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竇材編撰於紹興十六年(1146年)。託名扁鵲所傳,故名。此書以重視經絡和鍼灸療法爲特點。捲上介紹“黃帝灸法”“扁鵲灸法”及竇材灸法,在治法上比較強調扶陽,禁用寒涼之劑。卷中論及傷寒、陰毒、勞復、喉痹、虛勞、中風等100餘種外感、內傷及臨牀各科雜病。卷下除續載部分病症外,“扁鵲神方”收有94方,分別介紹了其主治和服用法。其中相當數量的方劑不見於宋以前的醫籍,並保留有我國較早的麻醉方劑—睡聖散,頗具參考價值。
命關二穴在脅下宛中,舉臂取之,對中脘向乳三角取之。
此穴屬脾,又名食竇穴,能接脾臟真氣,治三十六種脾病。凡諸病困重,尚有一毫真氣,灸此穴二三百壯,能保固不死。一切大病屬脾者並皆治之。蓋脾爲五臟之母,後天之本,屬土,生長萬物者也。若脾氣在,雖病甚不至死,此法試之極驗。
腎俞二穴在十四椎兩旁各開一寸五分。凡一切大病於此灸二三百壯。蓋腎爲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牢則不死,又治中風失音,手足不遂,大風癩疾。
三裏二穴在膝眼下三寸, 骨外筋內宛中,舉足取之。治兩目KT KT 不能視遠,及腰膝沉重,行步乏力,此證須灸中脘、臍下,待灸瘡發過方灸此穴,以出熱氣自愈。
承山二穴,在腿肚下,挺腳指取之。治香港腳重,行步少力。
涌泉二穴,在足心宛宛中。治遠年香港腳腫痛,或腳心連脛骨痛,或下粗腿腫,沉重少力,可灸此穴五十壯。
腦空二穴,在耳尖角上,排三指盡處。治偏頭痛,眼欲失明,灸此穴七壯自愈。
目明二穴,在口面骨二瞳子上,入髮際。治太陽連腦痛,灸三十壯。
腰俞二穴,在脊骨二十一椎下。治久患風腰疼,灸五十壯。
前頂二穴,在鼻上,入髮際三寸五分。治巔頂痛,兩眼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