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夢尋》是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所著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全書共五卷七十二則,對杭州一帶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賢祭祠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總記、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間順序依次寫來,把杭州的古與今展現在讀者面前。尤爲重要的是,作者在每則記事之後選錄先賢時人的詩文若干首(篇),更使山水增輝。這些詩文集中起來,就是一部西湖詩文選。
宋時有放生碑,在寶石山下。蓋天禧四年,王欽若請以西湖爲放生池,禁民網捕,郡守王隨爲之立碑也。今之放生池,在湖心亭之南。外有重堤,朱欄屈曲,橋跨如虹,草樹蓊翳,尤更岑寂。古云三潭印月,即其地也。春時遊舫如鶩,至其地者,百不得一。其中佛舍甚精,複閣重樓,迷禽暗日,威儀肅潔,器鉢無聲。但恨魚牢幽閉,漲膩不流,劌?缺鱗,頭大尾瘠,魚若能言,其苦萬狀。以理揆之,孰若縱壑開樊,聽其游泳,則物性自遂,深恨俗僧難與解釋耳。昔年餘到雲棲,見雞鵝豚?,共牢飢餓,日夕挨擠,墮水死者不計其數。
餘向蓮池師再四疏說,亦謂未能免俗,聊復爾爾。後見兔鹿猢猻亦受禁鎖,餘曰:“雞鳧豚?,皆藉食於人,若兔鹿猢猻,放之山林,皆能自食,何苦鎖禁,待以胥縻。”蓮師大笑,悉爲撤禁,聽其所之,見者大快。
陶望齡《放生池》詩:
介盧曉牛鳴,冶長識雀噦。
吾願天耳通,達此音聲類。
羣魚泣妻妾,雞鶩呼弟妹。
不獨死可哀,生離亦可慨。
閩語既嚶咿,吳聽了難會。
寧聞閩人肉,忍作吳人膾。
可憐登陸魚,僉喁向人誶。
人曰魚口喑,魚言人耳背。
何當破網羅,施之以無畏。
昔有二勇者,操刀相與酤。
曰子我肉也,奚更求食乎。
互割還互啖,彼盡我亦屠。
食彼同自食,舉世嗤其愚。
還語血食人,有以異此無?
吳越王錢Α於西湖上稅漁,名“使宅漁”。一日,羅隱入謁,壁有?溪垂釣圖,王命題之。題雲:“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又何如?假令身住西湖上,也是應供使宅魚。”王即罷漁稅。
放生池柱對:
天地一網罟,欲度衆生誰解脫。
飛潛皆性命,但存此念即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