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竇材編撰於紹興十六年(1146年)。託名扁鵲所傳,故名。此書以重視經絡和鍼灸療法爲特點。捲上介紹“黃帝灸法”“扁鵲灸法”及竇材灸法,在治法上比較強調扶陽,禁用寒涼之劑。卷中論及傷寒、陰毒、勞復、喉痹、虛勞、中風等100餘種外感、內傷及臨牀各科雜病。卷下除續載部分病症外,“扁鵲神方”收有94方,分別介紹了其主治和服用法。其中相當數量的方劑不見於宋以前的醫籍,並保留有我國較早的麻醉方劑—睡聖散,頗具參考價值。
肺喜暖而惡寒,若寒氣入肺或生冷所傷,又爲庸醫下涼藥冰脫肺氣,成膈噎病。覺喉中如物塞,湯水不能下,急灸命關二百壯,自然肺氣下降而愈。(噎病之多死者,皆由咽中堵塞,飲食不進,醫人畏用熱藥,多用寒涼潤取其滋補,焉能得生,用先生灸法甚妙,奈人不能信用,何哉。)
又有肺寒一證,令人頭微痛,多清涕,聲啞,惡寒,肩背拘攣,脈微浮緊,當服華蓋散,重則姜附湯,忌冷物。此證不可誤認作癆證治,故表而出之。(肺寒之證,世醫不識,不能用溫散,但用桑皮、貝母、麥冬、玉竹等味壅住寒邪,做成弱證者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