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本草

《食療本草》,食療專著,3卷。唐代孟詵撰,張鼎增補改編。約成書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一般認爲此書前身爲孟詵《補養方》,張鼎補充89種食療品,又加按語(冠以“案經”,或作“謹按”),編爲本書。共載文227條,涉及260種食療品。諸品名下,註明藥性(溫、平、寒、冷),不載其味。正文述功效、禁忌及單方,間或論及形態、修治、產地等。首載菠薐、胡荽、莙薘、鱖魚等食蔬。尤以動物臟器療法與藻菌類食療作用之記載引人注目。所錄食療經驗多切實際,藥物來源廣泛,充分顧及食品毒性宜忌及地區性,爲唐代較系統全面之食療專著。原書早佚,敦煌曾有殘卷出土,近代有輯佚本。

梨〈寒〉

(一)除客熱,止心煩。不可多食。〔心·嘉〕


(二)又,卒咳嗽,以凍梨一顆刺作五十孔,每孔中內以椒一粒。以面裹於熱灰中煨,令極熟,出停冷,去椒食之。〔心·嘉〕


(三)又方,梨去核,內酥蜜,面裹燒令熟。食之大良。〔心·嘉〕


(四)又方,去皮,割梨肉,內於酥中煎之。停冷食之。〔心·嘉〕


(五)又,搗汁一升,酥一兩,蜜一兩,地黃汁一升,緩火煎,細細含咽。凡治嗽,皆須待冷,喘息定後方食。熱食之,反傷矣,令嗽更極不可救。如此者,可作羊肉湯餅,飽食之,便臥少時。〔嘉〕


(六)又,胸中痞塞、熱結者,可多食好生梨即通。〔心·嘉〕


(七)(又云),卒暗風,失音不語者,生搗(梨)汁一合,頓服之。日再服,止。〔心·嘉〕


(八)金瘡及產婦不可食,大忌。〔證〕


食療本草-梨〈寒〉-相關圖片

食療本草 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