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心書

宋代竇材編撰於紹興十六年(1146年)。託名扁鵲所傳,故名。此書以重視經絡和鍼灸療法爲特點。捲上介紹“黃帝灸法”“扁鵲灸法”及竇材灸法,在治法上比較強調扶陽,禁用寒涼之劑。卷中論及傷寒、陰毒、勞復、喉痹、虛勞、中風等100餘種外感、內傷及臨牀各科雜病。卷下除續載部分病症外,“扁鵲神方”收有94方,分別介紹了其主治和服用法。其中相當數量的方劑不見於宋以前的醫籍,並保留有我國較早的麻醉方劑—睡聖散,頗具參考價值。

癘風

此證皆因暑月仰臥溼地,或房勞後,入水冒風而中其氣。令人兩目壅腫,雲頭斑起,或肉中如針刺,或麻痹不仁,腫則如癰疽,潰爛筋骨而死。若中肺俞、心俞,名曰肺癩易治,若中脾、肝、腎俞。名曰脾肝腎癩難治。世傳醫法,皆無效驗。


黃帝正法∶先灸肺俞二穴,各五十壯,次灸心俞,次脾俞,次肝俞,次腎俞,如此週而復始,全愈爲度。內服胡麻散,換骨丹各一料。然平人止灸亦愈,若爛見筋骨者難治。(《經》雲∶脈風成爲 ,蓋風之中人,善行而數變,今風邪留於脈中,淹纏不去,而瘍風成矣。其間有傷營、傷衛之別。傷營者,營氣熱 ,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傷衛者,風氣與太陽俱入行於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犯,其道不利,故使肌肉 而有瘍。此證感天地毒癘濁惡之氣,或大醉房勞,或山嵐瘴氣而成。毒在氣分則上體先見,毒在血分則下體先見,氣血俱受則上下齊見。更須分五臟之毒,肺則皮生白屑,眉毛先落,肝則面發紫泡,腎則腳底先痛,或穿脾則遍身如癬,心則雙目受損。此五臟之毒,病之重者也。又當知五死之證,皮死麻木不仁,肉死割刺不痛,血死潰爛目癱,筋死指甲脫落,骨死鼻柱崩壞。此五臟之傷,病之至重者,難治。若至音啞目盲更無及矣。)


【治驗】


一人面上黑腫,左耳下起雲紫如盤蛇,肌肉中如刀刺,手足不知痛。詢其所以,因同僚邀遊醉臥三日,覺左臂黑腫如蛇形,服風藥漸減,今又發。餘曰∶非風也,乃溼氣客五臟之俞穴。前服風藥,乃風勝溼,故當暫好,然毒根未去。令灸腎俞二穴各百壯,服換骨丹一料,全愈,面色光潤如故。


一人遍身赤腫如錐刺,餘曰∶汝病易治。令灸心俞、肺俞四穴各一百壯,服胡麻散二料而愈。但手足微不隨,復灸前穴五十壯,又服胡麻散二料全愈。


一人病癘證,鬚眉盡落,面目赤腫,手足悉成瘡痍。令灸肺俞、心俞四穴各十壯,服換骨丹一料,二月全愈,鬚眉更生。


扁鵲心書-癘風-相關圖片

扁鵲心書 癘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