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竇材編撰於紹興十六年(1146年)。託名扁鵲所傳,故名。此書以重視經絡和鍼灸療法爲特點。捲上介紹“黃帝灸法”“扁鵲灸法”及竇材灸法,在治法上比較強調扶陽,禁用寒涼之劑。卷中論及傷寒、陰毒、勞復、喉痹、虛勞、中風等100餘種外感、內傷及臨牀各科雜病。卷下除續載部分病症外,“扁鵲神方”收有94方,分別介紹了其主治和服用法。其中相當數量的方劑不見於宋以前的醫籍,並保留有我國較早的麻醉方劑—睡聖散,頗具參考價值。
凡色慾過度,或食冷物太過,損傷脾肺之氣,故令人咯血。食前服鍾乳粉、金液丹,食後服阿膠散而愈。
若老年多於酒色,損傷脾氣則令人吐血,損傷腎氣則令人瀉血,不早治多死。當灸關元三百壯,服姜附湯、金液丹自愈。傷肺氣則血從鼻出,名曰肺衄,乃上焦熱氣上攻也。服金液丹或口含冷水,以鬱金末調塗項後,及鼻柱上。凡肺衄不過數杯,如出至升斗者,乃腦漏也。(當作腦衄爲是。)由真氣虛而血妄行,急鍼關元三寸,留二十呼立止,再灸關元二百壯,服金液丹、草神丹可保。(失血之證,世人所畏,而醫人亦多縮手,其畏者爲殞命之速,而成癆瘵之易,縮手者,恐不識其原,而脫體之難。
不知能究其原,察其因,更觀其色,辨其脈,或起於形體之勞,或成於情志之過,由於外感者易治,出於內傷者難痊。絡脈與經隧有異,經隧重而絡脈輕;肝脾與肺腎不同,肺腎難而肝脾易。苟不訛其治法,雖重難亦可挽回,唯在辨別其陰陽,權衡其虛實,溫清補瀉,各得其宜。不可畏其炎焰,專尚寒涼,逐漸消伐其生氣,而致不可解者比比矣。)
【治驗】
一人患腦衄,日夜有數升,諸藥不效。餘爲鍼關元穴,入二寸留二十呼,問病患曰∶針下覺熱否?曰∶熱矣。乃令吸氣出針,其血立止。
一法治鼻衄與腦衄神方,用赤金打一戒指,帶左手無名指上,如發作時,用右手將戒指捏緊,箍住則衄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