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禁,何谓五禁?
岐伯曰:禁其不可刺也。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夺。
岐伯曰:无泻其不可夺者也。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过。
岐伯曰:补泻无过其度。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逆。
岐伯曰:病与脉相逆,命曰五逆。
黄帝曰:余闻刺有九宜。
岐伯曰:明知九针之论,是谓九宜。
黄帝曰:何谓五禁?愿闻其不可刺之时。
岐伯曰:甲乙日自乘,无刺头,无发矇于耳内。丙丁日自乘,无振埃于肩、喉廉泉。戊己日自乘四季,无刺腹,去爪泻水。庚辛日自乘,无刺关节于股膝。壬癸日自乘,无刺足胫,是谓五禁。
黄帝曰:何谓五夺?
岐伯曰: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
黄帝曰:何谓五逆?
岐伯曰: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䐃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乃后下血衃,血衃笃重,是谓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谓五逆也。