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聖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爲醫中四聖。本書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牀醫學的綜合性著作。
水寒土溼,脾陷木鬱,風動而行疏泄,穀道不收,則後泄於大腸,水道不斂,則前淋於小便。
陽氣蟄藏,則土溫而水暖,其脾溼而腎寒者,壬水之藏令不行也。水性蟄藏,木性疏泄,水欲藏而不能藏,是以流漓而不止;木欲泄而不能泄,是以梗澀而不利。緣木愈鬱則愈欲泄,愈欲泄則愈鬱,鬱生下熱,小便赤數。雖火盛之極,而實以脾腎之陽虛。
瀉溼燥土,升木達鬱,自是主法。寒者溫之,熱者清之。然熱在乙木,不在脾土,在肝則宜清涼,至於脾家,但宜溫燥,雖肝熱極盛,不可瀉其脾土也。
寧波湯
甘草二錢 桂枝三錢 芍藥三錢 阿膠三錢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梔子三錢 發灰三錢,豬脂煎,研
煎大半杯,溫服。
溺血與便血同理,而木鬱較甚,故梗澀痛楚。苓、澤、甘草,培土瀉溼,桂枝、芍藥,達木清風,阿膠、發灰,滋肝行瘀,梔子利水瀉熱。膀胱之熱。
若瘀血紫黑,累塊堅阻,加丹皮、桃仁之類行之,此定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