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本草

《食療本草》,食療專著,3卷。唐代孟詵撰,張鼎增補改編。約成書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一般認爲此書前身爲孟詵《補養方》,張鼎補充89種食療品,又加按語(冠以“案經”,或作“謹按”),編爲本書。共載文227條,涉及260種食療品。諸品名下,註明藥性(溫、平、寒、冷),不載其味。正文述功效、禁忌及單方,間或論及形態、修治、產地等。首載菠薐、胡荽、莙薘、鱖魚等食蔬。尤以動物臟器療法與藻菌類食療作用之記載引人注目。所錄食療經驗多切實際,藥物來源廣泛,充分顧及食品毒性宜忌及地區性,爲唐代較系統全面之食療專著。原書早佚,敦煌曾有殘卷出土,近代有輯佚本。

野鴨、鴨

(一)野鴨∶寒。主補中益氣,消食。九月以後即中食,全勝家者。雖寒不動氣,消十二種蟲,平胃氣,調中輕身。〔心·嘉〕


(二)又,身上諸小熱瘡,多年不可者,但多食之即差。〔嘉〕


(三)白鴨肉∶補虛,消毒熱,利水道,及小兒熱驚癇,頭生瘡腫。〔嘉〕


(四)又,和蔥豉作汁飲之,去卒煩熱。〔嘉〕


(五)又,糞∶主熱毒毒痢。〔嘉〕


(六)又,取和雞子白,封熱腫毒上消。〔嘉〕


(七)又,黑鴨∶滑中,發冷痢,下香港腳,不可多食。〔嘉〕


(八)子∶微寒。少食之,亦發氣,令背膊悶。〔嘉〕


(九)項中熱血∶解野葛毒,飲之差。〔證〕


(十)卵∶小兒食之,腳軟不行,愛倒。鹽淹食之,即宜人。〔證〕


(十一)屎∶可拓蚯蚓咬瘡。〔證〕


食療本草-野鴨、鴨-相關圖片

食療本草 野鴨、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