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

《魏書》,北齊魏收撰,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內容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12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爲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0卷。

卷三十八

尉元 慕容白曜


尉元,字苟仁,代人也。世爲豪宗。父目斤,勇略聞於當時。泰常中,爲前將 軍,從平虎牢,頗有軍功,拜中山太守。元年十九,以善射稱。神中,爲虎賁中 郎將,轉羽林中郎。小心恭肅,以匪懈見知。世祖嘉其寬雅有風貌,稍遷駕部給事 中。從幸海隅,賜爵富城男,加寧遠將軍。和平中,遷北部尚書,加散騎常侍,進 爵太昌侯,拜冠軍將軍。


天安元年,薛安都以徐州內附,請師救援。顯祖以元爲使持節、都督東道諸軍 事、鎮南大將軍、博陵公,與城陽公孔伯恭赴之。劉彧東平太守、無鹽戍主申纂詐 降。元知非誠款,外示容納,而密備焉。劉彧兗州刺史畢衆敬遣東平太守章仇扌剽 詣軍歸款,元並納之。遂長驅而進,賊將周凱望聲遁走。彧遣將張永、沈攸之等率 衆討安都,屯於下磕。永乃分遣羽林監王穆之領卒五千,守輜重於武原,龍驤將軍 謝善居領卒二千據呂梁,散騎侍郎張引領卒二千守茱萸,督上租糧,供其軍實。安 都出城見元,元依朝旨,授其徐州刺史。遣中書侍郎高閭、李璨等與安都俱還入城, 別令孔伯恭精甲二千,撫安內外,然後元入彭城。元以張永仍據險要,攻守勢倍, 懼傷士卒。乃命安都與璨等固守,身率精銳,揚兵於外,分擊呂梁,絕其糧運。善 居遁奔茱萸,仍與張引東走武原。馳騎追擊,斬首八百餘級。武原窮寇八千餘人, 拒戰不下。元親擐甲冑,四面攻之,破穆之外營,殺傷太半,獲其輜重五百餘乘, 以給彭城諸軍。然後收師緩戰,開其走路。穆之率餘燼奔於永軍。永勢挫力屈,元 乘勝圍之,攻其南門,永遂捐城夜遁。伯恭、安都乘勢追擊,時大雨雪,泗水冰合, 永棄船而走。元豫測永必將奔亡,身率衆軍,邀其走路,南北奮擊,大破於呂梁之 東。斬首數萬級,追北六十餘里,死者相枕,手足凍斷者十八九。生擒劉彧使持節、 都督梁南北秦三州諸軍事、梁秦二州刺史、寧朔將軍、益陽縣開國侯垣恭祖;龍驤 將軍、羽林監沈承伯等。永、攸之輕騎走免。收其船車軍資器械不可勝數。劉彧東 徐州刺史張讜據圍城,徐州刺史王玄載守下邳,輔國將軍、兗州刺史樊昌侯王整, 龍驤將軍、蘭陵太守桓忻驅掠近民,保險自固。元遣慰喻,張讜及青州刺史沈文秀 等皆遣使通誠,王整、桓析相與歸命。


元表曰:“彭城倉廩虛罄,人有飢色,求運冀、相、濟、兗四州粟,取張永所 棄船九百艘,,沿清運致,可以濟救民。”顯祖從之。又表分兵置戍,進定青冀。 復表曰:“彭城賊之要蕃,不有積粟強守,不可以固。若儲糧廣戍,雖劉彧師徒悉 動,不敢窺淮北之地。此自然之勢也。”詔曰:“待後軍到,量宜守防。其青冀 已遣軍援,須待克定,更運軍糧。”元又表曰:“臣受命出疆,再離寒暑,進無鄧 艾一舉之功,退無羊祜保境之略,雖淮岱獲振,而民情未安。臣以愚智,屬當偏任, 苟事宜宣徹,敢不以聞。臣前表以下邳水陸所湊,先規殄滅,遣兵屢討,猶未擒定。 然彭城、下邳信命未斷,而此城之人,元居賊界,心尚戀土。輒相誑惑,希幸非望, 南來息耗,壅塞不達,雖至窮迫,仍不肯降。彭城民任玄朗從淮南至鎮,稱劉彧將 任農夫、陳顯達領兵三千,來循宿豫。臣即以其日,密遣覘使,驗其虛實,如朗所 言。臣欲自出擊之,以運糧未接,又恐新民生變,遣子都將於沓千、劉龍駒等步騎 五千,將往赴擊。但徵人淹久,逃亡者多,迭相扇動,莫有固志,器仗敗毀,無一 可用。臣聞伐國事重,古人所難,功雖可立,必須經略而舉。若賊向彭城,必由清 泗過宿豫,歷下邳;趨青州,路亦S上綸胍仕病<次粲檬χ=袢糲 榷ㄏ綸剿拊ィ蚧囪簦玻蚯嗉街鈁蚩剎還ザ恕H羲拇Σ環嗉剿 滸危儺綻槍耍袒辰男抑摹3加摶暈聳頹嗉街Γ榷ǘ現兀狹鯊 憊酥猓廾衲賢摹O乃涫ⅲ藿蟯究梢潁歡匪渫ǎ薷叱強曬獺H鞝 耍蚧幢弊躍伲堇陀酪蕁=袼湎蛉齲炭尚惺Γ猩袼伲迷蟶洹H秈煊曇 冉擔蛞蛩ǎ肆敢嬤冢嫖 ?紙疵袷桓耐跡嗉蕉藎湮純 砂巍3奸肓拋艄慘椋濤嬌扇弧H粢懷攏逵興鳶苤穡懷露捫椋殖晌 茇柚鎩N┨旒浚粘加蘅睢?


彧復遣沈攸之、吳憘公領卒數萬,從沂清而進,欲援下邳。元遣孔伯恭率步騎 一萬以拒之。並以攸之前敗軍人傷殘手足、瘃瓦膝行者,盡送令還,以沮其衆。又 表求濟師。詔遣徵南大將軍慕容白曜赴之。白曜到瑕丘,遇患。會泗水暴竭,賊軍 不得前進,白曜遂不行。伯恭大破賊軍,攸之、憘公等輕騎遁走。元書與劉彧徐州 刺史王玄載,示其禍福。玄載狼狽夜走,宿豫、淮陽皆棄城而遁。於是遣南中郎將、 中書侍郎高閭領騎一千,與張讜對爲東徐州刺史;中書侍郎李璨與畢衆敬對爲東兗 州刺史。以安初附。拜元都督徐南北兗州諸軍事、鎮東大將軍、開府、徐州刺史、 淮陽公,持節、散騎常侍、尚書如故。詔元曰:“賊將沈攸之、吳憘公等驅率蟻衆, 進寇下邳,卿戎昭果毅,智勇奮發,水陸邀絕,應時摧殄,自淮以北,蕩然清定。 皆是元帥經略,將士效力之所致也,朕用嘉焉。所獲諸城要害之處,分兵置戍,以 帖民情。今方欲清蕩吳會,懸旌秣陵,至於用兵所宜,開勢進止,善加量度,動靜 以聞。”


是時徐州妖人假姓司馬,字休符,自稱晉王,扇惑百姓。元遣將追斬之。四年, 詔徵元還京赴西郊,尋還所鎮。延興元年五月,假元淮陽王。三年,劉昱將蕭順之、 王敕勤等領衆三萬,入寇淮北諸城,元分遣諸將,逆擊走之。元表:“淮陽郡上黨 令韓念祖始臨之初,舊民南叛,全無一人。令撫綏招集,愛民如子,南亞民費系先 等前後歸附,戶至二百有餘。南濟陰郡睢陵縣人趙憐等辭稱念祖善於綏撫,清身潔 己,請乞念祖爲睢陵令。若得其人,必能招集離叛,成立一縣。”顯祖詔曰:“樹 君爲民,民情如此,可聽如請。”元好申下人之善,皆此類也。太和初,徵爲內都 大官。既而出爲使持節、鎮西大將軍、開府、統萬鎮都將,甚得夷民之心。三年進 爵準陽王,以舊老見禮,聽乘步挽,杖於朝。


蕭道成既自立,多遣間諜,扇動新民,不逞之徒,所在蜂起。以元威名夙振, 徵爲使持節、侍中、都督南征諸軍事、徵西大將軍、大都將,餘官如故,總率諸軍 以討之。元討五固賊桓和等,皆平之。東南清晏,遠近帖然。入爲侍中、都曹尚書, 遷尚書令。十三年,進位司徒。十六年,例降庶姓王爵,封山陽郡開國公,食邑六 百戶。元表曰:“臣以天安之初,奉律總戎,廓寧淮右,海內既平,仍忝徐嶽。素 餐尸祿,積有年歲,彼土安危,竊所具悉。每惟彭城水陸之要,江南用兵,莫不因 之威陵諸夏。夫國之大計,豫備爲先。且臣初克徐方,青齊未定,從河以南,猶懷 彼此。時劉彧遣張永、沈攸之、陳顯達、蕭順之等前後數度,規取彭城,勢連青袞。 唯以彭城既固,而永等摧屈。今計彼戍兵,多是胡人,臣前鎮徐州之日,胡人子都 將呼延籠達因於負罪,便爾叛亂,鳩引胡類,一時扇動。賴威靈遐被,罪人斯戮。 又圍城子都將胡人王敕勤負釁南叛,每懼奸圖,狡誘同黨。愚誠所見,宜以彭城胡 軍換取南豫州徙民之兵,轉戍彭城;又以中州鮮卑增實兵數,於事爲宜。”詔曰: “公之所陳,甚合事機。”


其年,頻表以老乞身。八月,詔曰:“元年尊識遠,屢表告退。朕以公秉德清 挹,體懷平隱,仁雅淵廣,謀猷是仗,方委之民政,用康億兆,故頻文累札,仍違 衝志。而謙光逾固,三請彌切,若不屈從高謨,復何以成其美德也。已許其致仕, 主者可出表付外,如禮申遂。”元詣闕謝老,引見於庭,命升殿勞宴,賜玄冠素服。 又詔曰:“夫大道凝虛,至德衝挹,故后王法玄猷以御世,聖人崇謙光而降美。是 以天子父事三老,兄事五更,所以明孝悌於萬國,垂教本於天下。自非道高識博, 孰能處之?是故五帝憲德,三王乞言,若求備一人,同之古哲,叔世之老,孰能克 堪?師上聖則難爲其舉,傅中庸則易爲其選。朕既虛寡,德謝曩哲,更、老之選, 差可有之。前司徒、山陽郡開國公尉元,前大鴻臚卿、新泰伯遊明根並元亨利貞, 明允誠素,少著英風,老敷雅跡,位顯臺宿,歸終私第。可謂知始知卒,希世之賢 也。公以八十之年,宜處三老之重;卿以七十之齡,可充五更之選。”於是養三老 五更於明堂、國老庶老於階下。高祖再拜三老,親袒割牲,執爵而饋;於五更行肅 拜之禮,賜要老、庶老衣服有差。既而元言曰:“自天地分判,五行施則,人之所 崇,莫重於孝順。然五孝六順,天下之所先,願陛下重之,以化四方。臣既衰老, 不究遠趣,心耳所及,敢不盡誠。”高祖曰:“孝順之道,天地之經,今承三老明 言,銘之於懷。”明根言曰:“夫至孝通靈,至順感幽,故《詩》雲:孝悌之至, 通於神明,光於四海。如此則孝順之道,無所不格。願陛下念之,以濟黎庶。臣年 志朽弊,識見昧然,在於心慮,不敢不盡。”高祖曰:“五更助三老以言至範,敷 展德音,當克己復禮,以行來授。”禮畢,乃賜步挽一乘。詔曰:“夫尊老尚更, 列聖同致;欽年敬德,綿哲齊軌。朕雖道謝玄風,識昧睿則,仰稟先誨,企遵猷旨。 故推老以德,立更以元,父焉斯彰,兄焉斯顯矣。前司徒公元、前鴻臚卿明根並以 衝德懸車,懿量歸老,故尊公以三,事更以五。雖更、老非官,耄耋罔祿,然況事 既高,宜加殊養。三老可給上公之祿,五更可食元卿之俸,供食之味,亦同其例。”


十七年七月,元疾篤,高祖親倖省疾。八月,元薨,時年八十一。詔曰:“元 至行寬純,仁風美福,內秉越羣之武,外挺溫懿之容。自少暨長,勳勤備至,歷奉 五朝,美隆四葉。南曜河淮之功,北光燕然之效,魯宋懷仁,中鉉載德。所謂立身 備於本末,行道著於終始,勳書玉牒,惠結民志者也。爰及五福攸集,懸車歸老。 謙損既彰,遠近流詠,陟茲父事,儀我萬方。謂極眉壽,彌贊王業。天不遺老,奄 爾薨逝。念功惟善,抽怛於懷。但戎事致奪,恨不盡禮耳。可賜布帛彩物二千匹、 溫明祕器、朝衣一襲,併爲營造墳域。”諡曰景桓公。葬以殊禮,給羽葆鼓吹、假 黃鉞、班劍四十人,賜帛一千匹。


子羽,名犯肅宗廟諱,頗有器望。起家祕書中散,駕部令,轉主客給事,加通 直散騎常侍,守殿中尚書,兼侍中。以父憂去職。又起復本官,詔襲爵,加平南將 軍。高祖親考百司,以羽怠惰,降常侍爲長兼,仍守尚書,奪祿一週。遷洛,以山 陽在畿內,改爲博陵郡開國公。後爲徵虜將軍、恆州刺史。卒,仍以爲贈,諡曰順。


子景興,襲。正始元年卒,贈兗州刺史。無子。


景興弟景俊,襲爵。員外散騎常侍。延昌中,坐杖國吏死,降封深澤縣開國公。


子伯永,襲。無子,爵除。


羽弟靜,寬雅有才識。世宗時,爲尚書左民郎中。卒,贈博陵太守,重贈鎮軍 將軍、洛州刺史,諡曰敬。


子祐之,通直散騎常侍、護軍長史。卒。


慕容白曜,慕容元真之玄孫。父琚,歷官以廉清著稱,賜爵高都侯。卒於冠軍 將軍、尚書左丞,贈安南將軍、幷州刺史、高都公,諡曰簡。白曜少爲中書吏,以 敦直給事東宮。高宗即位,拜北部下大夫。襲爵,遷北部尚書。在職,執法無所阿 縱,高宗厚待之。高宗崩,與乙渾共秉朝政,遷尚書右僕射,進爵南鄉公,加安南 將軍。


劉彧徐州刺史薛安都、兗州刺史畢衆敬並以城內附,詔鎮南大將軍尉元、鎮東 將軍孔伯恭率師赴之。而彧東平太守申纂屯無鹽,幷州刺史房崇吉屯升城,遏絕王 使。皇興初,加白曜使持節、都督諸軍事、徵南大將軍、上黨公,屯於碻磝,以爲 諸軍後繼。白曜攻纂於無鹽城,拔其東郭。其夜纂遁,遣兵追執之,獲其男女數千 口。先是,劉彧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並遣使內附,既而彧遣招慰,復 歸於彧。白曜既拔無鹽,回攻升城。肥城戍主聞軍至,棄城遁走,獲粟三十萬斛。 既至升城,垣苗、麋溝二戍拒守不下。白曜以千餘騎襲麋溝,麋溝潰,自投濟水死 者千餘人。擊垣苗,又破之,得粟十餘萬斛,由是軍糧充足。先是,淮陽公皮豹子 等再徵垣苗不克,白曜以一旬之內,頻拔四城,威震齊土。顯祖嘉焉,詔曰:“卿 總率戎旅,討除不賓,霜戈所向,無不摧靡,旬日之內,克拔四城,韓白之功,何 以加此?雖升城戍將房崇吉守遠不順,危亡已形,潰在旦夕。宜勉崇威略,務存長 轡,不必窮兵極武,以爲勞頓。且伐罪弔民,國之令典,當招懷以德,使來蘇之澤, 加於百姓。”升城不降,白曜忿之,縱兵陵城,殺數百人,崇吉夜遁。白曜撫慰其 民,無所殺戮,百姓懷之。獲崇吉母妻,待之以禮。劉彧遣其將吳憘公率衆數萬, 欲寇彭城。鎮南大將軍尉元表請濟師。顯祖詔白曜赴之。白曜到瑕丘,遇患。時泗 水暴竭,船不得進。憘公退,白曜因停瑕丘。會崇吉與從弟法壽盜彧盤陽城以贖母 妻。白曜自瑕丘遣將軍長孫觀等率騎入自馬耳關赴之。觀至盤陽,諸縣悉降。


平東將軍長孫陵、寧東將軍尉眷東討青州,白曜自瑕丘進攻歷城。白曜乃爲書 以喻之曰:“天棄劉彧,禍難滋興,骨肉兄弟,自相誅戮,君臣上下,靡復紀綱。 徐州刺史薛安都、豫州刺史常珍奇、兗州刺史畢衆敬等深睹存亡,翻然歸義。故朝 廷納其誠款,委以南蕃。皆目前之見事,東西所備聞也。彼無鹽戍主申纂敢縱奸慝, 劫奪行人,官軍始臨,一時授首。房崇吉固守升城,尋即潰散。自襄陽以東,至於 淮海,莫不風靡,服從正化。謂東陽、歷城有識之士,上思安都之榮顯,下念申纂 之死亡,追悔前惑,改圖後悟。然執守愚迷,不能自革。猥總戎旅,掃定北方。濟 黃河知十二之虛說,臨齊境想一變之清風,踟躕周覽,依然何極?故先馳書,以喻 成敗。夫見機而動,《周易》所稱;去危就安,人事常理。若以一介爲高,不悛爲 美,則微子負嫌於時,紀李受譏於世。我皇魏重光累葉,德懷無外,軍威所拂,無 不披靡。固非三吳弱卒所能擬抗。況於今者,勢已土崩。劉彧威不制秣陵,政不出 閫外,豈復能浮江越海,赴危救急?恃此爲援,何異於蹄涔之魚,冀拯江海?夫蝮 蛇螫手則斷手,螫足則斷足,誠忍肌體以救性命。若推義而行之,無割身之痛也, 而可以保家寧宗,長守安樂。此智士所宜深思重慮,自求多福。”


道固固守不降,白曜築長圍以攻之。長孫陵等既至青州,沈文秀遣使請降。軍 人人其西郛,頗有采掠,文秀悔之,遂嬰城拒守。二年,崔道固及兗州刺史梁鄒守 將劉休賓並面縛而降。白曜皆釋而禮之。送道固、休賓及其僚屬於京師。後乃徙二 城民望於下館,朝廷置平齊郡、懷寧、歸安二縣以居之。自餘悉爲奴婢,分賜百官。 白曜雖在軍旅,而接待人物,寬和有禮。獲崇吉母妻、申纂婦女,皆別營安置,不 令士卒喧雜。


乃進討東陽。冬,入其西郭。三年春,克東陽,擒沈文秀。凡獲倉粟八十五萬 斛,米三千斛,弓九千張,箭十八萬八千,刀二萬二千四百,甲冑各三千三百,銅 五千斤,錢十五萬;城內戶八千六百,口四萬一千,吳蠻戶三百餘。始末三年,築 圍攻擊,日日交兵,雖士卒死傷,無多怨叛。督上土人租絹,以爲軍資,不至侵苦。 三齊欣然,安堵樂業。克城之日,以沈文誘抗倨不爲之拜,忿而棰撻,唯以此見譏。 以功拜使持節、都督青齊東徐州諸軍事、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濟南王,將軍 如故。


四年冬見誅。初乙渾專權,白曜頗所俠附,緣此追以爲責。及將誅也,雲謀反 叛,時論冤之。


白曜少子真安,年十一,聞父被執,將自殺。家人止之,曰:“輕重未可知。” 真安曰:“王位高功重,若有小罪,終不至此。我何忍見父之死!”遂自縊焉。


白曜弟如意,亦從白曜平歷下,與白曜同誅。


太和中,著作佐郎成淹上表理白曜曰:


臣聞經疆啓宇,實良將之功;褒德酬庸,乃聖王之務。昔姜公杖鋱,開隆周之 基;韓生秉旄,興鴻漢之業。故能賞超當時,名垂前史。若閫外功成,而流言內作, 人主猜疑,良將懷懼,樂毅所以背燕,章邯所以奔楚。至如鄧艾懷忠,矯命寧國, 赤心皎然,幽顯同見,而橫受屠戮,良可悲哀。及士治伐吳,奮不顧命,萬里浮江, 應機直指,使孫皓君臣,輿櫬入洛。大功亦舉,讒書驟至,內外唱和,貝錦將成, 微晉武之鑑,亦幾於顛沛矣。每覽其事,常爲痛心,聖主明王,固宜深察。


臣伏見故徵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濟南王慕容白曜,祖父相資, 世酋東裔,值皇運廓被,季節臣妾。白曜生長王國,飲服道教,爵列上階,位登帝 伯。去天安初,江陰夷楚,敢拒王命,三方阻兵,連城嶽峙。海岱蒼生,翹首拯援。 聖朝乃眷南顧,思救荒黎,大議廟堂,顯舉元將,百僚同音,僉曰惟允。遂推轂委 誠,授以專征之任,握兵十萬,杖鉞一方。威陵河濟則淮徐震懼,師出無鹽而申纂 授首。濟北、太原,同時消潰;麋溝、垣苗,相尋奔走。及回麾東掃,道固銜璧, 盤陽、梁鄒,肉袒請命。於時東陽未平,人懷去就。沈文靜、高崇仁擁衆不朝,扇 擾邊服。崔僧祐、蓋次陽、陳顯達連兵淮海,水陸鋒起,揚旌而至,規援青齊。士 民洶洶,莫不南顧。時兵役既久,鹹有歸心,而白曜外宣皇風,內盡方略,身擐甲 胄,與士卒同,安撫初附,示以恩厚。三軍懷挾纊之溫,新民欣來蘇之澤。遂使僧 祐擁徒弭旆,效順軍門;文靜、崇仁棄城竄海;次陽、顯達望塵南奔。聲震江吳, 風偃荊漢。及青州克平,文秀面縛,海波清靜,三齊克定,逖彼東南,永爲國有。 使天府納六州之貢,濟泗息烽警之虞,開岱宗封禪之略,闢山川望秩之序。斯誠宗 廟之靈,神算所授,然抑亦白曜與有力矣。


及氛翳既靜,爵命亦隆,榮燭當時,聲譽日遠。而民惡其上,妄生尤隙,因其 功高,流言惑聽。巧僞亂真,朱紫難辨,傷夷未瘳,合門屠戮。鴻勳盛德,蔑爾無 聞。有識之徒,能不悽愴?


臣謂白曜策名王庭,累荷榮授,歷司出內,世載忠美。秉鉞啓蕃,折衝敵國, 開疆千里,拔城十二,辛勤於戎旅之際,契闊於矢石之間,登鋒履危,志存靜亂。 及方難既夷,身膺高賞,受胙河山,與國升降,六十之年,寵靈已極。觀其立功, 足明機運,豈容僥倖,更邀非望者乎?且於時,國家士馬,屯積京南,跨州連鎮, 勢侔雲嶽。主將驍雄,按鉀在所,莫不殉忠死難,效節奉時。此之不可生心,白曜 足知之矣。況潛逆阻兵,營岱厭亂,加以王師仍舉,州郡屠裂,齊民勞止,神膽俱 喪,亡燼之衆不可與圖存,離敗之民不可與語勇哉!白曜果毅習戎,體閒兵勢,寧 不知士民之不可藉,將士之不同己,據強兵之勢,因塗炭之民,而欲立非常之事, 此愚夫之所弗爲也?料此推之,事可知矣。


伏惟陛下聖鑑自天,仁孝宰世,風冠宇宙,道超百王。開國以來,諸有罪犯極 刑,不得骸骨者,悉聽收葬。大造之恩,振古未有。而白曜人舊功高,嬰禍淪覆, 名滅國除,爵命無紹。天下衆庶,鹹共哀憐,方之餘流,應有差異。願陛下揚日月 之光,明勳臣之績,垂天地之施,慰殭屍之魂。使合棺定諡,歿有餘稱。選其宗近, 才堪驅策,錫以微爵,繼其絕世。進可以獎勸將來,退可以顯國恩澤。使存者荷莫 大之恩,死者受骨肉之惠,豈不美哉!仰惟聖明,霈然昭覽,狂瞽之言,伏待刑憲。


高祖覽表,嘉愍之。


白曜弟子契,輕薄無檢。太和初,以名家子擢爲中散,遷宰官。南安王楨有貪 暴之響,遣中散閭文祖詣長安察之。文祖受楨金寶之賂,爲楨隱而不言。事發,坐 之。文明太后引見羣臣,謂之曰:“前論貪清,皆雲克修,文祖時亦在中,後竟犯 法。以此言之,人心信不可知。”高祖曰:“古有待放之臣,亦有離俗之士,卿等 自審不勝貪心者,聽辭位歸第。”契進曰:“臣卑微小人,聞識不遠,過蒙曲照, 虛忝令職。小人之心無定,帝王之法有常。以無恆之心,奉有常之法,非所克堪。 乞垂退免。”高祖曰:“昔鄭相嗜魚,人有獻魚者,相曰‘若取此魚,恐削名祿’, 遂不肯受。契若知心不可常,即知貪之惡矣,何爲求退?”遷宰官令,微好碎事, 頗曉工作,主司廚宰,稍以見知。及營洛陽基構,徵新野、南陽起諸攻具,契皆參 典。太和末,以功遷太中大夫、光祿少卿、營州大中正,賜爵定陶男。正始初,除 徵虜將軍、營州刺史。徙都督活野、薄骨律二鎮諸軍事、沃野鎮將,轉都督御夷、 懷荒二鎮諸軍事、平城鎮將,將軍並如故。轉都督朔州、沃野懷朔武川三鎮三道諸 軍事、後將軍、朔州刺史。熙平元年卒,贈鎮北將軍、幷州刺史,諡曰克。


初,慕容破後,種族仍繁。天賜末,頗忌而誅之。時有遺免,不敢複姓,皆以 “輿”爲氏。延昌末,詔復舊姓,而其子女先入掖庭者,猶號慕容,特多於他族。


契長子升,字僧度。建興太守,遷鎮遠將軍、沃野鎮將,進號徵虜將軍。甚得 邊民情。


和第二子僧濟,自奉朝請稍轉至五校。耽淫酒色,不事名行。


契北暉,歷涇州長史、新平太守,有惠政。景明中,大使於忠賞粟二百石。卒, 贈幽州刺史。


孫善,儀同開府主簿。


史臣曰:魏之諸將,罕立方面之功。尉元以寬雅之風,受將帥之任,取瑕丘如 覆掌,克彭城猶拾遺,擒將馘醜,威名遠被。位極公老,聖主乞言。無乃近世之一 人歟?白曜有敦正之風,出當薄伐,席捲三齊,如風靡草,接物有禮,海垂欣慰。 其勞固不細矣。功名難處,追猜嬰戮,宥賢議勤,未聞於斯日也。


魏書-卷三十八-相關圖片

魏書 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