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共《五筆》,74卷,1220則。其中,《容齋隨筆》16卷,329則;《容齋續筆》16卷,249則;《容齋三筆》16卷,248則;《容齋四筆》16卷,259則;《容齋五筆》10卷,135則。據作者宋朝洪邁自述,《容齋隨筆》寫作時間逾經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覽羣書、經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本頁面僅包含《容齋隨筆》16卷內容。

忠恕違道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中庸》曰:“忠恕違道不遠。”學者疑爲不同。伊川雲:“《中庸》恐人不喻,乃指而示之近。”又云:“忠恕固可以貫道,子思恐人難曉,故降一等言之。”又云:“《中庸》以曾子之言雖是如此,又恐人尚疑忠恕未可便爲道。故曰違道不遠。”遊定夫雲:“道一而已,豈參彼此所能豫哉?此忠恕所以違道,爲其未能一以貫之也。雖然,欲求入道者,莫近於此,此所以違道不遠也。”楊中立雲:“忠恕固未足以盡道。然而違道不遠矣。”侯師聖雲:“子思之忠恕,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此已是違道。若聖人,則不待施諸已而不願,然後勿施諸人也。”諸公之說大抵不同。予竊以爲道不可名言,既麗於忠恕之名,則爲有跡。故曰違道。然非忠恕二字亦無可以明道者。故曰不遠。非謂其未足以盡道也。違者違去之謂,非違畔之謂。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蘇子由解雲:“道無所不在,無所不利,而水亦然。然而既已麗於形,則於道有間矣,故曰幾於道。然而可名之善,未有若此者。故曰上善。”其說與此略同。


容齋隨筆-忠恕違道-相關圖片

容齋隨筆 忠恕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