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

《陳書》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記南朝陳朝史。記載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後主陳叔寶亡國前後三十三年間的史實,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

卷二十八

文學


◎杜之偉 顏晃 江德藻 庾持 許亨 褚玠 岑之敬 陸琰 弟瑜


何之元 徐伯陽 張正見 蔡凝 阮卓


《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曰“煥乎其有文章”也。自楚、漢以 降,辭人世出,洛汭、江左,其流彌暢。莫不思侔造化,明並日月,大則憲章典謨, 裨贊王道,小則文理清正,申紓性靈。至於經禮樂,綜人倫,通古今,述美惡,莫 尚乎此。後主嗣業,雅尚文詞,傍求學藝,煥乎俱集。每臣下表疏及獻上賦頌者, 躬自省覽,其有辭工,則神筆賞激,加其爵位,是以搢紳之徒,鹹知自勵矣。若名 位文學晃著者,別以功跡論。今綴杜之偉等學既兼文,備於此篇云爾。


杜之偉,字子大,吳郡錢塘人也。家世儒學,以《三禮》專門。父規,梁奉朝 請,與光祿大夫濟陽江革、都官尚書會稽孔休源友善。


之偉幼精敏,有逸才。七歲,受《尚書》,稍習《詩》、《禮》,略通其學。 十五,遍觀文史及儀禮故事,時輩稱其早成。僕射徐勉嘗見其文,重其有筆力。中 大通元年,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敕勉撰定儀注,勉以臺閣先無此禮,召之偉草具 其儀。乃啓補東宮學士,與學士劉陟等鈔撰羣書,各爲題目。所撰《富教》、《政 道》二篇,皆之偉爲序。及湘陰侯蕭昂爲江州刺史,以之偉掌記室。昂卒,廬陵王 續代之,又手教招引,之偉固辭不應命,乃送昂喪柩還京。仍侍臨城公讀。尋除揚 州議曹從事、南康嗣王墨曹參軍,兼太學限內博士。大同七年,梁皇太子釋奠於國 學,時樂府無孔子、顏子登歌詞,尚書參議令之偉制其文,伶人傳習,以爲故事。 轉補安前邵陵王田曹參軍,又轉刑獄參軍。之偉年位甚卑,特以強識俊才,頗有名 當世,吏部尚書張纘深知之,以爲廊廟器也。


侯景反,之偉逃竄山澤。及高祖爲丞相,素聞其名,召補記室參軍。遷中書侍 郎,領大著作。高祖受禪,除鴻臚卿,餘並如故。之偉啓求解著作,曰:“臣以紹 泰元年,忝中書侍郎,掌國史,於今四載。臣本庸賤,謬蒙盼識,思報恩獎,不敢 廢官。皇曆惟新,驅馭軒、昊,記言記事,未易其人,著作之材,更宜選衆。御史 中丞沈炯、尚書左丞徐陵、梁前兼大著作虞荔、梁前黃門侍郎孔奐,或清文贍筆, 或強識稽古,遷、董之任,允屬羣才,臣無容遽變市朝,再妨賢路。堯朝皆讓,誠 不可追,陳力就列,庶幾知免。”優敕不許。尋轉大匠卿,遷太中大夫,仍敕撰梁 史。永定三年卒,時年五十二。高祖甚悼惜之,詔贈通直散騎常侍,賻錢五萬,布 五十匹,棺一具,剋日舉哀。


之偉爲文,不尚浮華,而溫雅博贍。所制多遺失,存者十七卷。


顏晃,字元明,琅邪臨沂人也。少孤貧,好學,有辭采。解褐梁邵陵王兼記室 參軍。時東宮學士庾信嘗使於府中,王使晃接對,信輕其尚少,曰:“此府兼記室 幾人?”晃答曰:“猶當少於宮中學士。”當時以爲善對。


侯景之亂,西奔荊州。承聖初,除中書侍郎。時杜龕爲吳興太守,專好勇力, 其所部多輕險少年,元帝患之,乃使晃管其書翰。仍敕龕曰:“卿年時尚少,習讀 未晚,顏晃文學之士,使相毘佐,造次之間,必宜諮稟。”及龕誅,晃歸世祖,世 祖委以書記,親遇甚篤。除宣毅府中錄事,兼記室參軍。


永定二年,高祖幸大莊嚴寺,其夜甘露降,晃獻《甘露頌》,詞義該典,高祖 甚奇之。天嘉初,遷員外散騎常侍,兼中書舍人,掌詔誥。三年卒,時年五十三。 詔贈司農卿,諡曰貞子,並賜墓地。


晃家世單門,傍無戚援,而介然修立,爲當世所知。其表奏詔誥,下筆立成, 便得事理,而雅有氣質。有集二十卷。


江德藻,字德藻,濟陽考城人也。祖柔之,齊尚書倉部郎中。父革,梁度支尚 書、光祿大夫。德藻好學,善屬文。美風儀,身長七尺四寸。性至孝,事親盡禮。 與異產昆弟居,恩惠甚篤。起家梁南中郎武陵王行參軍。大司馬南平王蕭偉聞其才, 召爲東閣祭酒。遷安西湘東王府外兵參軍,尋除尚書比部郎,以父憂去職。服闋之 後,容貌毀瘠,如居喪時。除安西武陵王記室,不就。久之,授廬陵王記室參軍。 除廷尉正,尋出爲南兗州治中。及高祖爲司空、徵北將軍,引德藻爲府諮議。轉中 書侍郎,遷雲麾臨海王長史。陳臺建,拜尚書吏部侍郎。


高祖受禪,授祕書監,兼尚書左丞。尋以本官兼中書舍人。天嘉四年,兼散騎 常侍,與中書郎劉師知使齊,著《北征道理記》三卷。還拜太子中庶子,領步兵校 尉。頃之遷御史中丞,坐公事免。尋拜振遠將軍、以通直散騎常侍。自求宰縣,出 補新喻令,政尚恩惠,頗有異績。六年,卒於官,時年五十七。世祖甚悼惜之,詔 贈散騎常侍。所著文筆十五卷。


子椿,亦善屬文,歷太子庶子、尚書左丞。


庾持,字允德,潁川鄢陵人也。祖佩玉,宋長沙內史。父沙彌,梁長城令。持 少孤,性至孝,居父憂過禮。篤志好學,尤善書記,以才藝聞。解褐梁南平王國左 常侍、輕車河東王府行參軍,兼尚書郎,尋而爲真。出爲安吉令,遷鎮東邵陵王府 限外記室,兼建康令。天監初,世祖與持有舊,及世祖爲吳興太守,以持爲郡丞, 兼掌書翰,自是常依文帝。文帝克張彪,鎮會稽,又令持監臨海郡。以貪縱失民和, 爲山盜所劫,幽執十旬,世祖遣劉澄討平之,持乃獲免。高祖受禪,授安東臨川王 府諮議參軍。天嘉初,遷尚書左丞。以預長城之功,封崇德縣子,邑三百戶。拜封 之日,請令史爲客,受其餉遺,世祖怒之,因坐免。尋爲宣惠始興王府諮議參軍。 除臨安令,坐杖殺縣民免封。遷爲給事黃門侍郎。除棱威將軍、鹽官令。光大元年, 遷祕書監,知國史事。又爲少府卿,領羽林監。遷太中大夫,領步兵校尉。太建元 年卒,時年六十二。詔贈光祿大夫。


持善字書,每屬辭,好爲奇字,文士亦以此譏之。有集十卷。


許亨,字亨道,高陽新城人,晉徵士詢之六世孫也。曾祖珪,歷給事中,委桂 陽太守,高尚其志,居永興之究山,即詢之所隱也。祖勇慧,齊太子家令、冗從僕 射。父懋,梁始平天門二郡守、太子中庶子、散騎常侍,以學藝聞,撰《毛詩風雅 比興義類》十五卷,《述行記》四卷。亨少傳家業,孤介有節行。博通羣書,多識 前代舊事,名輩皆推許之,甚爲南陽劉之遴所重,每相稱述。解褐梁安東王行參軍, 兼太學博士,尋除平西府記室參軍。太清初,爲徵西中記室,兼太常丞。


侯景之亂,避地郢州,會梁邵陵王自東道至,引爲諮議參軍。王僧辯之襲郢州 也,素聞其名,召爲儀同從事中郎。遷太尉從事中郎,與吳興沈炯對掌書記,府朝 政務,一以委焉。晉安王承製,授給事黃門侍郎,亨奉箋辭府,僧辯答曰:“省告, 承有朝授,良爲德舉。卿操尚惇深,文藝該洽,學優而官,自致青紫。況久羈駿足, 將成頓轡,匡輔虛暗,期寄實深。既欣遊處,用忘勞屈,而枳棘棲鵷,常以增嘆。 夕郎之選,雖爲清顯,位以才升,差自無愧。且卿始雲知命,方騁康衢,未有執戟 之疲,便深夜行之慨,循復來翰,殊用憮然。古人相思,千里命駕,素心不昧,寧 限城闉,存顧之深,荒慚無已。”


高祖受禪,授中散大夫,領羽林監。遷太中大夫,領大著作,知梁史事。初, 僧辯之誅也。所司收僧辯及其子頠屍,於方山同坎埋瘞,至是無敢言者。亨以故吏, 抗表請葬之,乃與故義徐陵、張種、孔奐等,相率以家財營葬,凡七柩皆改窆焉。


光大初,高宗入輔,以亨貞正有古人之風,甚相欽重,常以師禮事之。及到仲 舉之謀出高宗也,毛喜知其詐,高宗問亨,亨勸勿奉詔。高宗即位,拜衛尉卿。太 建二年卒,時年五十四。


初撰《齊書》並《志》五十卷,遇亂失亡。後撰《梁史》,成者五十八卷。梁 太清之後所制文筆六卷。


子善心,早知名,官至尚書度支侍郎。


褚玠,字溫理,河南陽翟人也。曾祖炫,宋升明初與謝朏、江斅、劉俁入侍殿 中,謂之四友。官至侍中、吏部尚書,諡貞子。祖涷,梁御史中丞。父蒙,太子舍 人。玠九歲而孤,爲叔父驃騎從事中郎隨所養。早有令譽,先達多以才器許之。及 長,美風儀,善佔對,博學能屬文,詞義典實,不好豔靡。起家王府法曹,歷轉外 兵記室。天嘉中,兼通直散騎常侍,聘齊,還爲桂陽王友。遷太子庶子、中書侍郎。


太建中,山陰縣多豪猾,前後令皆以贓污免,高宗患之,謂中書舍人蔡景歷曰: “稽陰大邑,久無良宰,卿文士之內,試思其人。”景歷進曰:“褚玠廉儉有幹用, 未審堪其選不?”高宗曰:“甚善,卿言與朕意同。”乃除戎昭將軍、山陰令。縣 民張次的、王休達等與諸猾吏賄賂通姦,全丁大戶,類多隱沒。玠乃鎖次的等,具 狀啓臺,高宗手敕慰勞,並遣使助玠蒐括,所出軍民八百餘戶。時舍人曹義達爲高 宗所寵,縣民陳信家富於財,諂事義達,信父顯文恃勢橫暴。玠乃遣使執顯文,鞭 之一百,於是吏民股慄,莫敢犯者。信後因義達譖玠,竟坐免官。玠在任歲餘,守 祿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縣境,種蔬菜以自給。或嗤玠以非百里之才, 玠答曰:“吾委輸課最,不後列城,除殘去暴,奸吏局蹐。若謂其不能自潤脂膏, 則如來命。以爲不達從政,吾未服也。”時人以爲信然。皇太子知玠無還裝,手書 賜粟米二百斛,於是還都。太子愛玠文辭,令入直殿省。十年,除電威將軍、仁威 淮南王長史,頃之,以本官掌東宮管記。十二年,遷御史中丞,卒於官,時年五十 二。


玠剛毅有膽決,兼善騎射。嘗從司空侯安都於徐州出獵,遇有猛虎,玠引弓射 之,再發皆中口入腹,俄而虎斃。及爲御史中丞,甚有直繩之稱。自梁末喪亂,朝 章廢弛,司憲因循,守而勿革,玠方欲改張,大爲條例,綱維略舉,而編次未訖, 故不列於後焉。及卒,太子親制志銘,以表惟舊。至德二年,追贈祕書監。所制章 奏雜文二百餘篇,皆切事理,由是見重於時。


子亮,有才學,官至尚書殿中侍郎。


岑之敬,字思禮,南陽棘陽人也。父善紆,梁世以經學聞,官至吳寧令、司義 郎。之敬年五歲,讀《孝經》,每燒香正坐,親戚鹹加嘆異。年十六,策《春秋左 氏》、制旨《孝經》義,擢爲高第。御史奏曰:“皇朝多士,例止明經,若顏、閔 之流,乃應高第。”梁武帝省其策曰:“何妨我復有顏、閔邪?”因召入面試,令 之敬升講座,敕中書舍人硃異執《孝經》,唱《士孝章》,武帝親自論難。之敬剖 釋縱橫,應對如響,左右莫不嗟服。乃除童子奉車郎,賞賜優厚。十八,預重雲殿 法會,時武帝親行香,熟視之敬曰:“未幾見兮,突而弁兮!”即日除太學限內博 士。尋爲壽光學士、司義郎,又除武陵王安西府刑獄參軍事。太清元年,表請試吏, 除南沙令。


侯景之亂,之敬率所部赴援京師。至郡境,聞臺城陷,乃與衆辭訣,歸鄉里。 承聖二年,除晉安王宣惠府中記室參軍。是時蕭勃據嶺表,敕之敬宣旨慰喻,會江 陵陷,仍留廣州。太建初,還朝,授東宮義省學士,太子素聞其名,尤降賞接。累 遷鄱陽王中衛府記室、鎮北府中錄事參軍、南臺治書侍御史、徵南府諮議參軍。


之敬始以經業進,而博涉文史,雅有詞筆,不爲醇儒。性廉謹,未嘗以才學矜 物,接引後進,恂恂如也。每忌日營齋,必躬自灑掃,涕泣終日,士君子以篤行稱 之。十一年卒,時年六十一。太子嗟惜,賻贈甚厚。有集十卷行於世。


子德潤,有父風,官至中軍吳興王記室。


陸琰,字溫玉,吏部尚書瓊之從父弟也。父令公,梁中軍宣城王記室參軍。琰 幼孤、好學,有志操。州舉秀才。解褐宣惠始興王行參軍,累遷法曹外兵參軍,直 嘉德殿學士。世祖聽覽餘暇,頗留心史籍,以琰博學,善佔誦,引置左右。嘗使制 《刀銘》,琰援筆即成,無所點竄,世祖嗟賞久之,賜衣一襲。俄兼通直散騎常侍, 副琅邪王厚聘齊,及至鄴下而厚病卒,琰自爲使主。時年二十餘,風神韶亮,佔對 閒敏,齊士大夫甚傾心焉。還爲雲麾新安王主簿,遷安成王長史,寧遠府記室參軍。 太建初,爲武陵王明威府功曹史,兼東宮管記。丁母憂去官。五年卒,時年三十四。 太子甚傷悼之,手令舉哀,加其賻贈,又自制志銘。至德二年,追贈司農卿。


琰寡嗜慾,鮮矜競,遊心經籍,晏如也。其所制文筆多不存本,後主求其遺文, 撰成二卷。有弟瑜。


瑜字幹玉。少篤學,美詞藻。州舉秀才。解褐驃騎安成王行參軍,轉軍師晉安 王外兵參軍、東宮學士。兄琰時爲管記,並以才學娛侍左右,時人比之二應。太建 二年,太子釋奠於太學,宮臣並賦詩,命瑜爲序,文甚贍麗。遷尚書祠部郎中,丁 母憂去職。服闋,爲桂陽王明威將軍功曹史,兼東宮管記。累遷永陽王文學、太子 洗馬、中舍人。


瑜幼長讀書,晝夜不廢,聰敏強記,一覽無復遺失。嘗受《莊》、《老》於汝 南周弘正,學《成實論》於僧滔法師,並通大旨。時皇太子好學,欲博覽羣書,以 子集繁多,命瑜鈔撰,未就而卒,時年四十四。太子爲之流涕,手令舉哀,官給喪 事,並親制祭文,遣使者弔祭。仍與詹事江總書曰:“管記陸瑜,奄然殂化,悲傷 悼惜,此情何已。吾生平愛好,卿等所悉,自以學涉儒雅,不逮古人,欽賢慕士, 是情尤篤。梁室亂離,天下糜沸,書史殘缺,禮樂崩淪,晚生後學,匪無牆面,卓 爾出羣,斯人而已。吾識覽雖局,未曾以言議假人,至於片善小才,特用嗟賞。況 復洪識奇士,此故忘言之地。論其博綜子史,諳究儒墨,經耳無遺,觸目成誦,一 褒一貶,一激一揚,語玄析理,披文摘句,未嘗不聞者心伏,聽者解頤,會意相得, 自以爲布衣之賞。吾監撫之暇,事隙之辰,頗用譚笑娛情,琴樽間作,雅篇豔什, 迭互鋒起。每清風朗月,美景良辰,對羣山之參差,望巨波之滉漾,或玩新花,時 觀落葉,即聽春鳥,又聆秋雁,未嘗不促膝舉觴,連情發藻,且代琢磨,間以嘲謔, 俱怡耳目,並留情致。自謂百年爲速,朝露可傷,豈謂玉折蘭摧,遽從短運,爲悲 爲恨,當復何言。遺蹟餘文,觸目增泫,絕弦投筆,恆有酸恨。以卿同志,聊復敘 懷,涕之無從,言不寫意。”其見重如此。至德二年,追贈光祿卿。有集十卷。瑜 有從父兄玠,從父弟琛。


玠字潤玉,梁大匠卿晏子之子。弘雅有識度,好學,能屬文。舉秀才,對策高 第。吏部尚書袁樞薦之於世祖,超授衡陽王文學,直天保殿學士。太建初,遷長沙 王友,領記室。後主在東宮,聞其名,徵爲管記。仍除中舍人,管記如故,甚見親 待。尋以疾失明,將還鄉里,太子解衣贈玠,爲之流涕。八年卒,時年三十七。有 令舉哀,並加賵贈。至德二年,追贈少府卿。有集十卷。


琛字潔玉,宣毅臨川王長史丘公之子。少警俊,事後母以孝聞。世祖爲會稽太 守,琛年十八,上《善政頌》,甚有詞采,由此知名,舉秀才。起家爲衡陽王主簿, 兼東宮管記。歷豫章王文學,領記室,司徒主簿,直宣明殿學士。尋遷尚書三公侍 郎,兼通直散騎常侍,聘齊,還爲司徒左西掾。又掌東宮管記,太子愛琛才辯,深 禮遇之。後主嗣位,遷給事黃門侍郎、中書舍人,參掌機密。琛性頗疏,坐漏泄禁 中語,詔賜死,時年四十二。


何之元,廬江灊人也。祖僧達,齊南臺治書侍御史。父法勝,以行業聞。之元 幼好學,有才思,居喪過禮,爲梁司空袁昂所重。天監末,昂表薦之,因得召見。 解褐梁太尉臨川王揚州議曹從事史,尋轉主簿。及昂爲丹陽尹,闢爲丹陽五官掾, 總戶曹事。尋除信義令。之元宗人敬容者,勢位隆重,頻相顧訪,之元終不造焉。 或問其故,之元曰:“昔楚人得寵於觀起,有馬者皆亡。夫德薄任隆,必近覆敗, 吾恐不獲其利而招其禍。”識者以是稱之。


會安西武陵王爲益州刺史,以之元爲安西刑獄參軍。侯景之亂,武陵王以太尉 承製,授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武陵王自成都舉兵東下,之元與蜀中民庶抗表 請無行,王以爲沮衆,囚之元於艦中。及武陵兵敗,之元從邵陵太守劉恭之郡。俄 而江陵陷,劉恭卒,王琳召爲記室參軍。梁敬帝冊琳爲司空,之元除司空府諮議參 軍,領記室。


王琳之立蕭莊也,署爲中書侍郎。會齊文宣帝薨,令之元赴吊,還至壽春,而 王琳敗,齊主以爲揚州別駕,所治即壽春也。及在軍北伐,得淮南地,湘州刺史始 興王叔陵遣功曹史柳鹹齎書召之元。之元始與朝庭有隙,及書至,大惶恐,讀書至 “孔璋無罪,左車見用”,之元仰而嘆曰:“辭約若此,豈欺我哉!”遂隨鹹至湘 州。太建八年,除中衛府功曹參軍事,尋遷諮議參軍。


及叔陵誅,之元乃屏絕人事,銳精著述。以爲梁氏肇自武皇,終於敬帝,其興 亡之運,盛衰之跡,足以垂鑑戒,定褒貶。究其始終,起齊永元元年,迄於王琳遇 獲,七十五年行事,草創爲三十卷,號曰《梁典》。其序曰:


記事之史,其流不一,編年之作,無若《春秋》,則魯史之書,非帝皇之籍也。 案三皇之簡爲《三墳》,五帝之策爲《五典》,此典義所由生也。至乃《尚書》述 唐帝爲《堯典》,虞帝爲《舜典》,斯又經文明據。是以典之爲義久矣哉。若夫 《馬史》、《班漢》,述帝稱紀,自茲厥後,因相祖習。及陳壽所撰,名之曰志, 總其三國,分路揚鑣。唯何法盛《晉書》變帝紀爲帝典,既雲師古,在理爲優。故 今之所作,稱爲《梁典》。


梁有天下,自中大同以前,區宇寧晏,太清以後,寇盜交侵,首尾而言,未爲 盡美,故開此一書,分爲六意。以高祖創基,因乎齊末,尋宗討本,起自永元,今 以前如干卷爲《追述》。高祖生自布衣,長於弊俗,知風教之臧否,識民黎之情僞。 爰逮君臨,弘斯政術,四紀之內,實雲殷阜。今以如干卷爲《太平》。世不常夷, 時無恆治,非自我後,仍屬橫流,今以如干卷爲《敘亂》。洎高祖晏駕之年,太宗 幽辱之歲,謳歌獄訟,向西陝不向東都;不庭之民,流逸之士,征伐禮樂,歸世祖 不歸太宗。撥亂反正,厥庸斯在,治定功成,其勳有屬。今以如干卷爲《世祖》。 至於四海困窮,五德升替,則敬皇紹立,仍以禪陳,今以如干卷爲《敬帝》。驃騎 王琳,崇立後嗣,雖不達天命,然是其忠節,今以如干卷爲《後嗣主》。至在太宗, 雖加美諡,而大寶之號,世所不遵,蓋以拘於賊景故也。承聖紀曆,自接太清,神 筆詔書,非宜輒改,詳之後論,蓋有理焉。


夫事有始終,人有業行,本末之間,頗宜詮敘。案臧榮緒稱史無裁斷,猶起居 注耳,由此而言,實資詳悉。


又編年而舉其歲次者,蓋取分明而易尋也。若夫獫狁孔熾,鯁我中原,始自一 君,終爲二主,事有相涉,言成混漫。今以未分之前爲北魏,既分之後高氏所輔爲 東魏,宇文所挾爲西魏,所以相分別也。重以蓋彰殊體,繁省異文,其間損益,頗 有凡例。


禎明三年,京城陷,乃移居常州之晉陵縣。隋開皇十三年,卒於家。


徐伯陽,字隱忍,東海人也。祖度之,齊南徐州議曹從事史。父僧權,梁東宮 通事舍人,領祕書,以善書知名。伯陽敏而好學,善色養,進止有節。年十五,以 文筆稱。學《春秋左氏》。家有史書,所讀者近三千餘卷。試策高第,尚書板補梁 河東王國右常侍、東宮學士、臨川嗣王府墨曹參軍。大同中,出爲候官令,甚得民 和。侯景之亂,伯陽浮海南至廣州,依於蕭勃,勃平還朝,仍將家屬之吳郡。


天嘉二年,詔侍晉安王讀。尋除司空侯安都府記室參軍事,安都素聞其名,見 之,降席爲禮。甘露降樂遊苑,詔賜安都,令伯陽爲謝表,世祖覽而奇之。太建初, 中記室李爽、記室張正見、左民郎賀徹、學士阮卓、黃門郎蕭詮、三公郎王由禮、 處士馬樞、記室祖孫登、比部賀循、長史劉刪等爲文會之友,後有蔡凝、劉助、陳 暄、孔範亦預焉。皆一時之士也。遊宴賦詩,勒成卷軸,伯陽爲其集序,盛傳於世。


及新安王爲南徐州刺史,除鎮北新安王府中記室參軍,兼南徐州別駕,帶東海 郡丞。鄱陽王爲江州刺史,伯陽嘗奉使造焉,王率府僚與伯陽登匡嶺,置宴,酒酣, 命筆賦劇韻二十,伯陽與祖孫登前成,王賜以奴婢雜物。及新安王還京,除臨海嗣 王府限外諮議參軍。十一年春,皇太子幸太學,詔新安王於辟雍發《論語》題,仍 命伯陽爲《辟雍頌》,甚見嘉賞。除鎮右新安王府諮議參軍事。十三年,聞姊喪, 發疾而卒,時年六十六。


張正見,字見賾,清河東武城人也。祖蓋之,魏散騎常侍、勃海長樂二郡太守。 父修禮,魏散騎侍郎,歸梁,仍拜本職,遷懷方太守。正見幼好學,有清才。梁簡 文在東宮,正見年十三,獻頌,簡文深讚賞之。簡文雅尚學業,每自升座說經,正 見嘗預講筵,請決疑義,吐納和順,進退詳雅,四座鹹屬目焉。太清初,射策高第, 除邵陵王國左常侍。梁元帝立,拜通直散騎侍郎,遷彭澤令。屬梁季喪亂,避地於 匡俗山,時焦僧度擁衆自保,遣使請交,正見懼之,遜辭延納,然以禮法自持,僧 度亦雅相敬憚。


高祖受禪,詔正見還都,除鎮東鄱陽王府墨曹行參軍,兼衡陽王府長史。歷宜 都王限外記室、撰史著士,帶尋陽郡丞。累遷尚書度支郎、通直散騎侍郎,著士如 故。太建中卒,時年四十九。有集十四卷,其五言詩尤善,大行於世。


蔡凝,字子居,濟陽考城人也。祖撙,梁吏部尚書、金紫光祿大夫。父彥高, 梁給事黃門侍郎。凝幼聰晤,美容止。既長,博涉經傳,有文辭,尤工草隸。天嘉 四年,釋褐授祕書郎,轉廬陵王文學。光大元年,除太子洗馬、司徒主簿。太建元 年,遷太子中舍人。以名公子選尚信義公主,拜駙馬都尉、中書侍郎。遷晉陵太守。 及將之郡,更令左右緝治中書廨宇,謂賓友曰:“庶來者無勞,不亦可乎?”尋授 寧遠將軍、尚書吏部侍郎。


凝年位未高,而才地爲時所重,常端坐西齋,自非素貴名流,罕所交接,趣時 者多譏焉。高宗常謂凝曰:“我欲用義興主婿錢肅爲黃門郎,卿意何如?”凝正色 對曰:“帝鄉舊戚,恩由聖旨,則無所復問。若格以僉議,黃散之職,故須人門兼 美,惟陛下裁之。”高宗默然而止。肅聞而有憾,令義興主日譖之於高宗,尋免官, 遷交止。頃之,追還。


後主嗣位,受晉安王諮議參軍,轉給事黃門侍郎。後主嘗置酒會,羣臣歡甚, 將移宴於弘範宮,衆人鹹從,唯凝與袁憲不行。後主曰:“卿何爲者?”凝對曰: “長樂尊嚴,非酒後所過,臣不敢奉詔。”衆人失色。後主曰:“卿醉矣。”即令 引出。他日,後主謂吏部尚書蔡徵曰:“蔡凝負地矜才,無所用也。”尋遷信威晉 熙王府長史,鬱郁不得志,乃喟然嘆曰:“天道有廢興,夫子雲‘樂天知命’,斯 理庶幾可達。”因制《小室賦》以見志,甚有辭理。陳亡入隋,道病卒,時年四十 七。


子君知,頗知名。


阮卓,陳留尉氏人。祖詮,梁散騎侍郎。父問道,梁寧遠岳陽王府記室參軍。 卓幼而聰敏,篤志經籍,善談論,尤工五言詩。性至孝,其父隨岳陽王出鎮江州, 遇疾而卒,卓時年十五,自都奔赴,水漿不入口者累日。屬侯景之亂,道路阻絕, 卓冒履險艱,載喪柩還都。在路遇賊,卓形容毀瘁,號哭自陳,賊哀而不殺之,仍 護送出境。及渡彭蠡湖,中流忽遇疾風,船幾沒者數四,卓仰天悲號,俄而風息, 人皆以爲孝感之至焉。


世祖即位,除輕車鄱陽王府外兵參軍。天康元年,轉雲麾新安王府記室參軍, 仍隋府轉翊右記室,帶撰史著士。遷鄱陽王中衛府錄事,轉晉安王府記室,著士如 故。及平歐陽紇,交阯夷獠往往相聚爲寇抄,卓奉使招慰。交阯通日南、象郡,多 金翠珠貝珍怪之產,前後使者皆致之,唯卓挺身而還,衣裝無他,時論鹹伏其廉。 遷衡陽王府中錄事參軍。入爲尚書祠部郎。遷始興王中衛府記室參軍。


叔陵之誅也,後主謂朝臣曰:“阮卓素不同逆,宜加旌異。”至德元年,入爲 德教殿學士。尋兼通直散騎常侍,副王話聘隋。隋主夙聞卓名,乃遣河東薛道衡、 琅邪顏之推等,與卓談宴賦詩,賜遺加禮。還除招遠將軍、南海王府諮議參軍。以 目疾不之官,退居里舍,改構亭宇,修山池卉木,招致賓友,以文酒自娛。禎明三 年入於隋,行至江州,追感其父所終,因遘疾而卒,時年五十九。


時有武威陰鏗,字子堅,梁左衛將軍子春之子。幼聰慧,五歲能誦詩賦,日千 言。及長,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爲當時所重。釋褐梁湘東王法曹參軍。天寒, 鏗嘗與賓友宴飲,見行觴者,因回酒炙以授之,衆坐皆笑,鏗曰:“吾儕終日酣飲, 而執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及侯景之亂,鏗嘗爲賊所擒,或救之獲免,鏗問 其故,乃前所行觴者。天嘉中,爲始興王府中錄事參軍。世祖嘗宴羣臣賦詩,徐陵 言之於世祖,即日召鏗預宴,使賦新成安樂宮,鏗授筆便就,世祖甚歎賞之。累遷 招遠將軍、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頃之卒。有集三卷行於世。


史臣曰:夫文學者,蓋人倫之所基歟?是以君子異乎衆庶。昔仲尼之論四科, 始乎德行,終於文學,斯則聖人亦所貴也。至如杜之偉之徒,值於休運,各展才用, 之偉尤著美焉。


陳書-卷二十八-相關圖片

陳書 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