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躬遷席
成語拼音
- biàn gōng qiān xí
變躬遷席成語解釋
- 移動身體,離開席位。表示謙恭。
典故出處
- 《管子·霸形》桓公變躬遷席,拱手而曰‘敢問何謂其體?’”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對待朋友的態度總是真誠而熱情,朋友來訪時,他會忙前忙後,讓人感覺好像他在變躬遷席般地照顧周全。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其君王名爲厲王。厲王性格乖張,行事常常出人意料。
在厲王的朝堂之上,有一位忠誠而智慧的大臣,名叫召公。有一段時間,厲王對朝政之事漸漸懈怠,開始沉迷於享樂,對於國家的治理也不那麼上心了。召公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多次進諫,希望厲王能迴歸正道,重新專注於國家的發展和百姓的福祉。
然而,厲王卻對召公的勸諫充耳不聞,依舊我行我素。隨着時間的推移,國家的問題逐漸浮現,百姓生活受到影響,社會開始變得不穩定。召公心急如焚,再次冒險進諫,言辭懇切地向厲王闡述當前局勢的嚴峻。
厲王聽後,不僅沒有反思自己的行爲,反而對召公心生不滿。他覺得召公總是在他面前嘮叨,讓他心煩意亂。於是,厲王開始變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樣尊重召公,甚至在朝堂上對召公的態度也變得惡劣起來。
召公察覺到厲王的變化,心中十分悲痛。他意識到,自己一心爲國,卻換來了君王的不理解和反感。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依然堅持着向厲王進言,希望能喚醒厲王的良知。
可是,厲王卻越發過分,他竟然開始故意刁難召公,在朝堂上故意歪曲召公的意思,讓召公陷入尷尬的境地。召公無奈,只能默默承受這一切。在這種情況下,召公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態度和方式,他開始變得更加謹慎,每次進言都要反覆斟酌,生怕再次觸怒厲王。
這就如同“變躬遷席”一般,形勢逼迫人不得不做出改變。召公爲了國家和百姓,不斷調整自己,繼續努力着。然而,厲王卻始終沒有回頭,國家也最終陷入了困境。
後來,百姓們對厲王的不滿情緒愈發強烈,社會動盪不安。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這個國家也因爲厲王的昏庸無道而遭受了沉重的打擊。而召公的努力和堅持,雖然沒有立刻改變局面,但他的忠誠和擔當卻被人們銘記於心。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爲領導者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爲重,不能因爲一時的享樂而忘記自己的責任。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忠誠之士在面對困境時的堅持和無奈。“變躬遷席”的背後,往往隱藏着許多不爲人知的艱辛和努力,而這些正是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力量。
變躬遷席-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