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

《逸周書》,原名《周書》,在性質上與《尚書》類似,是我國古代歷史文獻彙編。舊說《逸周書》是孔子刪定《尚書》後所剩,是爲“周書”的逸篇,故得名。今人多以爲此書主要篇章出自戰國人之手,可能還經漢代人改易或增附。《逸周書》今今本全書十卷,正文七十篇,其中十一篇有目無文,四十二篇有晉五經博士孔晁注。各篇的篇名均贅“解”字。又序一篇,各本或在卷端,或附卷尾。

大匡解

維周王在酆,三年遭天之大荒,作《大匡》,以詔牧其方,三州之侯鹹率。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執事之人,朝於大庭。問罷病之故,政事之失,刑罰之戾,哀樂之尤,賓客之盛,用度之費,及關市之徵,山林之匱,田宅之荒,溝渠之害,怠墮之過,驕頑之虐,水旱之災。曰:“不穀不德,政事不時,國家罷病,不能胥匡,二三子不尚助不穀,官考厥職,鄉問其人,因其耆老,及其總害,慎問其故,無隱乃情。”及某日以告於廟,有不用命,有常不赦。王既發命,八食不舉,百官質方,□不食饔。


及期日質明,王麻衣以朝,朝中無采衣。官考其職,鄉問其利,因謀其災,旁匡於衆,無敢有違。詰退驕頑,方收不服,慎惟怠墮,什伍相保,動勸遊居,事節說茂,農夫任戶,戶盡夫出。農廩分鄉,鄉命受糧,程課物徵,躬競比藏,藏不粥糴,糴不加均,賦灑其幣,鄉正保貸。成年不償,信誠匡之類,以輔殖財。財殖足食,克賦爲徵,數口以食,食均有賦。外食不贍,開關通糧,糧窮不轉,孤寡不廢。滯不轉留,戍城不留,□足以守,出旅分均,馳車送逝,旦夕運糧。於是告四方遊旅旁生,忻通所在,津濟道宿,所至如歸。幣租輕,乃作母,以行其子。易資貴賤,以均遊旅,使無滯。無粥熟,無室市,權內外,以立均,無蚤暮,閭次均行。均行衆從,積而勿□,以罰助均,無使之窮,平均無乏,利民不淫。無播蔬,無食種,以數度多少省用。祈而不賓祭,服漱不制。國不鄉射,樂不牆合。屋有補無作。資農不敗務。非公卿不賓,賓不過具。哭不留日,登降一等。庶人不獨,葬伍有植,送往迎來,亦如之。有不用命,有常不違。


逸周書-大匡解-相關圖片

逸周書 大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