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稱《梁唐晉漢周書》,是由宋太祖詔令編纂的官修史書。薛居正監修,盧多遜、扈蒙、張澹、劉兼、李穆、李九齡等同修。從公元907年朱溫代唐稱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區相繼出現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過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南平、北漢等十個小國,周邊地區還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項、南詔、于闐、東丹等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習慣上稱之爲“五代十國”。《舊五代史》記載的就是這段歷史。
隱皇帝,諱承祐,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李太后,以唐長興二年,歲在辛卯,三 月七日,生帝於鄴都之舊第。高祖鎮太原,署節院使,累官至檢校尚書右僕射。國 初,授左衛大將軍、檢校司空,遷大內都點檢、檢校太保。
乾祐元年正月二十七日,高祖崩,祕不發喪。二月辛巳,授特進、檢校太尉、 同平章事,封周王。宣制畢,有頃,召文武百僚赴萬歲殿內,降大行皇帝遺制,雲: “周王承祐,可於柩前即皇帝位。服紀日月,一依舊制。”是日,內外發哀成服。 初,高祖欲改年號,中書門下進擬“乾和”二字,高祖改爲乾祐,至是與御名相符。 甲申,羣臣上表請聽政,詔答不允,凡四上表,從之。丁亥,帝於萬歲殿門東廡下 見羣臣,尊母后爲皇太后。己丑,徐州節度使王周卒。庚寅,以前晉州留後劉在明 爲鎮州留後、幽州馬步軍都部署,加檢校太尉。是日,工部尚書龍敏卒。壬辰,右 衛大將軍王景崇奏,於大散關大敗蜀軍,俘斬三千人。初,契丹犯京師,侯益、趙 贊皆受其命,節制岐、蒲,聞高祖入洛,頗懷反仄。朝廷移贊於京兆,侯益與贊皆 求援於蜀,蜀遣何建率軍出大散關以應之。至是,景崇糾合岐、雍、邠、涇之師以 破之。癸巳,制“大赦天下,自乾祐元年二月十三日昧爽已前,所犯罪人,已結正 未結正、已發覺未發覺、常赦所不原者鹹赦除之。中外文武臣僚並與加恩,馬步將 士各賜優給。唐、晉兩朝求訪子孫,立爲二王后”雲。丙午,鳳翔巡檢使王景崇, 遣人送所獲僞蜀將校軍士四百三十八人至闕下,詔釋之,仍各賜衣服。以兵部侍郎 張允爲吏部侍郎,以工部侍郎司徒詡爲禮部侍郎。丁未,以光祿卿李式爲尚書右丞, 以禮部侍郎邊歸讜爲刑部侍郎,以刑部侍郎盧價爲兵部侍郎。
三月甲寅,帝始御廣政殿,羣臣起居。殿中少監胡崧上言:“請禁砍伐桑棗爲 薪,城門所由,專加捉搦。”從之。丙辰,鄴都留守、太尉、中書令、臨清王高行 周進封鄴王;北京留守、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劉崇,領宋州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馬步 軍都指揮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史宏肇,並加檢校太師、兼侍中;前邢州節度使 安叔千以太子太師致仕。戊午,以右諫議大夫於德辰爲兵部侍郎。庚申,河中節度 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李守貞加守太傅,進封魯國公;襄州節度使、檢校太師、 兼中書令、虢國公安審琦加守太保,進封齊國公;兗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侍中、 岐國公符彥卿加兼中書令,進封魏國公;許州節度使兼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檢校 太尉、同平章事劉信加檢校太師。壬戌,以宰臣竇貞固爲山陵使,吏部侍郎段希堯 爲副使,太常卿張昭爲禮儀使,兵部侍郎盧價爲鹵簿使,御史中丞邊蔚爲儀仗使。 丙寅,以前鳳翔節度使兼西南面兵馬都部署、檢校太師、兼侍中侯益爲開封尹、加 兼中書令;《宋史·侯益傳》:益率數十騎奔入朝,隱帝遣侍臣問益連結蜀軍之由, 益對曰:“臣欲誘之出關,掩殺之耳。”隱帝笑之。益厚賂史宏肇輩,言王景崇之 橫恣,諸權貴深庇護之,乃授以開封尹、兼中書令。西京留守、檢校太師、平章事、 莒國公李從敏,夏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同平章事李彝殷,並加兼侍中;青州節度 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劉銖,鄆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慕容彥超,並加 檢校太師。詔改廣晉府爲大名府,晉昌軍爲承興軍。戊辰,靈州節度使、檢校太師、 同平章事馮暉加兼侍中;河陽節度使武行德、滄州節度使王景、華州節度使侯章、 晉州節度使王晏,並依前檢校太尉,加同平章事。庚午,涇州節度使史懿、潞州節 度使常思、同州節度使張彥威、延州節度使高允權,並依前檢校太尉,加同平章事; 澶州節度使郭從義、邢州節度使薛懷讓,並自檢校太傅加檢校太尉;以前奉國右廂 都指揮使王饒爲鄜州留後。甲戌,以邠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王守恩爲永 興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師;以滑州節度使、檢校太尉郭謹爲邠州節度使;以前鎮州 留後、檢校太傅白再榮爲滑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尉;以陝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同 平章事趙暉爲鳳翔節度使;以前河中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白文珂爲陝州節 度使。殿中監任延皓配流鄜州,坐爲劉崇所奏故也。丙子,鄧州節度使劉重進、相 州節度使王繼宏、安州節度使楊信,並自檢校太傅加檢校太尉;以鎮州留後兼幽州 一行馬步軍都部署、檢校太傅劉在明爲鎮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師,部署如故;貝州 節度使、檢校太傅李殷加檢校太尉;定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孫方簡,府州節度使、 檢校太傅折從阮,並加檢校太師。丁丑,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李濤罷免, 勒歸私第。時蘇逢吉等在中書,樞密使楊邠、副樞密使郭威等,權勢甚盛,中書每 有除授,多爲邠等所抑。濤不平之,因上疏請出邠等,以籓鎮授之,樞密之務,宜 委逢吉、禹珪。疏入,邠等知之,乃見太后泣訴其事,太后怒,濤由是獲譴。先是, 中書廚釜鳴者數四,未幾,濤罷免。西道諸州奏,河中李守貞謀叛,發兵據潼關。
夏四月辛巳,陝州兵馬監押王玉奏,收復潼關。定州孫方簡奏,三月二十七日, 契丹棄定州遁去。壬午,以樞密使楊邠爲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平章事,使如故; 以副樞密使郭威爲樞密使,加檢校太尉;三司使王章加檢校太尉、同平章事。郢州 刺史尹實奏,荊南起兵在境上,欲攻城。是日,以澶州節度使郭從義爲永興軍一行 兵馬都部署。時供奉官時知化、王益,自鳳翔部署前永興節度使趙贊部下牙兵趙思 綰等三百餘人赴闕,三月二十四日,行次永興,思綰等作亂,突入府城,據城以叛, 故命從義帥師以討之。甲申,王景崇奏,趙思綰叛,見起兵攻討。丁亥,幸道宮、 佛寺禱雨。戊子,東南面兵馬都元帥、兩浙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吳越國 王錢宏倧加諸道兵馬都元帥,天策上將軍、湖南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楚 王馬希廣加守中書令,以陝州節度使白文珂爲河中府城下一行都部署。庚寅,宰臣 竇貞固、蘇逢吉、蘇禹珪並進封開國公。辛卯,削奪李守貞在身官爵。甲午,以翰 林學士承旨、戶部侍郎王仁裕爲戶部尚書,以翰林學士、左散騎常侍張沆爲工部尚 書,以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範質爲戶部侍郎,以樞密直學士、尚書比部員外郎王度 爲祠部郎中,並依前充職。以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尚洪遷充西南面行營都虞候,以客 省使王峻爲西南面行營兵馬都監。戊戌,以宣徽南院使扈彥珂爲左金吾上將軍。庚 子,以左金吾大將軍、充兩街使、檢校太傅劉承贇爲徐州節度使。甲辰,以宣徽北 院使薛可言爲右金吾上將軍,以皇城使李暉爲宣徽南院使。乙巳,定州節度使孫方 簡奏,復入於本州。初,方簡爲狼山寨主,叛晉歸契丹,及契丹降中渡之師,乃以 方簡爲定州節度使。契丹主死,永康王嗣位,即以蕃將耶律忠代之,移方簡爲雲州 節度使,方簡不受命,遂歸狼山。高祖至闕,方簡歸款,復以中山命之。是歲三月 二十七日,契丹棄定州,隳城壁,焚室廬,盡驅人民入蕃,惟餘空城瓦礫而已。至 是,方簡自狼山回保定州。是月,河決原武縣,河北諸州旱,徐州餓死民九百三十 有七。
五月己酉朔,國子監奏,《周禮》、《儀禮》、《公羊》、《穀梁》四經未有 印板,欲集學官考校雕造。從之。己未,回鶻遣使朝貢。丁卯,前翰林學士徐臺符 自幽州逃歸。乙亥,河決滑州魚池。
六月戊寅朔,日有食之。庚辰,以內客省使王峻爲宣徽北院使,依前永興城下 兵馬都監。以冀州牢城指揮使張廷翰爲冀州刺史,時廷翰殺本州刺史何行通,自知 州事,故有是命。甲申,以皇弟右衛大將軍勳爲興元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豐州節度使郭勳加檢校太師。辛卯,永興兵馬都部署郭從義奏,得王景崇報,有兵 自隴州來,欲投河中,追襲至鄜城。荊南節度使高從誨上表歸命,從誨嘗拒朝命, 至是方遣牙將劉扶詣闕請罪。丙申,鎮州奏,節度使劉在明卒。戊戌。以河陽節度 使武行德爲鎮州節度使,以宣徽南院使李暉爲河陽節度使,以相州節度使王繼宏爲 貝州節度使。壬寅,荊南高從誨入貢謝恩,釋罪。丙午,以前永興軍節度使王守恩 爲西京留守。是月,河北旱,青州蝗。
秋七月戊申朔,相州節度使王繼宏殺節度判官張易,以訛言聞。是時,法尚深 刻,籓郡凡奏刑殺,不究其實,即順其請,故當時從事鮮賓客之禮,重足一跡而事 之,猶不能免其禍焉。壬子,以工部侍郎李穀充西南面行營都轉運使。乙卯,禮儀 使張昭上高祖廟尊號,獻舞名並歌辭,舞曲請以“觀德”爲名,歌辭不錄。丙辰, 以久旱,幸道宮、佛寺禱雨,是日大澍。開封言,陽武、雍丘、襄邑三縣,蝗爲瞿 鵒聚食,詔禁捕瞿鵒。庚申,樞密使郭威加同平章事。辛酉,滄州上言,自今 年七月後,幽州界投來人口凡五千一百四十七,北土飢故也。乙丑,以宣徽北院使 王峻爲宣徽南院使,以內客省使吳虔裕爲宣徽北院使。戊辰,以遂州節度使兼侍衛 親軍馬軍都指揮使李洪信爲澶州節度使,以澶州節度使郭從義爲永興軍節度使兼行 營都部署。庚午,故兵部尚書李懌贈尚書左僕射。鎮州奏,準詔處斬節度副使張鵬 訖。鵬以一言之失,爲鄴帥高行周所奏,故命誅之。乙亥,新授鳳翔節度使趙暉奏, 與八作使王繼濤領部下兵同赴鳳翔。時王景崇拒命故也。
八月己卯,以華州節度使侯章爲邠州節度使,以左金吾上將軍扈彥珂爲華州節 度使。壬午,命樞密使郭威赴河中府軍前,詔河府、永興、鳳翔行營諸軍,一稟威 節制。時李守貞、王景崇、趙思綰連衡作叛,朝廷雖命白文珂、常思攻討河中,物 議以二帥非守貞之敵,中外憂之,及是命之降,人情大愜。癸巳,以奉國左廂都指 揮使、閬州防禦使劉詞爲夔州節度使,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兼河中行營都虞候;以 護聖左廂都指揮使、嶽州防禦使李洪義爲遂州節度使,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乙未, 兩浙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吳越國王錢宏俶加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東南面 兵馬都元帥。宏俶,故吳越王元瓘之子也。先是,其兄宏倧襲父位,尋爲部下所廢, 以宏俶代之,故特加是命焉。新授鳳翔節度使趙暉奏,部署兵士赴鳳翔城下。癸卯, 郭威奏,今月二十三日,大軍已抵河府賊城;至二十六日,開長連塹畢,築長連城 次。
九月戊申,侯益部曲王守筠自鳳翔來奔,言益家屬盡爲王景崇所害。壬子,郭 威奏,破河府賊軍於城下。甲寅,故夔州節度使兼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尚洪遷贈太尉。 乙丑,雪,書不時也。戊辰,鳳翔都部署趙暉奏,大破川軍於大散關,殺三千餘人, 其餘棄甲而遁。《隆平集》:藥元福從趙暉進討,兵衆寡數倍,他將皆爲卻,元福 擁數百騎獨出,令曰:“敢回頭者斬。”衆效死以戰,遂有成功。壬申,郭威奏, 得郭從義報,今月十四日,鳳翔王景崇兵士離本城,尋遣監軍李彥從率兵襲至法門 寺西,殺戮二千餘人。詔升河中府解縣爲解州。
冬十月丙子朔,山陵使竇貞固上大行皇帝陵名曰睿陵,從之。丁丑夕,歲星入 太微。戊寅,趙暉奏,破王景崇賊軍於鳳翔城下。甲申,吐番遣使獻方物。丙戌, 右羽林將軍張播停任,坐檢田受請託也。丁亥,中書舍人張誼責授房州司戶,兵部 郎中馬承翰責授慶州司戶,並員外置,所在馳驛發遣。先是,誼與承翰俱銜命於兩 浙,睹其驕僭之失,形於譏誚,兼乘醉有輕肆之言,錢宏俶恥之,摭其過以奏之, 朝廷以方務懷柔,故有是命。甲辰,延州奏,夏州李彝殷先出兵臨州境,欲應接李 守貞,今卻抽退。
十一月甲寅,誅太子太傅李崧及其弟司封員外郎嶼、國子博士鳷,夷其族,爲 部曲誣告故也。詔曰:“稔惡圖危,難逃天網;虧忠負義,必速神誅。李崧頃在前 朝,最居重位,略無裨益,遂至滅亡。及事契丹,又爲親密,士民俱憤,險佞可知。 先皇帝含垢掩瑕,推恩念舊,擢居一品,俾列三師。不謂潛有包藏,謀危社稷,散 差人使,潛結姦凶,俯近山陵,擬爲叛亂。按其所告,鹹已伏辜,宜正典章,用懲 奸逆。其李崧、李嶼、李鳷一家骨肉,及同謀作亂人,並從極法”雲。庚申,大行 皇帝靈駕進發。辛酉,荊南奏,節度使高從誨卒。壬申,葬高祖皇帝於睿陵。
十二月丁丑,荊南節度副使、檢校太傅、行峽州刺史高保融起復,授荊南節度 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渤海郡侯。壬午,帝被袞冕御崇元殿,授六廟寶冊,正 使宰臣蘇禹珪,副使大府卿劉皞赴西京行禮。兗州奏,淮賊先於沂州界立柵,前月 十七日已歸海州,爲李守貞牽制也。《南唐書》:嗣主六年,李守貞遣從事硃元、 李平奉表來乞師,以潤州李金全爲西面行營招撫使,壽州劉彥貞爲副;諫議大夫查 文徽爲監軍使,兵部侍郎魏岑爲沿淮巡撫使。聞河中平,遽班師。又《李金全傳》 雲:出師沭陽,諸將銳於進取,金全獨以爲遠不相及,乃止。庚寅,奉高祖神主於 西京太廟。淮南僞主李璟奉書於帝,雲:“先因河府李守貞求援,又聞大國沿淮屯 軍,當國亦於境上防備。昨聞大朝收軍,當國尋已徹備,其商旅請依舊日通行。” 朝廷不報。辛卯,羣臣上表,請以三月九日誕聖日爲嘉慶節。從之。延州節度使高 允權奏,得都頭李彥、李遇等告:“太子太師致仕劉景巖與鄉軍指揮使高志,結集 草寇,欲取臘辰窺圖州城。尋請使臣與指揮使李勳,聊將兵士巡檢偵邏,劉景巖果 出兵鬥敵,時即殺敗,其劉景巖尋獲,斬之。”詔曰:“劉景巖年已衰暮,身處退 閒,曾無止足之心,輒肆苞藏之毒,結集徒黨,窺伺籓垣。所賴上將輸忠,三軍協 力,盡除醜類,克殄渠魁。其劉景巖次男前德州刺史行琮已行極法,長男渭州刺史 行謙、孫男邢州馬軍指揮使崇勳特放。”是冬,多昏霧,日晏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