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共《五筆》,74卷,1220則。其中,《容齋隨筆》16卷,329則;《容齋續筆》16卷,249則;《容齋三筆》16卷,248則;《容齋四筆》16卷,259則;《容齋五筆》10卷,135則。據作者宋朝洪邁自述,《容齋隨筆》寫作時間逾經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覽羣書、經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本頁面僅包含《容齋隨筆》16卷內容。

一以貫之

“一以貫之”之語,聖賢心學也。夫子以告曾子、子貢,而學者猶以爲不同。尹彥明曰:“子貢之於學,不及曾子也如此。孔子於曾子,不待其問而告之,曾子復深喻之曰‘唯’。至於子貢,則不足以知之矣,故先發‘多學而識之’之問,果不能知之以爲然也,又復疑其不然而請焉,方告之曰‘予一以貫之’。雖聞其言,猶不能如曾子之唯也。”範淳父亦曰:“先攻子貢之失,而後語以至要。”予竊以爲二子皆孔門高第也,其聞言而唯,與夫聞而不復問,皆已默識於言意之表矣。世儒所以卑子貢者,爲其先然“多學而識之”之旨也,是殆不然。方聞聖言如是,遽應曰“否”,非弟子所以敬師之道也,故對曰“然”,而即繼以“非與”之問,豈爲不能知乎?或者至以爲孔子擇而告參、賜,蓋非餘人所得聞,是又不然。顏氏之子,冉氏之孫,豈不足以語此乎?曾子於一“唯”之後,適門人有問,故發其“忠恕”之言。使子貢是時亦有從而問者,其必有以詔之矣。


容齋隨筆-一以貫之-相關圖片

容齋隨筆 一以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