維之根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