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

《大唐西域記》,地理史籍,又稱《西域記》,12卷。玄奘述,辯機撰文。本書系玄奘奉唐太宗敕命而著,貞觀二十年(646)成書。書中綜敘了貞觀元年(一說貞觀三年)至貞觀十九年玄奘西行之見聞。記述了玄奘所親歷110個及得之傳聞的28個城邦、地區、國家之概況,有疆域、氣候、山川、風土、人情、語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等。爲研究中古時期中亞、南亞諸國的歷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貴資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學、佛教遺蹟的重要文獻。

卷十二 二十二國

○漕矩吒國


漕矩吒國周七千餘里。國大都城號鶴悉那,週三十餘里,或都鶴薩羅城,城週三十餘里,並堅峻險固也。山川隱軫,疇壟爽塏。谷稼時播,宿麥滋豐。草木扶疏,花果茂盛,宜鬱金香,出興瞿草,草生羅摩印度川。鶴薩羅城中踊泉流派,國人利之,以溉田也。氣序寒烈,霜雪繁多。人性輕躁,情多詭詐。好學藝,多伎術,聰而不明,日誦數萬言。文字言辭,異於諸國。多飾虛談,少成事實。雖祀百神,敬崇三寶。伽藍數百所,僧徒萬餘人,並皆習學大乘法教。今王淳信,累葉承統,務興勝福,敏而好學。無憂王所建窣堵波十餘所。


一、崇奉〈禾芻〉那天


天祠數十,異道雜居,計多外道,其徒極盛,宗事〈禾芻〉(鋤句反,下同。)那天。其天神昔自迦畢試國阿路猱山徙居此國南界〈禾芻〉那呬羅山中,作威作福,爲暴作惡。信求者遂願,輕蔑者遭殃,故遠近宗仰,上下祗懼。鄰國異俗君臣僚庶,每歲喜辰不期而會,或齎金銀奇寶,或以牛馬馴畜,競興貢奉,俱伸誠素。所以金銀布地,羊馬滿谷,無敢覬覦,唯修施奉。宗事外道,克心苦行,天神授其咒術,外道遵行多效,治療疾病,頗蒙痊癒。


從此北行五百餘里,至弗慄恃薩儻那國。


○弗慄恃薩儻那國


弗慄恃薩儻那國東西二千餘里,南北千餘里。國大都城號護苾那,週二十餘里。土宜風俗,同漕矩吒國,語言有異。氣序勁寒,人性獷烈。王,突闕種也,深信三寶,尚學遵德。


婆羅犀那大嶺


從此國東北,逾山涉川,越迦畢試國邊城小邑,凡數十所,至大雪山婆羅犀那大嶺。嶺極崇峻,危隥〈危支〉傾,蹊徑盤迂,巖岫回互。或入深谷,或上高崖,盛夏合凍,鑿冰而度。行經三日,方至嶺上。寒風悽烈,積雪彌谷,行旅經涉,莫能佇足。飛隼翱翔,不能越度,足趾步履,然後翻飛。下望諸山,若觀培塿。贍部洲中,斯嶺特高。其巔無樹,惟多石峯,攢立叢倚,森然若林。


又三日行,方得下嶺,至安呾羅縛國。


○安呾羅縛國


安呾羅縛國,睹貨邏國故地也,週三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十四五里。無大君長,役屬突闕。山阜連屬,川田隘狹。氣序寒烈,風雷悽勁。豐稼穡,宜花果。人性獷暴,俗無綱紀,不知罪福,不尚習學,唯修神祠,少信佛法。伽藍三所,僧徒數十,然皆遵習大衆部法。有一窣堵波,無憂王建也。


從此西北,入谷逾嶺,度諸小城,行四百餘里,至闊悉多國。


○闊悉多國


闊悉多國,睹貨邏國故地也,周減千里。國大都城周十餘里。無大君長,役屬突厥。山多川狹,風而且寒。谷稼豐,花果盛。人性獷暴,俗無法度。伽藍三所,僧徒鮮少。


從此西北,逾山越谷,度諸城邑,行三百餘里,至活國。


○活國


活國,睹貨邏國故地也,週二千餘里。國大都城週二十餘里。無別君長,役屬突厥。土地平坦,谷稼時播,草木榮茂,花果具繁。氣序和暢,風俗淳質。人性躁烈,衣服氈褐。多信三寶,少事諸神。伽藍十餘所,僧徒數百人,大小二乘兼功綜習。其王突厥也,管鐵門已南諸小國,遷徙鳥居,不常其邑。


蔥嶺


從此東入蔥嶺。蔥嶺者,據贍部洲中,南接大雪山,北至熱海、千泉,西至活國,東至烏鎩國,東西南北各數千裏。崖嶺數百重,幽谷險峻,恆積水雪,寒風勁烈。多出蔥,故謂蔥嶺,又以山崖蔥翠,遂以名焉。


東行百餘里,至瞢健國。


○瞢健國


瞢健國,睹貨邏國故地也,週四百餘里。國大都城周十五六裏。土宜風俗,大同活國。無大君長,役屬突厥。


北至阿利尼國。


○阿利尼國


阿利尼國,睹貨邏國故地也,帶縛芻河兩岸,週三百餘里。國大都城周十四五里。土宜風俗,大同活國。


東至曷邏胡國。


○曷邏胡國


曷邏胡國,睹貨邏國故地也,北臨縛芻河,週二百餘里。國大都城周十四五里。土宜風俗,大同活國。


從瞢健國東逾峻嶺,越洞谷,歷數川城,行三百餘里,至訖慄瑟摩國。


○訖慄瑟摩國


訖慄瑟摩國,睹貨邏國故地也,東西千餘里,南北三百餘里。國大都城周十五六裏。土宜風俗,大同瞢健國,但其人性暴,愚惡有異。


北至鉢利曷國。


○鉢利曷國


鉢利曷國,睹貨邏國故地也,東西百餘里,南北三百餘里。國大都城週二十餘里。土宜風俗,大同訖慄瑟摩國。


從訖慄瑟摩國,逾山越川,行三百餘里,至呬摩呾羅國。


○呬摩呾羅國


呬摩呾羅國,睹貨邏國故地也,週三千餘里。山川邐迤,土地沃壤,宜谷稼,多宿麥,百卉滋茂,衆果具繁。氣序寒烈,人性暴急,不識罪福,形貌鄙陋。舉措威儀,衣氈皮褐,頗同突厥。其婦人首冠木角,高三尺餘,前有兩岐,表夫父母。上岐表父,下岐表母,隨先喪亡,除去一岐。舅姑俱歿,角冠全棄。其先強國,王,釋種也,蔥嶺之西,多見臣伏。境鄰突厥,遂染其俗。又爲侵掠,自過其境,故此國人流離異域,數十堅城,各別立主。穹廬毳帳,遷徙往來。西接訖慄瑟摩國。


東谷行二百餘里,至鉢鐸創那國。


○鉢鐸創那國


鉢鐸創那國,睹貨邏國故地也,週二千餘里。國大都城據山崖上,週六七裏。山川邐迤,沙石瀰漫。土宜菽麥,多蒲萄、胡桃、梨、奈等果。氣序寒烈,人性剛猛,俗無禮法,不知學藝。其貌鄙陋,多衣氈褐。伽藍三四所,僧徒寡少。王性淳質,深信三寶。


從此東南,山谷中行二百餘里,至淫薄健國。


○淫薄健國


淫薄健國,睹貨邏國故地也,周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十餘里。山嶺連屬,川田隘狹。土地所產、氣序所宜、人性之差,同鉢鐸創那,但言語少異。王性苛暴,不明善惡。


從此東南,逾嶺越谷,峽路危險,行三百餘里,至屈(居勿反。)浪拿國。


○屈浪拿國


屈浪拿國,睹貨邏國故地也,週二千餘里。土地山川,氣序時候,同淫薄健國。俗無法度,人性鄙暴,多不營福,少信佛法。其貌醜弊,多服氈褐。有山岩,中多出金精,琢析其石,然後得之。伽藍既少,僧徒亦寡。其王淳質,敬崇三寶。


從此東北,登山入谷,途路艱險,行五百餘里,至達摩悉鐵帝國。(亦名鎮侃,又謂護蜜。)


○達摩悉鐵帝國


達摩悉鐵帝國在兩山間,睹貨邏國故地也,東西千五六百里,南北廣四五里,狹則不逾一里。臨縛芻河,盤紆曲折,堆阜高下,沙石流漫,寒風悽烈。唯植麥豆,少樹林,乏花果。多出善馬,馬形雖小,而耐馳涉。俗無禮義,人性獷暴。形貌鄙陋,衣服氈褐。眼多碧綠,異於諸國。伽藍十餘所、僧徒寡少。


一、昏馱多城伽藍


昏馱多城,國之都也。中有伽藍,此國先王之所建立,疏崖奠谷,式建堂宇。此國之先,未被佛教,但事邪神,數百年前,肇弘法化。初,此國王愛子嬰疾,徒究醫術,有加無瘳。王乃躬往天祠,禮請求救。時彼祠主爲神下語:“必當痊復,良無他慮。”王聞喜慰,回駕而歸。路逢沙門,容止可觀,駭其形服,問所從至。此沙門者,已證聖果,欲弘佛法,故此儀形。而報王曰:“我,如來弟子,所謂苾芻也。”王既憂心,即先問曰:“我子嬰疾,生死未分。”沙門曰:“王先靈可起,愛子難濟。”王曰:“天神謂其不死,沙門言其當終,詭俗之人,言何可信?”遲至宮中,愛子已死。匿不發喪,更問神主,猶曰:“不死,疹疾當瘳。”王便發怒,縛神主而數曰:“汝曹羣居長惡,妄行威福。我子已死,尚雲當瘳,此而謬惑,孰不可忍?宜戮神主,殄滅靈廟。”於是殺神主,除神像,投縛芻河。回駕而還,又遇沙門。見而敬悅,稽首謝曰:“曩無明導,佇足邪途,澆弊雖久,沿革在茲。願能垂顧,降臨居室。”沙門受請,隨至中宮。葬子既已,謂沙門曰:“人世糾紛,生死流轉,我子嬰疾,問其去留,神而妄言,當必痊差。先承指告,果無虛說。斯則其法可奉,惟垂哀愍,導此迷徒。”遂請沙門揆度伽藍,依其規矩,而便建立。自爾之後,佛教方隆。故伽藍中精舍,爲羅漢建也。


伽藍大精舍中有石佛像,像上懸金銅圓蓋,衆寶莊嚴。人有旋繞,蓋亦隨轉,人止蓋止,莫測靈鑑。聞諸耆舊曰:“或雲聖人願力所持,或謂機關祕術所致。觀其堂宇,石壁堅峻。考厥衆議,莫知實錄。


逾此國大山北,至屍棄尼國。


○屍棄尼國


屍棄尼國週二千餘里,國大都城週五六裏。山川連屬,沙石遍野。多宿麥,少谷稼,林樹稀疏,花果寡少。氣序寒烈,風俗獷勇,忍於殺戮,務於盜竊,不知禮義,不識善惡,迷未來禍福,懼現世災殃。形貌鄙陋,皮褐爲服。文字同睹貨邏國,語言有異。


越達摩悉鐵帝國大山之南,至商彌國。


○商彌國


商彌國週二千五六百里。山川相間,堆阜高下。谷稼備植,菽麥彌豐,多蒲萄。出雌黃,鑿崖析石,然後得之。山神暴惡,屢爲災害,祀祭後入,平吉往來。若不祈禱,風雹奮發。氣序寒,風俗急。人性淳質,俗無禮義,智謀寡狹,伎能淺薄。文字同睹貨邏國,語言別異。多衣氈褐。其王釋種也,崇重佛法,國人從化,莫不淳信。伽藍二所,僧徒寡少。


波謎羅川


國境東北,逾山越谷,經危履險,行七百餘里,至波謎羅川。東西千餘里,南北百餘里,狹隘之處不逾十里。據兩雪山間,故寒風悽勁,春夏飛雪,晝夜飄風。地鹼滷,多礫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絕無人止。


波謎羅川中有大龍池,東西三百餘里,南北五十餘里,據大蔥嶺內,當贍部洲中,其地最高也。水乃澄清皎鏡,莫測其深,色帶青黑,味甚甘美。潛居則鮫、螭、魚、龍、黿、鼉、龜、鱉,浮游乃鴛鴦、鴻雁、駕鵝、鷫、鴇。諸鳥大卵,遺荒野,或草澤間,或沙渚上。池西派一大流,西至達摩悉鐵帝國東界,與縛芻河合而西流,故此已右,水皆西流。池東派一大流,東北至佉沙國西界,與徙多河合而東流,故此已左,水皆東流。


波謎羅川南,越山有鉢露羅國,多金銀,金色如火。


自此川中東南,登山履險,路無人裏,唯多冰雪。行五百餘里,至朅盤陁國。


○朅盤陁國


朅盤陁國週二千餘里,國大都城基大石嶺,背徒多河,週二十餘里。山嶺連屬,川原隘狹。谷稼儉少,菽麥豐多,林樹稀,花果少。原隰丘墟,城邑空曠。俗無禮議,人寡學藝,性既獷暴,力亦驍勇。容貌醜弊,衣服氈褐。文字語言,大同佉沙國。然知淳信,敬崇佛法。伽藍十餘所,僧徒五百餘人,習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


一、建國傳說


今王淳質,敬重三寶,儀容閒雅,篤志好學。建國以來,多歷年所。其自稱雲是至那提婆瞿呾羅。(唐言漢日天種。)此國之先,蔥嶺中荒川也。昔波利剌斯國王娶婦漢土,迎歸至此。時屬兵亂,東西路絕,遂以王女置於孤峯,極危峻,梯崖而上,下設周衛,警晝巡夜。時經三月,寇賊方靜,欲趨歸路,女已有娠。使臣惶懼,謂徒屬曰:“王命迎婦,屬斯寇亂,野次荒川,朝不謀夕。吾王德感,妖氣已靜。今將歸國,王婦有娠。顧此爲憂,不知死地。宜推首惡,或以後誅。”訊問喧譁,莫究其實。時彼待兒謂使臣曰:“勿相尤也,乃神會耳。每日正中,有一丈夫從日輪中乘馬會此。”使臣曰:“若然者,何以雪罪?歸必見誅,留亦來討,進退若是,何所宜行?”僉曰:“斯事不細,誰就深誅?待罪境外,且推旦夕。”於是即石峯上築宮起館,週三百餘步。環宮築城,立女爲主,建官垂憲。至期產男,容貌妍麗。母攝政事,子稱尊號。飛行虛空,控馭風雲,威德遐被,聲教遠洽,鄰域異國,莫不稱臣。其王壽終,葬在此城東南百餘里大山岩石室中。其屍幹臘,今猶不壞,狀羸瘠人,儼然如睡,時易衣服,恆置香花。子孫奕世,以迄於今。以其先祖之世,母則漢土之人,父乃日天之種,故其自稱漢日天種。然其王族,貌同中國,首飾方冠,身衣胡服。後嗣陵夷,見迫強國。


二、童受伽藍


無憂王命世,即其宮中建窣堵波。其王於後遷居宮東北隅,以其故宮爲尊者童受論師建僧伽藍。臺閣高廣,佛像威嚴。尊者,呾叉始羅國人也,幼而穎悟,早離俗塵,遊心典籍,棲神玄旨,日誦三萬二千言,兼書三萬二千字。故能學冠時彥,名高當世,立正法,摧邪見,高論清舉,無難不酬,五印度國鹹見推高。其所制論凡數十部,並盛宣行,莫不玩習,即經部本師也。當此之時,東有馬鳴,南有提婆,西有龍猛,北有童受,號爲四日照世。故此國王聞尊者盛德,興兵動衆,伐呾叉始羅國,脅而得之,建此伽藍,式昭瞻仰。


三、二石室入定羅漢


城東南行三百餘里,至大石崖,有二石室,各一羅漢於中入滅盡定。端然而坐,難以動搖,形若羸人,膚骸不朽,已經七百餘歲。其鬚髮恆長,故衆僧年別爲剃髮易衣。


四、奔穰舍羅


大崖東北,逾嶺履險,行二百餘里,至奔(逋論反。)穰舍羅。(唐言福舍。)蔥嶺東岡,四山之中,地方百餘頃,正中墊下。冬夏積雪,風寒飄勁。疇壠舄鹵,稼穡不滋,既無林樹,唯有細草。時雖暑熱,而多風雪,人徒才入,雲霧已興。商旅往來,苦斯艱險。聞諸耆舊曰:“昔有賈客,其徒萬餘,橐駝數千,齎貨逐利,遭風遇雪,人畜俱喪。時朅盤陁國有大羅漢,遙觀見之,愍其危厄,欲運神通,拯斯淪溺。適來至此,商人已喪。於是收諸珍寶,集其所有,構立館舍,儲積資財,買地鄰國,鬻戶邊城,以賑往來。故今行人商旅,鹹蒙周給。


從此東下蔥嶺東岡,登危嶺,越洞谷,溪徑險阻,風雪相繼,行八百餘里,出蔥嶺,至烏鎩國。


○烏鎩國


烏鎩國周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十餘里,南臨徙多河。地土沃壤,稼穡殷盛,林樹鬱茂,花果具繁。多出雜玉,則有白玉、黳玉、青玉。氣序和,風雨順。俗寡禮義,人性剛獷,多詭詐,少廉恥。文字、語言少同伎佉沙國。容貌醜弊,衣服皮褐。然能崇信,敬奉佛法。伽藍十餘所,僧徒減千人,習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自數百年王族絕嗣,無別君長,役屬朅盤陁國。


一、羅漢出定神變傳說


城西二百餘里至大山,山氣巃嵸,觸石興雲,崖隒崢嶸,將崩未墜。其巔窣堵波,鬱然奇制也。聞諸土俗曰:數百年前,山崖崩圮,中有苾芻,瞑目而坐,軀量偉大,形容枯槁,鬚髮下垂,被肩蒙面。有田獵者見已白王,王躬觀禮。都人士子,不召而至,焚香散花,競修供養。王曰:“斯何人哉?若此偉也!”有苾芻對曰:“此鬚髮垂長而被服袈裟,乃入滅心定阿羅漢也。夫入滅心定者,先有期限,或言聞犍椎聲,或言待日光照,有茲警察,便從定起。若無警察,寂然不動,定力持身,遂無壞滅。段食之體,出定便謝。宜以酥油灌注,令得滋潤,然後鼓擊,警悟定心。”王曰:“俞乎!”乃擊犍椎。其聲才振,而此羅漢豁然高視,久之,乃曰:“爾輩何人?形容卑小,被服袈裟?”對曰:“我苾芻也。”曰:“然,我師迦葉波如來今何所在?”對曰:“入大涅槃,其來已久。”聞而閉目,悵若有懷,尋重問曰:“釋迦如來出興世耶?”對曰:“誕靈導世,已從寂滅。”聞復俯首,久之乃起,升虛空,現神變,化火焚身,遺骸墜地。王收其骨,起窣堵波。


從此北行,山磧曠野五百餘里,至佉沙國。(舊謂疏勒者,乃稱其城號也。正音宜云室利訖慄多底。疏勒之言,猶爲訛也。)


○佉沙國


佉沙國週五千餘里,多沙磧,少壤土。稼穡殷盛,花果繁茂。出細氈褐,工織細氈氍毹。氣候和暢,風雨順序。人性獷暴,俗多詭詐,禮義輕薄,學藝膚淺。其俗生子,押頭匾〈匚虒〉,容貌粗鄙,文身綠睛。而其文字,取則印度,雖有刪訛,頗存體勢。語言辭調,異於諸國。淳信佛法,勤營福利。伽藍數百所,僧徒萬餘人,習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不究其理,多諷其文,故誦通三藏及《毗婆沙》者多矣。


從此東南行五百餘里,濟徙多河,逾大沙嶺,至斫句迦國。(舊曰沮渠。)


○斫句迦國


斫句迦國周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十餘里,堅峻險固,編戶殷盛。山阜連屬,礫石瀰漫。臨帶兩河,頗以耕植,蒲萄、梨、柰其果寔繁。時風寒,人躁暴。俗唯詭詐,公行劫盜。文字同瞿薩旦那國,言語有異。禮義輕薄,學藝淺近。淳信三寶,好樂福利。伽藍數十,毀壞已多,僧徒百餘人,習學大乘教。


國南境有大山,崖嶺嵯峨,峯巒重疊,草木凌寒,春秋一貫,谿澗浚瀨,飛流四注,崖龕石室,棋佈巖林。印度果人,多運神通,輕舉遠遊,棲止於此。諸阿羅漢寂滅者衆,以故多有窣堵波也,今猶現有三阿羅漢居巖穴中,入滅心定,形若羸人,鬚髮恆長,故諸沙門時往爲剃。而此國中大乘經典部數尤多,佛法至處,莫斯爲盛也。十萬頌爲部者,凡有十數。自茲已降,其流寔廣。


從此而東,逾嶺越谷,行八百餘里,至瞿薩旦那國。


(唐言地乳,即其俗之雅言也。俗語謂之漢那國,匈奴謂之於遁,諸胡謂之豁旦,印度謂之屈丹。舊曰于闐,訛也。)


○瞿薩旦那國


瞿薩旦那國週四千餘里,沙磧太半,壤土隘狹。宜谷稼,多衆果。出氍毹細氈,工紡績絁,又產白玉、黳玉。氣序和暢,飄風飛埃。俗知禮義,人性溫恭。好學典藝,博達伎能。衆庶富樂,編戶安業。國尚樂音,人好歌舞。少服毛褐氈裘,多衣絁白氎。儀形有體,風則有紀。文字憲章,聿遵印度,微改體勢,粗有沿革。語異諸國,崇尚佛法。伽藍百有餘所,僧徒五千餘人,並多習學大乘法教。


一、建國傳說


王甚驍武,敬重佛法,自雲毗沙門天之祚胤也。昔者,此國虛曠無人,毗沙門天子此棲止。無憂王太子在呾叉始羅國被抉目,已無憂王怒譴輔佐,遷其豪族,出雪山北,居荒谷間。遷人逐牧,至此西界,推舉酋豪,尊立爲王。當是時也,東土帝子蒙譴流徙,居此東界,羣下勸進,又自稱王。歲月已積,風教不通。各因田獵,遇會荒澤,便問宗緒,因而爭長。忿形辭語,便欲交兵。或有諫曰:“今可遽乎?因獵決戰,未盡兵鋒。宜歸治兵,期而後集。”


於是回駕而返,各歸其國,校習戎馬,督勵士卒。至期兵會,旗鼓相望。旦日合戰,西主不利,因而逐北,遂斬其首。東主乘勝,撫集亡國。遷都中地,方建城郭,憂其無土,恐難成功,宣告遠近,誰識地理。時有塗炭外道,負大瓠,盛滿水而自進曰:“我知地理。”遂以其水屈曲遺流,週而復始,因即疾驅,忽而不見。依彼水跡,峙其基堵,遂得興工,即斯國治,今王所都於此城也。城非崇峻,攻擊難克,自古已來,未能有勝。


其王遷都作邑,建國安人,功績已成,齒耋雲暮,未有胤嗣,恐絕宗緒。乃往毗沙門天神所,祈禱請嗣。神像額上,剖出嬰孩,捧以回駕,國人稱慶。既不飲乳,恐其不壽,錄詣神祠,重請育養。神前之地忽然隆起,其狀如乳,神童飲吮,遂至成立。智勇光前,風教遐被,遂營神祠,宗先祖也。自茲已降,奕世相承,傳國君臨,不失其緒。故今神廟多諸珍寶,拜祠享祭,無替於時。地乳所育,因爲國號。


二、毗盧折那伽藍


王城南十餘里有大伽藍,此國先王爲毗盧折那(唐言遍照。)阿羅漢建也。昔者,此國佛法未被,而阿羅漢自迦溼彌羅國至此林中,宴坐習定。時有見者,駭其容服,具以其狀上白於王。王遂躬往,觀其容止,曰:“爾何人乎,獨在幽林?”羅漢曰:“我,如來弟子,閒居習定。王宜樹福,弘贊佛教,建伽藍,召僧衆。”王曰:“如來者,有何德,有何神,而汝鳥棲,勤苦奉教?”曰:“如來慈愍四生,誘導三界,或顯或隱,示生示滅。遵其法者,出離生死,迷其教者,羈纏愛網。”王曰:“誠如所說,事高言議。既雲大聖,爲我現形。若得瞻仰,當爲建立,罄心歸信,弘揚教法。”羅漢曰:“王建伽藍,功成感應。”王苟從其請,建僧伽藍,遠近鹹集,法會稱慶,而未有犍椎扣擊召集。王謂羅漢曰:“伽藍已成,佛在何所?”羅漢曰:“王當至誠,聖鑑不遠。”王遂禮請,忽見空中佛像下降,授王揵椎,因即誠信,弘揚佛教。


三、瞿室飠夌伽山


王城西南二十餘里,有瞿室飠夌伽山。(唐言牛角。)山峯兩起,巖隒四絕。於崖谷間建一伽藍,其中佛像時燭光明。昔如來曾至此處,爲諸天人略說法要,懸記此地當建國土,敬崇遺法,遵習大乘。


牛角山岩有大石室,中有阿羅漢,入滅心定,待慈氏佛,數百年間,供養無替。近者崖崩,掩塞門徑。國王興兵欲除崩石,即黑峯羣飛,毒螫人衆,以故至今石門不開。


四、地迦婆縛那伽藍


王城西南十餘里,有地迦婆縛那伽藍。中有夾紵立佛像,本從屈支國而來至止。昔此國中有臣被譴,寓居屈支,恆禮此像。後蒙還國,傾心遙敬,夜分之後,像忽自至,其人舍宅,建此伽藍。


五、勃伽夷城


王城西行三百餘里,至勃伽夷城。中有佛坐像,高七尺餘,相好允備,威肅嶷然,首戴寶冠,光明對照。聞諸土俗曰:本在迦溼彌羅國,請移至此。昔有羅漢,其沙彌弟子臨命終時,求酢米餅。羅漢以天眼觀,見瞿薩旦那國有此味焉,運神通力,至此求獲。沙彌啖已,願生其國。果遂宿心,得爲王子。既嗣位已,威攝遐邇,遂逾雪山,伐迦溼彌羅國。迦溼彌羅國王整集戎馬,欲御邊冠。時阿羅漢諫王:“勿鬥兵也,我能退之。”尋爲瞿薩旦那王說諸法要。王初未信,尚欲興兵。羅漢遂取此王先身沙彌時衣,而以示之。王既見衣,得宿命智,與迦溼彌羅王謝咎交歡,釋兵而返,奉迎沙彌時所供養佛像,隨軍禮請。像至此地,不可轉移,環建伽藍,式招僧侶,舍寶冠置像頂。今所冠者,即先王所施也。


六、鼠壤墳傳說


王城西百五六十里,大沙磧正路中,有堆阜,並鼠壤墳也。聞之土俗曰:此沙磧中,鼠大如蝟,其毛則金銀異色,爲其羣之酋長,每出穴遊止,則羣鼠爲從。昔者,匈奴率數十萬衆,冠略邊城,至鼠墳側屯軍,時瞿薩旦那王率數萬兵,恐力不敵,素知磧中鼠奇,而未神也。洎乎冠至,無所求救,君臣震恐,莫知圖計,苟復設祭,焚香請鼠,冀其有靈,少加軍力。其夜瞿薩旦那王夢見大鼠曰:“敬欲相助,願早治兵。旦日合戰,必當克勝。”瞿薩旦那王知有靈祐,遂整戎馬,申令將士,未明而行,長驅掩襲。匈奴之聞也,莫不懼焉,方欲駕乘被鎧,而諸馬鞍、人服、弓弦、甲縺,凡厥帶系,鼠皆齧斷。兵寇既臨,面縛受戮。於是殺其將,虜其兵,匈奴震懾,以爲神靈所祐也。瞿薩旦那王感鼠厚恩,建祠設祭,奕世遵敬,特深珍異。故上自君王,下至黎庶,鹹修祀祭,以求福祐。行次其穴,下乘而趨,拜以致敬,祭以祈福。或衣服弓矢,或香花餚膳,亦既輸誠,多蒙福利。若無享祭,則逢災變。


七、沙摩若僧伽藍


王城西五六裏,有娑摩若僧伽藍。中有窣堵波,高百餘尺,甚多靈瑞,時燭神光。昔有羅漢自遠方來,止此林中,以神通力,放大光明。時王夜在重閣,遙見林中光明照曜,於是歷問,僉曰:“有一沙門自遠而至,宴坐林中,示現神通。”王遂命駕,躬注觀察。既睹明賢,心乃祗敬,欽風不已,請至中宮。沙門曰:“物有所宜,志有所在。幽林藪澤,情之所賞,嵩堂邃宇,非我攸聞。”王益敬仰,深加宗重,爲建伽藍,起窣堵波。沙門受請,遂止其中。頃之,王感獲舍利數百粒,甚慶悅,竊自唸曰:“舍利來應,何其晚歟?早得置之窣堵波下,豈非勝蹟?”尋詣伽藍,具白沙門。羅漢曰:“王無憂也,今爲跡?”尋詣伽藍,具白沙門。羅漢曰:“王無憂也,今爲置之。宜以金銀銅鐵大石函等,以次周盛。”王命匠人,不日功畢,載諸寶輿,送至伽藍。是時也,王宮導從、庶僚凡百,觀送舍利者,動以萬計。羅漢乃以右手舉窣堵波,置諸掌中,謂王曰:“可以藏下也。”遂坎地安函,其功斯畢,於是下窣堵波,無所傾損。觀睹之徒,嘆未曾有,信佛之心彌篤,敬法之志斯堅。王謂羣官曰:“我嘗聞佛力難思,神通難究。或分身百億,或應跡人天。舉世界於掌內,衆生無動靜之想,演法性於常音,衆生有隨類之悟。斯則神力不共,智慧絕言。其靈已隱,其教猶傳。餐和飲澤,味道欽風,尚獲斯靈,深賴其福。勉哉凡百,宜深崇敬,佛法函深,於是明矣。”


八、麻射僧伽藍及蠶種之傳入


王城東南五六裏,有麻射僧伽藍,此國先王妃所立也。昔者,在國未知桑蠶,聞東國有之,命使以求。時東國君祕而不賜,嚴敕關防,無令桑蠶種出也。瞿薩旦那王乃卑辭下禮,求婚東國。國君有懷遠之志,遂允其請。瞿薩旦那王命使迎婦,而誡曰:“爾致辭東國君女,我國素無絲綿桑蠶之種,可以持來,自爲裳服。”女聞其言,密求其種,以桑蠶之子置帽絮中,既至關防,主者遍索。唯王女帽不敢以檢。遂入瞿薩旦那國,止麻射伽藍故地,方備儀禮,奉迎入宮,以桑蠶種留於此地。陽春告始,乃植其桑,蠶月既臨,復事採養。初至也,尚以雜葉飼之,自時厥後,桑樹連蔭。王妃乃刻石爲制,不令傷殺,蠶蛾飛盡,乃得治繭,敢有犯違,明神不祐。遂爲先蠶建此伽藍。數株枯桑,雲是本種之樹也。故今此國有蠶不殺,竊有取絲者,來年輒不宜蠶。


九、龍鼓傳說


城東南百餘里有大河,西北流,國人利之,以用溉田。其後斷流,王深怪異。於是命駕問羅漢僧曰:“大河之水,國人取給,今忽斷流,其咎安在?爲政有不平,德有不洽乎?不然,垂譴何重也?”羅漢曰:“大王治國,政化清和。河水斷流,龍所爲耳。宜速祠求,當復昔利。”王因回駕,祠祭河龍。忽有一女凌波而至,曰:“我夫早喪,主命無從。所以河水絕流,農人失利。王於國內選一貴臣,配我爲夫,水流如昔。”王曰:“敬聞,任所欲耳。”龍遂目悅國之大臣。王既回駕,謂羣下曰:“大臣者,國之重鎮;農務者,人之命食。國失鎮則危,人絕食則死。危、死之事,何所宜行?”大臣越席,跪而對曰:“久已虛薄,謬當重任。常思報國,未遇其時。今而預選,敢塞深責。苟利萬姓,何吝一臣?臣者國之佐,人者國之本,願大王不再思也。幸爲修福,建僧伽藍。”王允所求,功成不日。其臣又請早入龍宮,於是舉國僚庶,鼓樂飲餞。其臣乃衣素服,乘白馬,與王辭訣,敬謝國人。驅馬入河,履水不溺,濟乎中流,麾鞭畫水,水爲中開,自茲沒矣。頃之,白馬浮出,負一旃檀大鼓,封一函書。其書大略曰:“大王不遺細微,謬參神選,願多營福,益國滋臣。以此大鼓,懸城東南,若有寇至,鼓先聲震。”河水遂流,至今利月。歲月浸遠,龍鼓久無。舊懸之處,今仍有鼓。池側伽藍,荒圮無僧。


十、古戰場


王城東三百餘里大荒澤中,數十頃地,絕無櫱草,其土赤黑。聞諸耆舊曰:“敗軍之地也。昔者,東國軍師百萬西伐,此時瞿薩旦那王亦整齊戎馬數十萬衆,東御強敵,至於此地,兩軍相遇,因即合戰。西兵失利,乘勝殘殺,虜其王殺其將,誅戮士卒,無復孑遺。流血染地,其跡斯在。


十一、媲摩城雕檀佛像


戰地東行三十餘里,至媲摩城。有雕檀立佛像,高二丈餘,甚多靈應,時燭光明。凡在疾病,隨其痛處,金薄貼像,即時痊復。虛心請願,多亦遂求。聞之土俗曰:此像,昔佛在世憍賞彌國鄔陁衍那王所作也。佛去世後,自彼凌空至此國北曷勞落迦城中。初,此城人安樂富饒,深著邪見,而不珍敬,傳其自來,神而不貴。後有羅漢禮拜此像,國人驚駭,異其容服,馳以白王。王乃下令,宜以沙土坌此異人。時阿羅漢身蒙沙土,餬口絕糧。時有一人,心甚不忍,昔常恭敬尊禮此像,及見羅漢,密以饌之。羅漢將去,謂其人曰:“卻後七天,當雨沙土,填滿此城,略無遺類。爾宜知之,早圖出計。由其坌我,獲斯殃耳。”語已便去,忽然不見。其人入城,具告親故,或有聞者,莫不嗤笑。至第二日,大風忽發,吹去穢壤,雨雜寶滿衢路。人更罵所告者。此人心知必然,竊開孔道,出城外而穴之。第七日夜,宵分之後,雨沙土滿城中。其人從孔道出,東趣此國,止媲摩城。其人才至,其像亦來,即此供養,不敢遷移。聞諸先記曰:釋迦法盡,像入龍宮。今曷勞落迦城爲大堆阜,諸國君王、異方豪右,多欲發掘,取其寶物。適至其側,猛風暴發,煙雲四合,道路迷失。


十二、尼壤城


媲摩川東入沙磧,行二百餘里,至尼壤城,週三四里,在大澤中。澤地熱溼,難以履涉。蘆草荒茂,無復途徑,唯趣城路,僅得通行,故往來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薩旦那以爲東境之關防也。


大流沙以東行程


從此東行,入大流沙。沙則流漫,聚散隨風,人行無跡,遂多迷路。四遠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來者聚遺骸以記之。乏水草,多熱風。風起則人畜昏迷,因以成病。時聞歌嘯,或聞號哭,視聽之間,恍然不知所至,由此屢有喪亡,蓋鬼魅之所致也。


行四百餘里,至睹貨邏故國。國久空曠,城皆荒蕪。


從此東行六百餘里,至折摩馱那故國,即沮末地也。城郭巋然,人煙斷絕。


復此東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推表山川,考採境壤,詳國俗之剛柔,系水土之風氣。動靜無常,取捨不同,事難窮驗,非可仰說。隨所遊至,略書梗概,舉其聞見,記諸慕化。斯固日入以來,鹹沐惠澤,風行所及,皆仰至德。混同天下,一之宇內,豈徒單車出使,通驛萬里者哉!


大唐西域記-卷十二 二十二國-相關圖片

大唐西域記 卷十二 二十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