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原名《周書》,在性質上與《尚書》類似,是我國古代歷史文獻彙編。舊說《逸周書》是孔子刪定《尚書》後所剩,是爲“周書”的逸篇,故得名。今人多以爲此書主要篇章出自戰國人之手,可能還經漢代人改易或增附。《逸周書》今今本全書十卷,正文七十篇,其中十一篇有目無文,四十二篇有晉五經博士孔晁注。各篇的篇名均贅“解”字。又序一篇,各本或在卷端,或附卷尾。
曰:維哉其時,告汝□□道,恐爲深災,歡哉,民乎,朕則生汝,朕則刑汝。朕則經汝,朕則亡汝,朕則壽汝,朕則名汝。故曰:文之美而以身剝,自謂智也者,故不足。角之美,殺其牛,榮華之言,後有茅。凡彼濟者,必不怠。觀彼聖人,必趣時。石有玉傷其山,萬民之患在□言及。時之行也,勤以徙,辟召道者,福爲禍。時之從也,勤以行,不知道者以福亡。故曰:費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地出物而聖人是時,雞鳴而人爲時,觀彼萬物,且何爲求?故他有時,人以爲正;地出利,而民是爭。人出謀,聖人是經,陳五刑,民乃敬。教之以禮,民不爭,被之以刑,民始聽。因其能,民乃靜。故狐有牙而不敢以噬,豲有蚤而不敢以撅。勢居小者,不能爲大。特欲正中,不貪其害。凡勢道者,不可以不大。故木之伐也,而木爲斧賊,難之起,自近者。二人同術,誰昭誰暝;二虎同穴,誰死誰生。故虎之猛也,而陷於獲;人之智也,而陷於詐。曰之美也,解其柯;柯之美也,離其枝;枝之美也,拔其本。儼矢將至,不可以無盾。
故澤有獸而焚其草木,大威將至,不可爲巧。焚其草木則無種,大威將至,不可以爲勇。故天之生也,固有度;國家之患,離之以故。地之生也,國有植,國家之患,離之以謀。故時之還也,無私貌;日之出也,無私照。時之行也,順至無逆。爲天下者,用大略。火之燀也,固定上。爲天下者,用牧。水之流也,固走下。不善,故有桴。故福之起也,惡別之;禍之起也,惡別之。
故平國若之何?須國覆國事國孤國屠,皆若之何?故日之中也,仄月之望也。食威之失也,陰食陽。善爲國者,使之有行。是彼萬物,必有常。國君而無道,以微亡。故天爲蓋,地爲軫。善用道者,終無盡。地爲軫,天爲蓋,善用道者,終無害。天地之間,有滄熱,善用道者,終不竭。陳彼五行,必有勝,天之所覆,儘可稱。故萬物之所生也,性於從;萬物之所反也,性於同。故惡姑幽,惡姑明,惡姑陰陽,惡姑短長,惡姑剛柔。
故海之大也,而魚何爲可得?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爲可服?人智之邃也,奚何爲可測?跂動噦息,而奚爲可牧?玉石之堅也,奚可刻?陰陽之號也,孰使之?牝牡之合也,孰交之?君子不察,福不來。故忌而不得,是生事;故欲而不得,是生詐。欲伐而不得,深斧柯;欲鳥而不得,生網羅;欲彼天下,是生爲。維彼幽心,是生包;維彼大心,是生雄;維彼忌心,是生勝。
故天爲高,地爲下,察汝躬,奚爲喜怒。天爲古,地爲久,察彼萬物,名於始。左名左,右名右。視彼萬物,數爲紀。紀之行也,利而無方,行而無止,以觀人情。利有等維,彼大道成而弗改,用彼大道知其極,加諸事,則萬物服。用其則必有羣,加諸物則爲之君,舉其修則有理,加諸物則爲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