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中國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唐朝令狐德棻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等人。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共50卷,本紀8卷、列傳42卷。本書記載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另外,清代有同名人物周書。
文帝下
魏大統元年春正月己酉,進太祖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 大行臺,改封安定郡王。太祖固讓王及錄尚書事,魏帝許之, 乃改封安定郡公。東魏遣其將司馬子如寇潼關,太祖軍霸上, 子如乃回軍自蒲津寇華州,刺史王羆擊走之。 三月,太祖以戎役屢興,民吏勞弊,乃命所司斟酌今古, 參考變通,可以益國利民便時適治者,爲二十四條新制,奏魏 帝行之。
二年春三月,東魏襲陷夏州,留其將張瓊、許和守之。 夏五月,秦州刺史、建中王万俟普撥率所部叛入東魏。太 祖勒輕騎追之,至河北千餘里,不及而還。
三年春正月,東魏寇龍門,屯軍蒲阪,造三道浮橋度河。 又遣其將竇泰趣潼關,高敖曹圍洛州。太祖出軍廣陽,召諸將 曰 :“賊今掎吾三面,又造橋於河,示欲必渡,是欲綴吾軍, 使竇泰得西入耳。久與相持,其計得行,非良策也。且歡起兵 以來,泰每爲先驅,其下多銳卒,屢勝而驕。今出其不意,襲 之必克。克泰則歡不戰而自走矣。”諸將鹹曰:“賊在近,舍而 遠襲,事若蹉跌,悔無及也。”.
太祖曰 :“歡前再襲潼關,吾軍不過霸上。今者大來,兵 未出郊。賊顧謂吾但自守耳,無遠鬥意。又狃於得志,有輕我 之心。乘此擊之,何往不克。賊雖造橋,不能徑渡。此五日中, 吾取竇泰必矣。公等勿疑 。”庚戌,太祖率騎六千還長安,聲 言欲保隴右。辛亥,謁帝而潛出軍。癸丑旦,至小關。竇泰卒 聞軍至,惶懼,依山爲陣,未及成列,太祖縱兵擊破之,盡俘 其衆萬餘人。斬泰,傳首長安。高敖曹適陷洛州,執刺史泉企, 聞泰之歿,焚輜重棄城走。齊神武亦撤橋而退。企子元禮尋復 洛州,斬東魏刺史杜密。太祖還軍長安。
六月,遣儀同於謹取楊氏壁。太祖請罷行臺,帝復申前命, 太祖受錄尚書事,餘固讓,乃止。 秋七月,徵兵會咸陽。
八月丁丑,太祖率李弼、獨孤信、梁御、趙貴、於謹、若 幹惠、怡峯、劉亮、王德、侯莫陳崇、李遠、達奚武等十二將 東伐。至潼關,太祖乃誓於師曰 :“與爾有衆,奉天威,誅暴 亂。惟爾士,整爾甲兵,戒爾戎事,無貪財以輕敵,無暴民以 作威。用命則有賞,不用命則有戮。爾衆士其勉之 。”遣於謹 居軍前,徇地至盤豆。東魏將高叔禮守柵不下,謹急攻之,乃 降。獲其戍卒一千,送叔禮於長安。戊子,至弘農。東魏將高 幹、陝州刺史李徽伯拒守。於時連雨,太祖乃命諸軍冒雨攻之。 庚寅,城潰,斬徽伯,虜其戰士八千。高幹走度河,令賀拔勝 追擒之,並送長安。於是宜陽、邵郡皆來歸附。先是河南豪傑 多聚兵應東魏,至是各率所部來降。
齊神武懼,率衆十萬出壺口,趨蒲阪,將自後土濟。又遣 其將高敖曹以三萬人出河南。是歲,關中飢。太祖既平弘農, 因館穀五十餘日。時戰士不滿萬人,聞齊神武將度,乃引軍入 關。齊神武遂度河,逼華州。刺史王羆嚴守。知不可攻,乃涉 洛,軍於許原西。太祖據渭南,徵諸州兵皆〔未〕會。乃召諸 將謂之曰 :“高歡越山度河,遠來至此,天亡之時也。吾欲擊 之何如?”諸將鹹以衆寡不敵,請待歡更西,以觀其勢。太祖 曰:“歡若得至咸陽,人情轉騷擾。今及其新至,便可擊之。” 即造浮橋於渭,令軍人齎三日糧,輕騎度渭,輜重自渭南夾渭 而西。 冬十月壬辰,至沙苑,距齊神武軍六十餘里。齊神武聞太 祖至,引軍來會。
癸巳旦,候騎告齊神武軍且至。太祖召諸將謀之。李弼曰: “彼衆我寡,不可平地置陣。此東十里有渭曲,可先據以待之。” 遂進軍至渭曲,背水東西爲陣。李弼爲右拒,趙貴爲左拒。命 將士皆偃戈於葭蘆中,聞鼓聲而起。申時,齊神武至,望太祖 軍少,競馳而進,不爲行列,總萃於左軍。兵將交,太祖鳴鼓, 士皆奮起。
於謹等六軍與之合戰,李弼等率鐵騎橫擊之,絕其軍爲二 隊,大破之,斬六千餘級,臨陣降者二萬餘人。齊神武夜遁, 追至河上,復大克獲。前後虜其卒七萬。
留其甲士二萬,餘悉縱歸。收其輜重兵甲,獻俘長安。還 軍渭南,於是所徵諸州兵始至。乃於戰所,準當時兵士,人種 樹一株,以旌武功。進太祖柱國大將軍,增邑並前五千戶。李 弼等十二將亦進爵增邑。並其下將士,賞各有差。
遣左僕射、馮翊王元季海爲行臺,與開府獨孤信率步騎二 萬向洛陽;洛州刺史李顯趨荊州;賀拔勝、李弼渡河圍蒲阪。 牙門將高子信開門納勝軍,東魏將薛崇禮棄城走,勝等追獲之。 太祖進軍蒲阪,略定汾、絳。於是許和殺張瓊以夏州降。初, 太祖自弘農入關後,東魏將高敖曹圍弘農,聞其軍敗,退守洛 陽。獨孤信至新安,敖曹復走度河,信遂入洛陽。東魏潁川長 史賀若統與密縣人張儉執刺史田迅舉城降。滎陽鄭榮業、鄭偉 等攻梁州,擒其刺史鹿永吉;清河人崔彥穆、檀琛攻滎陽,擒 其郡守蘇定:皆來附。自梁、陳已西,將吏降者相屬。
於是東魏將堯雄、趙育、是雲寶出潁川,欲復降地。太祖 遣儀同宇文貴、梁遷等逆擊,大破之。趙育來降。東魏復遣將 任祥率河南兵與雄合,儀同怡峯與貴、遷等復擊破之。又遣都 督韋孝寬取豫州。是雲寶殺其東揚州刺史那(樁)〔椿〕,以州 來附。 四年春三月,太祖率諸將入朝。禮畢,還華州。
七月,東魏遣其將侯景、厙狄幹、高敖曹、(元)〔韓〕軌、 可朱渾元、莫多婁貸文等圍獨孤信於洛陽。齊神武繼其後。先 是,魏帝將幸洛陽拜園陵,會信被圍,詔太祖率軍救信,魏帝 亦東。 八月庚寅,太祖至谷城,莫多婁貸文、可朱渾元來逆,臨 陣斬貸文,元單騎遁免,悉虜其衆送弘農。遂進軍瀍東。是夕, 魏帝幸太祖營,於是景等夜解圍去。
及旦,太祖率輕騎追之,至於河上。景等北據河橋,南屬 邙山爲陣,與諸軍合戰。
太祖馬中流矢,驚逸,遂失所之,因此軍中擾亂。都督李 穆下馬授太祖,軍以復振。於是大捷,斬高敖曹及其儀同李猛、 西兗州刺史宋顯等,虜其甲士一萬五千,赴河死者以萬數。 是日置陣既大,首尾懸遠,從旦至未,戰數十合,氛霧四 塞,莫能相知。獨孤信、李遠居右,趙貴、怡峯居左,戰並不 利,又未知魏帝及太祖所在,皆棄其卒先歸。開府李虎、念賢 等爲後軍,遇信等退,即與俱還。由是乃班師,洛陽亦失守。 大軍至弘農,守將皆已棄城西走。所虜降卒在弘農者,因相與 閉門拒守。
進攻拔之,誅其魁首數百人。
大軍之東伐也,關中留守兵少,而前後所虜東魏士卒,皆 散在民間,乃謀爲亂。及李虎等至長安,計無所出,乃與公卿 輔魏太子出次渭北。關中大震恐,百姓相剽劫。於是沙苑所俘 軍人趙青雀、雍州民於伏德等遂反。青雀據長安子城,伏德保 咸陽,與太守慕容思慶各收降卒,以拒還師。長安大城民皆相 率拒青雀,每日接戰。魏帝留止閿鄉,遣太祖討之。長安父老 見太祖至,悲且喜曰:“不意今日復得見公!”士女鹹相賀。華 州刺史導率軍襲咸陽,斬思慶,擒伏德,南度渭與太祖會攻青 雀,破之。太傅梁景睿先以疾留長安,遂與青雀通謀,至是亦 伏誅。關中於是乃定。魏帝還長安,太祖復屯華州。 冬十一月,東魏將侯景攻陷廣州。
十二月,是雲寶襲洛陽,東魏將王元軌棄城走。都督趙剛 襲廣州,拔之。自襄、廣以西城鎮復內屬。 五年冬,大閱於華陰。
六年春,東魏將侯景出三鵶,將侵荊州,太祖遣開府李弼、 獨孤信各率騎五千出武關,景乃退還。 夏,茹茹度河至夏州,太祖召諸軍屯沙苑以備之。 七年春三月,稽胡帥、夏州刺史劉平伏據上郡叛,遣開府 於謹討平之。
冬十一月,太祖奏行十二條制,恐百官不勉於職事,又下 令申明之。
八年夏四月,大會諸軍於馬牧。 冬十月,齊神武侵汾、絳,圍玉壁。太祖出軍蒲阪,將擊 之。軍至皂莢,齊神武退。太祖度汾追之,遂遁去。 十二月,魏帝狩於華陰,大饗將士。太祖率諸將朝於行在 所。
九年春,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舉州來附,太祖帥師迎之, 令開府李遠爲前軍。至洛陽,遣開府於謹攻柏谷塢,拔之。 三月,齊神武至河北。太祖還軍瀍上以引之。齊神武果度 河,據邙山爲陣,不進者數日。太祖留輜重於瀍曲,士皆銜枚, 夜登邙山。未明,擊之,齊神武單騎爲賀拔勝所逐,僅而獲免。 太祖率右軍若干惠等大破齊神武軍,悉虜其步卒。
趙貴等五將軍居左,戰不利。齊神武軍複合,太祖又不利, 夜乃引還。既入關,屯渭上。齊神武進至陝,開府達奚武等率 軍御之,乃退。太祖以邙山之戰,諸將失律,上表請自貶。魏 帝報曰 :“公膺期作宰,義高匡合,仗鉞專征,舉無遺算。 朕所以垂拱九載,實資元輔之力,俾九服寧謐,誠賴翊贊 之功。今大寇未殄,而以諸將失律,便欲自貶,深虧體國之誠。 宜抑此謙光,恤予一人 。”於是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 冬十月,大閱於櫟陽,還屯華州。
十年夏五月,太祖入朝。
秋七月,魏帝以太祖前後所上二十四條及十二條新制,方 爲中興永式,乃命尚書蘇綽更損益之,總爲五卷,班於天下。 於是搜簡賢才,以爲牧守令長,皆依新制而遣焉。數年之間, 百姓便之。
冬十月,大閱於白水。
十一年春三月,令曰:
古之帝王所以外建諸侯內立百官者,非欲富貴其身而尊榮 之,蓋以天下至廣,非一人所能獨治,是以博訪賢才,助己爲 治。若其知賢也,則以禮命之。
其人聞命之日,則慘然曰 :“凡受人之事,任人之勞,何 捨己而從人 。”又自勉曰 :“天生俊士,所以利時。彼人主者, 欲與我爲治,安可苟辭 。”於是降心而受命。及居官也,則晝 不甘食,夜不甘寢,思所以上匡人主,下安百姓;不遑恤其私 而憂其家,故妻子或有飢寒之弊而不顧也。於是人主賜之以俸 祿,尊之以軒冕,而不以爲惠也。賢臣受之,亦不以爲德也。 位不虛加,祿不妄賜。爲人君者,誠能以此道授官,爲人臣者, 誠能以此情受位,則天下之大,可不言而治矣。昔堯、舜之爲 君,稷、契之爲臣,用此道也。及後世衰微,此道遂廢,乃以 官職爲私恩,爵祿爲榮惠。人君之命官也,親則授之,愛則任 之。人臣之受位也,可以尊身而潤屋者,則迂道而求之;損身 而利物者,則巧言而辭之。於是至公之道沒,而奸詐之萌生。 天下不治,正爲此矣。
今聖主中興,思去澆僞。諸在朝之士,當念職事之艱難, 負闕之招累,夙夜兢兢,如臨深履薄。才堪者,則審己而當之; 不堪者,則收短而避之。使天官不妄加,王爵不虛受,則淳素 之風,庶幾可反。冬十月大閱於白水,遂西狩岐陽。
十二年春,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據州反。瓜州民張保害刺史 成慶,以州應仲和。
太祖遣開府獨孤信討之。東魏遣其將侯景侵襄州,太祖遣 開府若干惠率輕騎擊之。 至穰,景遁去。
夏五月,獨孤信平涼州,擒仲和,遷其民六千餘家於長安。 瓜州都督令狐延起義誅張保,瓜州平。
七月,太祖大會諸軍於咸陽。
九月,齊神武圍玉壁,大都督韋孝寬力戰拒守,齊神武攻 圍六旬不能下,其士卒死者什二三。會齊神武有疾,燒營而退。 十三年春正月,茹茹寇高平,至於方城。是月,齊神武薨。 其子澄嗣,是爲文襄帝。與其河南大行臺侯景有隙,景不自安, 遣使請舉河南六州來附。齊文襄遣其將韓軌、厙狄乾等圍景於 潁川。 三月,太祖遣開府李弼率軍援之,軌等遁去。景請留收輯 河南,遂徙鎮豫州。
於是遣開府王思政據潁川,弼引軍還。
秋七月,侯景密圖附梁。太祖知其謀,悉追還前後所配景 將士。景懼,遂叛。
冬,太祖奉魏帝西狩於岐陽。
十四年春,魏帝詔封太祖長子毓爲寧都郡公,食邑三千戶。 初,太祖以平元顥、納孝莊帝之功,封寧都縣子,至是改縣爲 郡,而以封毓,用彰勤王之始也。
夏五月,進授太祖太師。太祖奉魏太子巡撫西境,自新平 出安定,登隴,刻石紀事。下安陽,至原州,歷北長城,大狩。 將東趣五原,至蒲川,聞魏帝不豫,遂還。既至,帝疾已愈, 於是還華州。
是歲,東魏遣其將高嶽、慕容紹宗、劉豐生等,率衆十餘 萬圍王思政於潁川。
十五年春,太祖遣大將軍趙貴帥軍至穰,兼督東南諸州兵 以援思政。高嶽起堰,引洧水以灌城,自潁川以北皆爲陂澤, 救兵不得至。
夏六月,潁川陷。初,侯景自豫州附梁,後遂度江,圍建 業。梁司州刺史柳仲禮以本朝有難,帥兵援之。梁竟陵郡守孫 暠舉郡來附,太祖使大都督符貴往鎮之。及景克建業,仲禮還 司州,率衆來寇,暠以郡叛。太祖大怒。
冬十一月,遣開府楊忠率兵與行臺僕射長孫儉討之,攻克 隨郡。忠進圍仲禮長史馬岫於安陸。
是歲,盜殺齊文襄於鄴,其弟洋討賊,擒之,仍嗣其事, 是爲文宣帝。
十六年春正月,柳仲禮率衆來援安陸,楊忠逆擊於漴頭, 大破之,擒仲禮,悉虜其衆。馬岫以城降。
三月,魏帝封太祖第二子震爲武邑公,邑二千戶。先是, 梁雍州刺史、岳陽王察與其叔父荊州刺史、湘東王繹不睦,乃 稱蕃來附,遣其世子嶚爲質。及楊忠擒仲禮,繹懼,復遣其子 方平來朝。
夏五月,齊文宣廢其主元善見而自立。
秋七月,太祖率諸軍東伐,拜章武公導爲大將軍,總督留 守諸軍事,屯涇北以鎮關中。
九月丁巳,軍出長安。時連雨,自秋及冬,諸軍馬驢多死。 遂於弘農北造橋濟河,自蒲阪還。於是河南自洛陽,河北自平 陽以東,遂入於齊矣。
十七年春三月,魏文帝崩,皇太子嗣位,太祖以冢宰總百 揆。梁邵陵王蕭綸侵安陸,大將軍楊忠討擒之。
冬十月,太祖遣大將軍王雄出子午,伐上津、魏興;大將 軍達奚武出散關,伐南鄭。
魏廢帝元年春,王雄平上津、魏興,以其地置東梁州。
夏四月,達奚武圍南鄭,月餘,梁州刺史、宜豐侯蕭循以 州降。武執循還長安。
秋八月,東梁州民叛,率衆圍州城,太祖復遣王雄討之。 侯景之克建業也,還奉梁武帝爲主。居數旬,梁武以憤恚 薨。景又立其子綱,尋而廢綱自立。歲餘,綱弟繹討景,擒之, 遣其舍人魏彥來告,仍嗣位於江陵,是爲元帝。
二年春,魏帝詔太祖去丞相大行臺,爲都督中外諸軍事。
二月,東梁州平,遷其豪帥於雍州。
三月,太祖遣大將軍、魏安公尉遲迥率衆伐梁武陵王蕭紀 於蜀。
夏四月,太祖勒銳騎三萬西踰隴,度金城河,至姑臧。吐 谷渾震懼,遣使獻其方物。
五月,蕭紀潼州刺史楊幹運以州降,引迥軍向成都。
秋七月,太祖自姑臧至於長安。
八月,克成都,劍南平。
冬十一月,尚書元烈謀作亂,事發,伏誅。
三年春正月,始作九命之典,以敘內外官爵。以第一品爲 九命,第九品爲一命。改流外品爲九秩,亦以九爲上。又改置 州郡及縣:改東雍爲華州,北雍爲宜州,南雍爲蔡州,華州爲 同州,北華爲鄜州,東秦爲隴州,南秦爲成州,北秦爲交州, 東荊爲淮州,南荊爲昌州,東夏爲延州,南夏爲長州,東梁爲 金州,南梁爲隆州,北梁爲靜州,陽都爲汾州,南汾爲勳州, 汾州爲丹州,南豳爲寧州,南岐爲鳳州,南洛爲上州,南廣爲 淯州,南襄爲湖州,西涼爲甘州,西郢爲鴻州,西益爲利州, 東巴爲集州,北應爲輔州,恆州爲均州,沙州爲深州,寧州爲 麓州,義州爲巖州,新州爲溫州,江州爲沔州,西安爲鹽州, 安州爲始州,幷州爲隨州,肆州爲塘州,冀州爲順州,淮州爲 純州,揚州爲潁州,司州爲憲州,南平爲升州,南郢爲歸州, 青州爲眉州。凡改州四十六,置州一,改郡一百六,改縣二百 三十。 自元烈誅,魏帝有怨言。魏淮安王育、廣平王贊等垂泣諫 之,帝不聽。於是太祖與公卿定議,廢帝,尊立齊王廓,是爲 恭帝。 魏恭帝元年夏四月,帝大饗羣臣。魏史柳虯執簡書於朝曰: “廢帝,文皇帝之嗣子。年七歲,文皇帝託於安定公曰 :“是 子才,由於公,不才,亦由於公,宜勉之 。”公既受茲重寄, 居元輔之任,又納女爲皇后,遂不能訓誨有成,致令廢黜,負 文皇帝付屬之意,此咎非安定公而誰?”太祖乃令太常盧辯作 誥諭公卿曰 :“嗚呼!我羣后暨衆士,維文皇帝以襁褓之嗣託 於予,訓之誨之,庶厥有成。
而予罔能革變厥心,庸暨乎廢,墜我文皇帝之志。嗚呼! 茲咎予其焉避。予實知之,矧爾衆人之心哉。惟予之顏,豈惟 今厚,將恐來世以予爲口實 。”乙亥,詔封太祖子邕爲輔城公, 憲爲安城公,邑各二千戶。茹茹乙旃達官寇廣武。
五月,遣柱國趙貴追擊之,斬首數千級,收其輜重而還。
秋七月,太祖西狩至於原州。
梁元帝遣使請據舊圖以定疆界,又連結於齊,言辭悖慢。 太祖曰:“古人有言“天之所棄,誰能興之”,其蕭繹之謂乎。” 冬十月壬戌,遣柱國於謹、中山公護、大將軍楊忠、韋孝 寬等步騎五萬討之。
十一月癸未,師濟於漢。中山公護與楊忠率銳騎先屯其城 下,據江津以備其逸。丙申,謹至江陵,列營圍守。辛亥,進 攻城,其日克之。擒梁元帝,殺之,並虜其百官及士民以歸。 沒爲奴婢者十餘萬,其免者二百餘家。立蕭察爲梁主,居江陵, 爲魏附庸。梁將王僧辯、陳霸先於丹陽立梁元帝第九子方智爲 主。
魏氏之初,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後多絕滅。至是, 以諸將功高者爲三十六國後,次功者爲九十九姓後,所統軍人, 亦改從其姓。
二年,梁廣州刺史王琳寇邊。冬十一月,遣大將軍豆盧寧 帥師討之。
三年春正月丁丑,初行周禮,建六官。以太祖爲太師、大 冢宰,柱國李弼爲太傅,大司徒趙貴爲太保,大宗伯獨孤信爲 大司馬,於謹爲大司寇,侯莫陳崇爲大司空。初,太祖以漢魏 官繁,思革前弊。大統中,乃命蘇綽、盧辯依周制改創其事, 尋亦置六卿官,然爲撰次未成,衆務猶歸臺閣。至是始畢,乃 命行之。
夏四月,太祖北巡狩。
秋七月,度北河。王琳遣使來附,以琳爲大將軍、長沙郡 公。魏帝封太祖子直爲秦郡公,招爲正平公,邑各一千戶。 九月,太祖有疾,還至雲陽,命中山公護受遺輔嗣子。
冬十月乙亥,崩於雲陽宮,還長安發喪。時年五十二。甲 申,葬於成陵,諡曰文公。孝閔帝受禪,追尊爲文王,廟曰太 祖。武成元年,追尊爲文皇帝。
太祖知人善任使,從諫如流,崇尚儒術,明達政事,恩信 被物,能駕馭英豪,一見之者,鹹思用命。沙苑所獲囚俘,釋 而用之,河橋之役,率以擊戰,皆得其死力。諸將出徵,授以 方略,無不制勝。性好樸素,不尚虛飾,恆以反風俗,復古始 爲心。 史臣曰:水歷將終,羣兇放命,或威權震主,或釁逆滔天。 鹹謂大寶可以力征,神物可以求得,莫不窺窬九鼎,睥睨兩宮, 而誅夷繼及,亡不旋踵。是知巨君篡盜,終成建武之資;仲潁 兇殘,實啓當塗之業。天命有底,庸可滔乎。
太祖田無一成,衆無一旅,驅馳戎馬之際,躡足行伍之間。 屬與能之時,應啓聖之運,鳩集義勇,糾合同盟,一舉而殄仇 讎,再駕而匡帝室。於是內詢帷幄,外仗材雄,推至誠以待人, 弘大順以訓物。高氏籍甲兵之衆,恃戎馬之強,屢入近畿,志 圖吞噬。及英謀電發,神旆風馳,弘農建城濮之勳,沙苑有昆 陽之捷。
取威定霸,以弱爲強。紹元宗之衰緒,創隆周之景命。南 清江漢,西舉巴蜀,北控沙漠,東據伊瀍。乃擯落魏晉,憲章 古昔,修六官之廢典,成一代之鴻規。德刑並用,勳賢兼敘, 遠安邇悅,俗阜民和。億兆之望有歸,揖讓之期允集。功業若 此,人臣以終。盛矣哉!非夫雄略冠時,英姿不世,天與神授, 緯武經文者,孰能與於此乎。昔者,漢獻蒙塵,曹公成夾輔之 業;晉安播蕩,宋武建匡合之勳。
校德論功,綽有餘裕。
至於渚宮制勝,闔城孥戮;茹茹歸命,盡種誅夷:雖事出 於權道,而用乖於德教。周祚之不永,或此之由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