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心書

宋代竇材編撰於紹興十六年(1146年)。託名扁鵲所傳,故名。此書以重視經絡和鍼灸療法爲特點。捲上介紹“黃帝灸法”“扁鵲灸法”及竇材灸法,在治法上比較強調扶陽,禁用寒涼之劑。卷中論及傷寒、陰毒、勞復、喉痹、虛勞、中風等100餘種外感、內傷及臨牀各科雜病。卷下除續載部分病症外,“扁鵲神方”收有94方,分別介紹了其主治和服用法。其中相當數量的方劑不見於宋以前的醫籍,並保留有我國較早的麻醉方劑—睡聖散,頗具參考價值。

頭暈

此證因冷痰聚於腦,又感風寒,故積而不散,令人頭旋眼暈,嘔吐痰涎,老年人宜服附子半夏湯,少壯人宜服半夏生薑湯。若用涼劑則臨時有效,痰愈凝而愈固,難以速效矣。(此即所謂頭風證,故有冷痰聚腦,又感風寒之說,若頭暈則純屬於虛,蓋肝虛則血不上榮,肺虛則清陽不運,腎虛則厥成顛疾,心虛則火炎浮越。


夫風虛痰火,間或有之,至於頭風虛證不少,不可不知。)


【治驗】


一人頭風,發則旋暈嘔吐,數日不食。餘爲針風府穴,向左耳入三寸,去來留十三呼,病患頭內覺麻熱,方令吸氣出針,服附子半夏湯永不發。華佗針曹操頭風,亦針此穴立愈。但此穴入針,人即昏倒,其法向左耳橫下針,則不傷大筋,而無暈,乃《千金》妙法也。(此針法奇妙,須與高手針家議之,方得無誤。)


一人起居如常,但時發頭痛,此宿食在胃脘也,服丁香丸十粒而愈。


扁鵲心書-頭暈-相關圖片

扁鵲心書 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