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

《四聖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聖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爲醫中四聖。本書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牀醫學的綜合性著作。

陰虛

陰盛於下而生於上,火中之液,是曰陰根。陰液滋息,爰生金水。陰性沉靜,其根一生,則沉靜而親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賴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於西而水藏於北,陽氣蟄封,此木火生長之根本也。


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則上熱而病陰虛。


人知其金水之虧,而不知其胃土之弱。胃以陽體而含陰魄,旺則氣化而陰生。以氣統於肺而實化於胃,肺氣清降而產陰精,即胃土之右轉而變化者也。是宜降肺胃助收藏,未可徒滋心液也。


地魄湯


甘草二錢,炙 半夏三錢,制 麥冬三錢,去心 芍藥三錢 五味子一錢,研 元參三錢 牡蠣三錢,煅,研


煎大半杯,溫服。


水爲陰,而陰生於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斂,君相升泄,則心液消亡,而陰無生化之原。麥冬、芍藥,雙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攝肺胃之逆,元參清金而益水,牡蠣斂神而藏精。


若熱傷肺氣,不能化水,則用人蔘、黃芪,益氣生水,以培陰精之原。此補陰之法也。


四聖心源-陰虛-相關圖片

四聖心源 陰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