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心書

宋代竇材編撰於紹興十六年(1146年)。託名扁鵲所傳,故名。此書以重視經絡和鍼灸療法爲特點。捲上介紹“黃帝灸法”“扁鵲灸法”及竇材灸法,在治法上比較強調扶陽,禁用寒涼之劑。卷中論及傷寒、陰毒、勞復、喉痹、虛勞、中風等100餘種外感、內傷及臨牀各科雜病。卷下除續載部分病症外,“扁鵲神方”收有94方,分別介紹了其主治和服用法。其中相當數量的方劑不見於宋以前的醫籍,並保留有我國較早的麻醉方劑—睡聖散,頗具參考價值。

癇證

有胎癇者,在母腹中,母受驚,驚氣衝胎,故生子成疾,發則仆倒,口吐涎沫,可服延壽丹,久而自愈。


有氣癇者,因惱怒思想而成,須灸中脘穴而愈。(胎癇出於母腹,俗所謂三搐成癇者也。氣癇由於七情,故大病後及憂苦人,並縱性貪口腹人率多患此。醫書雖有陰陽五臟之分,然皆未得其要,而愈者蓋寡。先生此法直中肯綮,予用之而獲效者多矣。)


【治驗】


一人病癇三年餘,灸中脘五十壯即愈。


一婦人病癇已十年,亦灸中脘五十壯愈。凡人有此疾,惟灸法取效最速,藥不及也。


扁鵲心書-癇證-相關圖片

扁鵲心書 癇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