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

《逸周書》,原名《周書》,在性質上與《尚書》類似,是我國古代歷史文獻彙編。舊說《逸周書》是孔子刪定《尚書》後所剩,是爲“周書”的逸篇,故得名。今人多以爲此書主要篇章出自戰國人之手,可能還經漢代人改易或增附。《逸周書》今今本全書十卷,正文七十篇,其中十一篇有目無文,四十二篇有晉五經博士孔晁注。各篇的篇名均贅“解”字。又序一篇,各本或在卷端,或附卷尾。

昔在文王,商紂並立,困於虐政,將弘道以弼無道,作《度訓》。殷人作,教民不知極,將明道極,以移其俗,作《命訓》。紂作淫亂,民散無性習常,文王惠和,化服之,作《常訓》。上失其道,民散無紀,西伯修仁,明恥示教,作《文酌》。上失其道,民失其業,□□凶年,作《糴匡》。文王立,西距昆夷,北備獫狁,謀武以昭威懷,作《武稱》。武以禁暴,文以綏德,大聖允兼,作《允文》。武有七德,□王作《大武》、《大明武》、《小明武》三篇。穆王遭大荒,謀救患分災,作《大匡》。□□□□□□□□□□□□□□□□□□□□□□□□□□□□作《九開》。文王唯庶邦之多難,論典以匡謬,作《劉法》。文王卿士諗發教禁戒,作《文開》。維美公命於文王,修身觀天以謀商難,作《保開》。文王訓乎武王以繁害之戒,作《八繁》。文王在酆,命周公謀商難,作《酆保》。文啓謀乎後嗣,以修身敬戒,作《大開》、《小開》二篇。文王有疾,告武王以沒之多變,作《文儆》。文王告武王以序德之行,作《文傳》。文王既沒,武王嗣位,告周公禁五戎,作《柔武》。武王忌商,周公勤天下,作《大小開武》二篇。武王評周公,維道以爲寶,作《寶典》。商謀啓平周,周人將興師以承之,作《酆謀》。武王將起師伐商,寤有商儆,作《寤儆》。周將伐商,順天革命,申喻武義,以訓乎民,作《武順》、《武穆》二篇。武王將行大事乎商郊,乃明德□衆,作《和寤》、《武寤》二篇。武王率六州之兵,車三百五十乘,以滅殷,作《克殷》。武王既克商,建三監以救其民,爲之訓範,□□□□□□□□□作《大聚》。□□□□□□□□□□□武王既釋箕子囚,俾民闢寧之以王,作《箕子》。武王秉天下,論德施□,而□位以官,作《考德》。武王命商王之諸侯綏定厥邦,申義告之,作《商誓》。武王平商,維定保天室,規擬伊洛,作《度邑》。武王有疾,□□□□□□□□□□命周公輔小子,告以正要,作《五權》。武王既沒,成王元年,周公忌商之孽,訓敬命,作《成開》。周公既誅三監,乃誰武王之志,建都伊洛,作《作洛》。周公會羣臣於閎門,以輔主之格言,作《皇門》。周公陳武王之言及,以贊己言,戒乎成王,作《大戒》。周公正三統之義,作《周月》,辯二十四氣之應,以明天時,作《時訓》。周公制十二月賦政之法,作《月令》。周公肇制文王之諡義,以垂於後,作《諡法》。周公將致政成王,朝諸侯於明堂,作《明堂》。成王近即政,因嘗麥以語衆臣,而求助,作《嘗麥》。周公爲太師,告成王以五則,作《本典》。成王訪周公以民事,周公陳六徵以觀察之,作《官人》。周石板嘲弄寧,八方會同,各以其職來獻,欲垂法厥後,作《王會》。周公雲歿,王制將衰,穆王因祭祖不豫,詢某守位,作《祭公》。穆王思保位惟難,恐貽世羞,欲自警悟,作《史記》。王化雖弛,天命方永,四夷八蠻,攸尊王政,作《職方》。芮伯稽古,作《訓納》。王於善暨,執政小臣鹹省厥躬,作《芮良夫》。晉侯尚力,侵我王略,叔向聞儲幼而果賢,□復王位,作《太王晉》。王者德以飾躬,用爲所佩,作《王佩》。夏多罪,湯將放之,徵前事以戒后王也,作《殷祝》。民非後罔義,後非民罔與,爲邦慎政在微,作《周祝》。武以靖亂,非直不克,作《武紀》。積習生常,不可不慎,作《銓法》。車服制度,明不苟逾,作《器服》。周道於是乎大備。


逸周書-序-相關圖片

逸周書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