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是唐代文學家、書法家歐陽詢與令狐德棻、陳叔達、裴矩、趙弘智、袁朗等十餘人於武德七年(624年)編纂而成的一部綜合性類書,該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類書,它保存了中國唐代以前豐富的文獻資料,尤其是許多詩文歌賦等文學作品。與《北堂書鈔》、《初學記》、《白氏六帖》合稱“唐代四大類書”。

卷六十七·衣冠部

衣冠 貂蟬 玦珮 巾帽 衣裳袍 裙襦 裘 帶


◇衣冠


《墨子》曰:昔齊桓公,高冠博帶,以治其國,楚莊王鮮冠組纓,絳衣博袍,以治其國。


《莊子》曰:曾子居衛,正冠而纓絕,斂襟而肘見。


《楚辭》曰:餘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青雲之崔嵬。


《漢書》曰:終軍上書,請受大冠長纓,以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乃使越王,越王請舉國內屬。


又曰:秦獄法吏,冠柱後惠文冠,及張敞弟武爲梁相,敞遣使送之曰:何以治梁,武曰:馭黠馬,利其衝[《初學記》二十六,《太平御覽》六百八十五作銜。]策,當以柱後惠文蟬[御覽作彈。]治之爾,[惠,蟬也,冠細如蟬翅,今御史冠。]


劉向別錄曰:鶡冠子常居深山,以鶡爲冠,故號鶡冠子。


《漢武內傳》曰:上元夫人,戴九星靈芝夜光之冠。


胡廣說曰:趙武靈王效胡服,以璫飾首,前搖貂尾,秦滅趙,以其君冠賜近臣,建武時,匈奴內屬,世祖賜南單于常侍惠文冠。


《東觀漢記》曰:楊賜患罷,居無何,拜太常,詔賜所服冠幘綬帶。


又曰:武冠俗謂之大冠。


【詩】晉陸機贈潘正叔詩曰:過蒙時來運,與爾遊承華,執笏崇賢內,振纓曾城阿。


晉郭璞詩曰:杞梓生南荊,奇才應世出,擢穎蓋漢陽,鴻聲駭皇室,遂應四科運,朱衣耀玉質。


【表】魏武帝讓還司空印綬表曰:臣文非師尹之佐,武非折衝之任,遭天之幸,幹竊重授,內踵伯禽司空之職,外承呂尚膺揚之事,斗筲處之,民其瞻觀,水土不平,奸宄未靜,臣常媿辱,憂爲國累,臣無智勇,以助萬一,夙夜慚懼,若集冰火,未知何地,可以隕越。


梁江淹爲齊王謝冕旒諸法服表曰:軒冕雲蹕,既非常之飾,宮懸玉戚,乃配天之禮,昔大啓營丘,未脩樹羽之賞,光宅曲阜,始兼龍旂之貴,況臣道狹慶隆,身薄器尊,粉繡爭暉,藻火競曜。


【啓】梁陸倕爲息纘謝敕賜朝服啓曰:玄冕素帶,出自禁財,朱紱青緺,降於皇府,輝燭鄰黨,震耀街衢,姻族移聽,朋儕改矚,非臣璅弱,所能陳報。


◇貂蟬


應劭《漢官儀》曰:侍中左蟬右貂,金取堅剛,百陶不耗,蟬居高食絜,目在腋下,豹內勁悍而外溫潤。


【賦】隋江總華貂賦曰:領軍新安殿下,以副貂乘錫,仰銘恩澤,謹題小賦,貴豐貂於挹婁,飾惠文而見求,標侍臣之密設,曜毛彩之溫柔,拜文〈媲"女改木"〉而影度,陪武帳而香浮,隨玉珩之近遠,共金璫之去留,仰太山之千仞,開谷中之鄙吝,撤君子之寶飾,榮小人之蓬鬢,蔑置醴之殊私,誇賜田之薄潤,顧朽拙之微躬,早遊藝而不工,逢河間之好古,自隗始而恩隆,諒維鵜之有媿,庶懷音而克終。


【啓】梁元帝謝東宮賚貂蟬啓曰:挹婁之毳,曲降鴻恩,麗水之珍,復蒙殊獎,東平紫貂之賜,非聞暖嵒,中山黃金之賜,豈曰附蟬,坐變仲宣之容,增暉允南之貌。


◇玦珮


《世本》曰:舜時,西王母獻白環及玦。


《楚辭》曰:損[《初學記》二十六作捐。]餘玦兮江中,遺予珮兮澧浦。


又曰:虛[《太平御覽》六百九十二作雲。]衣兮披披,玉珮兮陸離。


《孔叢子》曰:子產死,鄭人丈夫舍玦珮,婦人舍珠玉。


《說苑》曰:經侯過魏太子,左帶玉具劍,右帶環珮,左光照右,右光照左,太子不視。又不問,經侯曰:魏國亦有寶乎,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戴之,此魏之寶也,經侯解劍珮委之,趨而出,上車去,太子使騎操劍珮與侯曰:此寒不可衣,飢不可食,無遺我賊也。


《典略》曰:孔子返衛,衛夫人南子,使人謂之曰:四方君子之來者,必見寡小君,孔子不得已見之,夫人在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珮之聲璆然。


晉公卿禮秩曰:特進珮水蒼玉,尚書令僕射中書監令,皆佩水蒼玉。


【賦】魏文帝玉玦賦曰:有崑山之妙璞,產曾城之峻崖,嗽丹水之炎波,蔭瑤樹之玄枝,包黃中之純氣,抱虛靜而無爲,應九德之淑懿,體五材之表儀。


【銘】後漢崔瑗遺葛龔珮銘曰:禹湯罪己,仲尼多誨,盤盂有銘,几杖有誡,天爲剛德,猶不幹時,君子妄怒,厥亦生災,晉厲好虐,欒書作亂,荀瑤峻戾,韓魏致難,慷愷憤激,動腸傷氣,久生百疾,歷年不遂,俯覽斯珮,柔韋是貴。


【啓】梁簡文帝謝敕賜玉珮啓曰:昉田麗彩,槐水鏤文,飾以金闕之珠,制以魯班之巧,故以裾端照色,影外生光,恩發內府,猥垂霑賜,臣方溫謝德,比振慚聲。


【書】魏文帝與鍾繇書曰:南陽宋惠叔,稱君侯昔有美玦,聞之驚喜,笑與抃會,當自白書,恐傳言未審,是以令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時從容喻鄙旨,乃不忽遺,鄴騎既到,寶玦初至,捧匣跪發,五內震駭,繩窮匣開,爛然滿目,猥以蒙鄙之姿,得觀希世之寶,不煩一介之使,不損連城之價,既有秦昭章臺之觀,而無藺生詭奪之誑,嘉貺益腆,敢不欽承。


◇巾帽


《魏略》曰:夫餘國以金銀飾帽。


又曰:管寧在家,恆著皁帽。


又曰:裴潛爲代郡太守,撫之以靜,單于脫帽稽顙。


郭林宗別傳曰:林宗常行陳梁之間,遇雨,故其巾一角霑而折,二國學士著巾,莫不折其角,雲作林宗巾,其見儀則如此。


《語林》曰:諸葛武侯與宣皇,在渭濱,將戰,宣皇戎服蒞事,使人視武侯,乘素輿,葛巾毛扇,指麾三軍,皆隨其進止,宣皇聞而嘆曰:可謂名士矣。


沈約《宋書》曰:陶潛在家,郡將侯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漉酒畢,復還著之。


【啓】陳周弘正謝敕賚烏紗帽等啓曰:雖復魏宣二端,豈能比今茲賜,廣微四縫,未足方其華飾,既受非望之恩,方貽匪服之誚。


◇衣裳


《毛詩》曰:摻摻女手,可以縫裳。


《楚辭》曰:制芰荷以爲衣,集芙蓉以爲裳。


《漢書》曰:鄧通以擢船爲黃頭郎,[施其黃髦於舡頭,因以其名其郎曰黃頭也。]文帝夢上天不能,有一黃頭郎推之,顧見其衣後穿,覺而以夢中陰自求推者郎,見鄧通衣,其後穿,是夢中所見,因而甚見幸。


魏書曰:文帝詔與朝臣雲,三世長者知被服,五世長者知飲食,此言被服飲食難曉也,夫珍玩必中國,總[全三國文六總上有夏則縑三字。]綃繐,其白如雪,羅紈綺縠,未聞衣布服葛也。


又曰:甄皇后生,每寢,家中人彷彿見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


《魏志》曰:文帝欲徙冀州一十萬戶實河內,侍中辛毗諫,帝怒,起入內,毗隨而引帝裾,帝奮衣不回,良久,帝乃出曰:怪卿持我何太急。


《吳書》曰:顧悌每得父書,灑掃正衣服拜跪。


王隱《晉書》曰:董威輦,每得殘碎繒,輒結以爲衣,號曰百結。


【詩】魏曹毗夜聽搗衣詩曰:寒興御紈素,佳人治衣襟,冬夜清且永,皓月照堂陰,纖手疊輕素,朗杵叩鳴碪,清風流繁節,回飈灑微吟,嗟此嘉運速,悼彼幽滯心,二物感餘懷,豈但聲與音。


宋謝惠連搗衣詩曰:衡紀無淹度,晷運倏如催,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肅肅莎雞羽,冽冽寒覅啼,夕陰結空幕,宵月皓空閨,美人戒裳服,端飾相招攜,簪玉出北房,鳴金步南階,檐高碪響發,楹長杵聲哀,微芳發兩袖,輕汙染雙題。


梁柳惲搗衣詩曰:孤衾引思緒,獨枕悵憂端,深庭秋草綠,高門白露寒,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蘭,不怨飛蓬苦,徒傷蕙草殘,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亭皋木葉下,隴首秋蓬飛,鶴鳴勞永嘆,采綠傷時暮,念君方遠遊,賤妾理紈素,秋風吹淥潭,明月懸高樹,軒高夕杵散,氣爽夜碪鳴,瑤華隨步響,幽蘭逐袂生。


梁劉孝威賦得香出衣詩曰:香出衣,步近氣逾飛,博山登高用鄴錦,含情動靨比洛妃,香纓麝帶逢金縷,瓊花玉勝綴珠徽,蘇合故年微恨歇,都梁路遠恐非新,猶賢漢君芳十里,尚笑荀令止三旬。


周庾信夜聽搗衣詩曰:秋夜搗衣聲,飛度長門城,今夜長門月,應如晝日明,小鬟宜粟縝,圓要韻織成,秋碪調急節,亂杵變新聲,石燥砧逾響,桐虛杵絕鳴,鳴石出華陰,虛桐採鳳林,北堂細腰杵,南市女郎砧,並結連支縷,雙穿長命針,倡樓驚別怨,徵客動愁心。


又曰:搗衣明月下,靜夜秋風飄,錦石平砧面,蓮房接杵腰,急節迎秋韻,新聲入手調,寒衣須及早,將寄霍嫖姚。


梁費昶華光省中夜聽城外搗衣詩曰:闔閭下重關,丹墀吐明月,秋氣城中冷,秋砧城外發,浮聲繞雀臺,飄響度龍闕,宛轉何藏摧,當從上路來,藏摧方未已,定自乘軒裏,乘軒盡世家,佳麗似朝霞,員璫耳上照,方繡領間斜,衣燻百和屑,鬢插九枝花,昨暮庭槐落,今朝羅綺薄,拂席捲鴛鴦,開縕舒龜鵠,金波正容與,玉步依砧杵,紅袖往還縈,素腕參差舉,徒聞不得見,獨夜空愁佇。


梁王僧孺詠搗衣詩曰:足傷金管遽,多愴緹光促,露團池上紫,風飄庭裏綠,散度廣陵音,[參鹿憾,○明本作測。]寫漁陽曲,別鵠悲不已,離鸞斷還續,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


【啓】梁庾肩吾謝東宮賚內人春衣啓曰:階邊細草,猶推綟葉之光,戶前桃樹,反訝藍花之色,遂得裾飛合燕,領鬥分鸞,試顧採薪,皆成留客。


◇袍


《史記》曰:秦相範睢,與魏人須賈有隙,及賈使秦,睢自稱張祿先生,往詣賈。賈見其寒,取一綈袍以賜之,及睢數賈罪,曰:爾得不死者,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意也。


《漢武內傳》曰:上元夫人降武帝,服赤霜袍,雲採亂色,非錦非繡,不可得名。


袁山鬆《後漢書》曰:靈帝欲羊續爲太尉,時拜三公者,輸東園禮錢千萬,令中使督之,續乃坐使者於單席,舉縕袍以示之,臣之所資,唯斯而已,故不登公位。


【賦】隋江總山水納袍賦曰:皇儲監國餘辰,勞謙終宴,有令以納袍降賜,何以奉揚恩德,因題此賦,濫時來之寵沐,振長纓以祗肅,奉性與之文章,侍相娛之絲竹,解女蘿之山帶,佩流霞之羽服,裁縫則萬壑縈體,針縷則千巖映目,圖島嶼之削成,寫淪漣之徑復,埒符采於雕煥,並芬芳於蘭菊,憫四選之徂遷,軫百慮之回邅,霜飛空而浸霧,雁照月而猜弦,聽風鍾之易近,對冰霤之疏懸,若董衣之百結,同衛服之十年,嗟班鬢之已颯,愧冶袖之爲妍,謝銜珠之有報,荷墜屨之無捐。


【箋】晉劉謐之與天公箋曰:體戰身噤,脫衣凍坐,賴公借袍,南越送火。


【啓】陳周弘正謝東宮賜縠袍啓曰:或儔名麗辭,等質輕霧,或色華少海,用寶叢臺,或粲彼三英,縫茲五緎,品頒歲襲,綠奪春耕,蒿席可充,縕袍易足。


◇裙襦


《漢書》曰:班伯容貌甚麗,誦說有法,時上方向文學,鄭寬中張禹等,朝夕入說尚書《論語》:於金華殿中,詔伯受焉,數年,金華之業絕,班出與王許子弟爲羣,在於綺紈襦袴之中,非其好也。


《東觀漢記》曰:梁鴻鄉皇[東觀漢記作裏。]孟氏女,容貌醜而有節操,多求之,不肯,父母問其所欲,曰:得賢婿如梁鴻者,鴻聞之,乃求之,女布襦裾,鴻曰:此真梁鴻妻也。


《漢書》曰:廉範爲蜀郡太守,百姓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昔日無襦今五袴。


【啓】梁沈約謝齊竟陵王賚母赫國雲氣黃綾裙襦啓曰:竊以積絲成採,散繭騰花,巧擅易水之間,價貴叢臺之下,民受祿爲養,霑荷彌深,聖恩曲漸,自葉流根,複袖縕裾,豈伊恆飾,榮新之寵,固難輕報。


梁任孝恭謝裙襦啓曰:加以庭闕桑麻,室空機杼,牀無暖席,桁靡懸衣,值蓬卷北郊,雁飛南浦,雪闇河陰,冰生海岸,而繩帶屢盡,苦風霜之切,弊履恆穿,踐泥沙之凍,自憐袖短,雖內手而猶寒,每恨衣輕,徒斂襟而彌愴。


◇裘


《墨子》曰: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


《戰國策》曰:蘇秦說秦王書,十二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


又曰:齊襄王立,田單相之,過魯,有老人涉淄而寒,出而不行,坐沙中,單見其寒,解裘而衣之,襄王曰:田單之惠施,欲以取我國乎,有貫珠者,襄王呼而問之,對曰:王不如因賞,下令曰:寡人憂人之寒,單解裘而衣之,稱寡人之意焉。


《說苑》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也,廊廟之榱,非一木之枝也,王法非一士之知也。


晉咸寧《起居注》曰:大醫司馬程據,上雉頭裘一領,詔據,此裘非常衣服,消費功用,其於殿前燒之,敕外內有造異服,依禮治罪。


《十洲記》曰:漢武帝天漢三年,西國王獻吉光毛裘,裘色黃,蓋神馬之類,入水經日不沉,入火不燋,帝厚謝使者。


《東觀漢記》曰:東平王蒼來朝,章帝以王觸寒涉道,賜王乘輿貂裘。


【啓】齊王融謝敕賜御裘等啓曰:雲衣降授,仙裾曲委,榮振素裏,澤駭蓬心,昔漢帝解裘,不獨前寵,曹王褫帶,復降今恩。


又謝竟陵王賜納裘啓曰:降飾自尊,垂榮及賤,玄玉不純,曾波奪採,南陸方永,北風日壯,無衣無褐,發念聖衷,而挾纊之問每流,解裘之賜偏委。


梁簡文帝謝東宮賜裘啓曰:物華雉毳,名高燕羽,才慚齊相,愧白狐之飾,德謝漢蕃,均黑貂之賜,地卷朔風,庭流花雪,故以裾生惠氣,袖起陽春。


◇帶


《穆天子傳》曰:天子徵至赤烏之人,赤烏氏先,出自宗周,乃賜貝帶五十具。


《戰國策》曰:魯仲連謂田單曰:將軍東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娛,黃金橫帶,而騁乎淄澠之間,有生之[二字原脫,據馮校本補。]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狄也。


《史記》曰:帝遺匈奴黃金飾貝帶一具。


《魏略》曰:疏勒王獻大秦赤石帶一枚。


《吳書》曰:陸遜破曹休,帝脫御金帶以賜遜。又親以帶之。


《吳錄》曰:鉤落者,革帶也,世名爲鉤落帶。


【啓】梁劉孝儀謝晉安王賜銀裝絲帶啓曰:雕鏤新奇,織制精絜,越中玉女,不得關思,上方名匠,莫能議巧,人情駭觀,如見買臣之綬,望貌移姿,似逢子訓之術。


藝文類聚-卷六十七·衣冠部-相關圖片

藝文類聚 卷六十七·衣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