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本草

《食療本草》,食療專著,3卷。唐代孟詵撰,張鼎增補改編。約成書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一般認爲此書前身爲孟詵《補養方》,張鼎補充89種食療品,又加按語(冠以“案經”,或作“謹按”),編爲本書。共載文227條,涉及260種食療品。諸品名下,註明藥性(溫、平、寒、冷),不載其味。正文述功效、禁忌及單方,間或論及形態、修治、產地等。首載菠薐、胡荽、莙薘、鱖魚等食蔬。尤以動物臟器療法與藻菌類食療作用之記載引人注目。所錄食療經驗多切實際,藥物來源廣泛,充分顧及食品毒性宜忌及地區性,爲唐代較系統全面之食療專著。原書早佚,敦煌曾有殘卷出土,近代有輯佚本。

竹(蓄)

(一)蛔蟲心痛,面青,口中沫出,臨死∶取葉十斤,細切。以水三石三鬥,煮如餳,去滓。通寒溫,空心服一升,蟲即下。至重者再服,仍通宿勿食,來日平明服之。〔證〕


(二)患痔∶常取 竹葉煮汁澄清。常用以作飯。〔證〕


(三)又,患熱黃、五痔∶搗汁頓服一升,重者再服。〔證〕


(四)丹石發,衝眼目腫痛∶取根一握,洗。搗以少水,絞取汁服之。若熱腫處,搗根莖敷之。〔證〕


食療本草-竹(蓄)-相關圖片

食療本草 竹(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