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本草》,食療專著,3卷。唐代孟詵撰,張鼎增補改編。約成書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一般認爲此書前身爲孟詵《補養方》,張鼎補充89種食療品,又加按語(冠以“案經”,或作“謹按”),編爲本書。共載文227條,涉及260種食療品。諸品名下,註明藥性(溫、平、寒、冷),不載其味。正文述功效、禁忌及單方,間或論及形態、修治、產地等。首載菠薐、胡荽、莙薘、鱖魚等食蔬。尤以動物臟器療法與藻菌類食療作用之記載引人注目。所錄食療經驗多切實際,藥物來源廣泛,充分顧及食品毒性宜忌及地區性,爲唐代較系統全面之食療專著。原書早佚,敦煌曾有殘卷出土,近代有輯佚本。
(一)牛者稼穡之資,不多屠殺。自死者,血脈已絕,骨髓已竭,不堪食。黃牛發藥動病,黑牛尤不可食。黑牛尿及屎,只入藥。〔嘉〕
(二)又,頭、蹄∶下熱風,患冷人不可食。〔嘉〕
(三)肝∶治痢。〔證〕又,肝醋煮食之,治瘦。〔嘉〕
(四)肚∶主消渴,風眩,補五臟,以醋煮食之。〔證〕
(五)腎∶主補腎。〔證〕
(六)髓∶安五臟,平三焦,溫中。久服增年。以酒送之。〔證〕
黑牛髓,和地黃汁、白蜜等分。作煎服之,治瘦病。恐是牛脂也。〔嘉·證〕
(七)糞∶主霍亂,煮飲之。〔證〕
烏牛糞爲上。又小兒夜啼,取幹牛糞如手大,安臥席下,勿令母知,子、母俱吉。〔嘉〕
(八)又,婦人無乳汁,取牛鼻作羹,空心食之。不過三兩日,有汁下無限。若中年壯盛者,食之良。〔證〕
(九)又,宰之尚不堪食,非論自死者。其牛肉取三斤,爛切。將啖解槽咬人惡馬,只兩啖後,頗甚馴良。若三五頓後,其馬獰 不堪騎。十二月勿食,傷神。〔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